二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内容简介 - 图文 下载本文

二、科技史的起源 本节重点:科技史的创始人萨顿的生平及ISIS杂志的创刊过程 三、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意义 本节重点:学习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意义 第六讲:中世纪的科学与宗教 一、中世纪前宗教与科学的博弈 本节重点:人类科学发展阶段如何划分 二、宗教对科学的贡献 本节重点:宗教与科学的交流与对抗 三、大学的诞生 本节重点:大学的诞生背景,大学的主要课程及学习评价方式,对科学做出贡献的主要宗教人物 第七讲:存在与演化——生物进化的理论 一、古代西方世界对生物进化的探讨 本节重点:亚里士多德:“存在巨链”,“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进化论的提出者拉马克:进化论的雏形,进化的含义及本质 二、生物进化论的完善过程 本节重点:达尔文对拉马克生物进化的完善过程 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具体解释及新达尔文主义的形成 本节重点:适应的相对性,社会达尔文主义 第八讲: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技术与科学 一、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 本节重点: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原因;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以制陶、武器、建筑、印刷等为例 二、古希腊与古中国关于世界起源的学说 本节重点:几何引入中国的过程,世界起源的几种学说 三、 中国古代科技的门类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的技术和科学集中的八大门类,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元代的王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四、中国古代铸造术与天文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铸造术的发展:青铜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第九讲:古希腊与罗马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概述 本节重点:希腊文化的特点 二、古希腊的几大学说 本节重点: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三、希腊科技发展的特点 本节重点:世界构成学说: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异同

21

第十讲:西方科学向中国的移植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西学东渐的背景 本节重点:中国科技史的阶段划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中国的农、医、天、算四大知识体系:《本草纲目》《直指算法统宗》《闽中海错疏》《武备志》《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二、西学东渐的过程 本节重点:传教士利玛窦传播西学的过程及意义 三、数学及历法的东学西渐过程 本章重点:《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及意义,东西方历法之争 四、两次西学东渐的异同及成就 本节重点:传教士白晋和张诚,中国学者学习西学的代表人物:梅文鼎,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东西文化之争,西学东渐的特点,两次西学东渐的不同之处 第十一讲:科学的体制化进程 一、什么是科学的体系化 本节重点:科学体制化的进程,欧洲早期各个著名的科学团体 二、西方各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 本节重点:西方各国科学体制化过程:俄罗斯科学院 三、科学的体制化的重要作用 本节重点:以俄罗斯科学院的重要意义看体制化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记录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科技记录的媒介:神话故事、陶片、甲骨文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简介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的科技简介:以陶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制作工艺,建筑技术为例 三、批判哲学 本节重点:桥梁建筑技术,古代自然观,天文学,数学,医学发展成就 第十三讲:科学史与科学文化 一、科学发展的意义 本节重点:什么是科学文化,大力发展科学的意义 二、科学史的教育 本节重点:科学史的教育,科学的精神传承 三、科学文化的其他视角 本节重点:科学文化的辩证关系 第十四讲:近代科学的诞生 一、近代科学的开创 本节重点:近代科学诞生的大事件:哥白尼的革命 二、哥白尼模型 本节重点:毕达哥拉斯传统,哥白尼的发现,哥白尼革命的意义黑格尔哲学的基本

22

原则 三、为哥白尼模型完善做出贡献的学者 本节重点:哥白尼模型的完善,布鲁诺 四、哥白尼理论的后继者 本节重点:第谷?布拉赫:制作精密的天文仪器,开普勒:开普勒定律,伽利略:落体问题 第十五讲:伊斯兰文明与欧洲文艺复兴 一、阿拉伯文明的兴盛 本节重点:阿拉伯文明的兴盛,文艺复兴的成果,文艺复兴自然观 二、文艺复兴的起源 本节重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情况 三、文艺复兴的客观条件 本节重点: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客观条件:大瘟疫、地理大发现 第十六讲:化学中的革命 一、从文艺复兴时期至拉瓦锡时期化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金丹术——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学术的化学 二、关于燃烧的研究 本节重点:希腊关于燃烧的研究、贝歇尔和施塔尔:燃素理论及其意义,空气成分的发现 三、化学本质的确立 本节重点:拉瓦锡:氧气的发现,氧化还原理论,化学本质 第十七讲:产业革命 一、产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变化 本节重点:产业革命的分水岭——动力机器,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二、产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纺织业 本节重点:英国成为产业革命的故乡的原因,产业革命最早开始的行业——纺织,蒸汽机的发明:瓦特 三、蒸汽机的发明及产业革命的完成 本节重点:蒸汽机的发明过程,产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23

B4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1 中文名称 魅力科学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职称 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张首晟 教授 车云霞 教授 马宗晋 名誉所长、研究员 欧阳自远 院士 课程简介: 《魅力科学》主要包括化学概述、动感物理以及自然与人类三大部分。 化学概论这一部分是化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解原子结构,包括原子的概念界定、原子发展历程、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的原子模型、原子的基本构成等。 动感物理的主讲人分别是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及其弟子,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张首晟博士。两位学者抛开晦涩的学术理论,与学子分享他们自身对于物理学的理解。杨振宁先生通过讲述物理学史上的轶事与自身经历,告诫学子科学的乐趣及其带来的好奇心是推动人类不断探索的重要力量。张首晟博士则将高深的量子物理理论回归到日常生活中间,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魅力。 自然与人类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整个认识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亚洲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月球探测的历史过程。在本课程中,来自南京大学的徐士进教授还将对人们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困惑进行科学的澄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科学与科技,观察科技如何改变人生、社会与自然环境,引发我们对人类的未来的启示。 参考书: 1、 郝柏林,中性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 闫珂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和光学性质研究,2001年 3、 张含英,水利概说, 195 6年09月第1版 4、 郑肇经,中国之水利,1939年07月第1版 5、 G.P.SERVISS,天文浅说 6、 B.A.伏龙佐夫-维耳耶米诺夫,天文学,1957年06月第1版 7、(苏)B.A.梅津采夫 ,自然界的奇观,1988年08月第1版 相关讲座: 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流,超导,超固体,刘伍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 大禹的困惑,杨达源,南京大学 3、 天文学与人类的未来,萧耐园,南京大学 4、 化学——中心科学,程功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5、 天地之间有大美,侯读杰,中国地质大学 任课教师简历: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 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和《邓稼先》等。张首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车云霞,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无机合成、功能单晶材料。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事地质构造、地震预报、地球动力学研究。代表作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期、配套问题》、《中国的强震期与强震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