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它通过所用的材料及造型风格等,不仅体现出了一定社会时代的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并且也体现了一定阶级民族时代的心理情绪,精神风貌和精神理想。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更是我国历史上巅峰宫殿建筑的完美典范。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紫禁城建筑中所体现出得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一、紫禁城概况
我想,要谈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首先是要先介绍一下紫禁城。 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其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它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是我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紫禁城的建筑群集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哲学思想,以及规划严谨的布局,主次分明的宫殿群,灵活多变的建筑组合,完整的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髓和成就。 那么,紫禁城体现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下面就具体讲述“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
二、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等都阐述过自己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人就是自然人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体的,从而把这种人工文化看作人的有机延伸,又将自然看作是建筑的文化母体。紫禁城背倚景山,南面环水,东西南北四周散布日月天地坛。其中天地日月根据“乾南坤北,日升月降”这一思想而命名 。兴建紫禁城时, 为了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 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在宫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 又从护城河中引出水流, 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 并让它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 由上可以看出,故宫这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人思想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它是一种“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为现实而崇拜模仿, 又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做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 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
的。”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包含了深沉的宇宙观,我们在欣赏古典建筑时,可以感到古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是高深而微妙的。
三、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这一传统文化在故宫建筑中也得到运用,主要体现在方位的选定,环境的处理以及建筑的装饰上。
故宫外朝在前就是阳,纵向的太和殿、保和殿为三,最为高贵的太和殿分别是九五,九五至尊,九是皇帝的象征,内寝在后,是举办重要礼仪活动的。常规一年太和殿只用三次,一个元旦,一个皇帝的生日,一个统制,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朝汇活动。后面乾清宫等三宫是皇帝真正处理文件的地方,中轴线是乾清、交太殿,又与中国星象有联系,其台阶也是为偶数。如此布局说明阴阳巧合,那是对宇宙秩序的认识和追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与阴阳是相辅相成的。
如土为中,三大殿为土形,这绝非偶然,也并非建筑型制问题,因为我国古代的地图方位与今天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看起来正好是一个“土”字,在河图、洛书九宫中,中央(中宫)也均为五属土。土为中,象征权力,表达了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统治阶级至高无尚,这就是“必居中土”的道理。比喻王者最终统治天下,因此凡是属于文化方面的宫殿及设施都列与东侧,历代太子宫殿也在东侧,俗称太子宫。寿康宫、坤宁宫等等都是在西侧,俗称“寡妇殿”。
另外,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一个很特殊的建筑形式,是仿宁波“天一阁”型制而建造。因为它是一个图书馆,在功能和技术上极具特殊性,所以没有套用通用模式,而是采用六开间、二层、黑色琉璃瓦、前临水池的做法,这正是取意《易·大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层数为二,为阴数,黑色五行为水。不难看出重点体现一个‘水”字,从建筑设计构思上符合图书馆怕火,消防第一的重要主题,而实际功能也非常便于藏书和阅览,主题和功能处理的和谐、恰当。
四、儒家理想与封建礼制
故宫在规划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因为它是宫殿,不是普通人用的。不仅要办公,要住的,而且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礼制的反映,它要反映权威,所以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规范等级制度文明,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理论思想,是皇权语言最集中的体现。它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中央,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体现了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在故宫大的建筑,总体上是反映礼制。礼制也制约和影响单体的建筑,怎么反映,是以建筑物的体量,通过它的规模,它的形式,甚至色彩和装饰的差别体现出来。太和殿是整个宫殿区,整个北京城的构图核心,它的具体体量,使它显得非常凝重稳定,象征着皇权的稳固。3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它的基调是在庄重之间蕴含着灵活,也蕴含着泱泱大国的气概。
故宫也体现出了严格的阶级理论。在紫禁城中, 前三殿、后三宫等主要建筑
都集中到居中的主轴线上, 在主轴线上, 又把宫城的主体—— 前三殿置于核心部位, 这种层层“居中为尊”的“择中”布局, 体现着礼制规范要求。中轴线上为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建筑,太和殿建筑自身也用了最高的建筑等级, 采用了三重须弥座台基,面阔11 开间, 进深5 间, 重檐庑殿顶, 殿内面积达2370 m2, 从建筑形制到建筑规模, 在古代建筑中首屈一指。乾清宫和坤宁宫也处于中轴线上, 采用的也是重檐庑殿顶。按礼制, 后寝比前朝要低一等级, 所以这里的台基只有一层。位于中轴线上, 从南到北的四个门: 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也各不相同。午门是整个宫城的大门, 神武门是宫城的后门, 屋顶采用的都是最高级样式的重檐庑殿顶,然而神武门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周围廊, 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 所以在形制上比九开间的午门低。太和门和乾清门在形制上更低。太和门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屋顶, 比重檐庑殿顶低一级; 而乾清门只能采用单檐歇山式屋顶。此外各门、各殿的面阔大小、台基高低甚至于铜狮子的形态在礼制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五、总结
紫禁城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其中包含了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在研究紫禁城建筑的同时,我们能很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难以被取代的。我们现在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取其中的精华,让它能千秋万代永远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紫禁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的演讲: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百度文库:中国传统文化与故宫设计之美。
100142605 马驰先 中美经济 2011.12.15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