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配管柱的核心要求是各部位深度的准确。做到这一点,应重视三个环节:丈量、记录、计算三个环节。
(五)、泵的安装和下入操作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从事改进抽油泵效率的美国专家指出:由于泵的选择不正确、泵的安装位置不正确以及不注意泵的维护保养,在所有有杆泵的井中,泵效较高的可能达不到25% 。他是经过充分调查后,针对当时美国的40多万口有杆泵井讲这番话的。大多数抽油泵井的泵效低下,达不到应有的排量,在全世界都具有共性。
实现泵的高效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 a.高质量的抽油泵;
b.合理有效的附件匹配:砂锚、气锚、油管锚等; c.合理的沉没度; d.合理的工作参数; e.高质量地安装。
其中的每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泵效。这里与我们有直接关系的是如何达到高质量地安装。在检泵中我们发现的与安装有关系的事故有管串的渗漏和抽油杆接头部位的丝扣松脱,有因管串不洁净或修井液不洁净引起的凡尔关闭不严、活塞被卡以及活塞不入泵等等。油管丝扣渗漏应当不难解决。油管扣为锥度扣。锥度扣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密封容易。只要丝扣是完好的、清洁的、密封油的涂抹是均匀的、上扣扭矩是达标的,就不会有问题。关键是这几个关口必须关关把住。其中抽油杆的上扣,就很值得让人们仔细研究一番。抽油杆扣型不是锥度扣,它也并不需要密封。它所需要的是紧固,确切地说是合理的受力状态。它的紧固是由内外螺纹台肩顶紧实现的;而合理的受力状态是由额定扭矩实现的。紧固和合理的受力状态都要在清洁和润滑的状态中去实现。在美国,抽油杆的上扣有这样的操作规程:螺纹用煤油擦净,涂好润滑油,用抽油杆钳采用额定扭矩上紧。额定扭矩是多少呢?以3 ∕4〞、7/8〞、1〞、1 1/8〞抽油杆为例,分别为48.43、71.96、110.70、152.22kgm。美国石油学会还介绍了一种“位移控制法”作为上扣推荐操作法。该方法规定,先用手将接头拧紧,如果接头很干净,两个台肩便会合在一起。然后在两个台肩结合处划一竖线。松开接头,再使用工具上紧接头。直到接箍和抽油杆上面的线分开一段规定距离。这段距离的量值由抽油杆尺寸来确定。以3 /4”抽油杆为例,新杆为7.1—8.7mm、旧杆为5.6-6.7mm;以7/8”抽油杆为例,新杆为8.7-9.5mm、旧杆为7.1-9.1mm.。这种方法经我国有关部门实验测试,发现完全符合上扣扭矩要求。是应当被推广的方法。在抽油杆的上扣中,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扭矩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几乎带有普遍性,特别是新抽油杆。这里有必要对新抽油杆的上扣进行强调。新抽油杆的上扣方法与旧抽油杆是不同的。这就是要二次上扣。即先用额定扭矩上紧,然后卸开,再用额定扭矩上紧。2007年上半年,曾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检泵作业中发现有十几口井的抽油杆发生单纯性丝扣松脱事故,就是上扣扭矩不足的缘故。至于泵刚入井即发生泵的部件被杂物卡的情况,究其原因,或是油管未清洗通径,或是修井中采用水质不清洁,或者是管内有落物所致。
(二).分层配注
1.分层配注对井筒环境的要求
分层配注必须有一个比较完好的井身结构、干净的井筒,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注水效果。
13
2、油管防腐和密封要求
分注井要求采用涂料油管。因为普通油管在注入水中的氧、硫、钙等离子的作用下,既会受到腐蚀,也非常容易结垢。这些銹垢类固相物质都可以随注入水进入地层。造成地层的堵塞。下井工具也应做防腐处理。在管柱下井前,在其外螺纹部位中部应缠绕2-3圈胶带。在内螺纹部位涂上密封脂。这样即保证了油管的密封性能也起到了保护油管螺纹的作用。以便下次卸扣方便。这种办法很值得我们南部地区效仿。我们的许多区块的注水井管柱,只要超过2年,有的甚至不足两年,丝扣就难于卸开了。若采用此办法,何愁丝扣卸不开。
3.配管柱要求
(1).一级封隔器管柱
a.管串的组配以封隔器卡点为参照物,进行均衡考虑。
b.封隔器所下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上部层位底部,以便减少砂卡可能; c.两个配水器应相距8米以上,以保证投捞和测试工具的活动区间。 (2).多级封隔器分注管柱
a.以卡点活动范围最小的一级封隔器为参照,进行组配; b.其它原则与一级两段制相同。 (三).注水井调剖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油层的非匀质性,大量的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高渗透条带突进。致使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很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
为了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水驱效果,采用向高渗透层和高渗透带注入堵剂的方法。堵剂注入后,发生凝固或膨胀,以降低高渗透层的吸收率。提升注入水对低含水部位的油层的驱油效果。这种工艺措施,称之为注水井调剖。
1.调剖工艺方法分类 (1).单液法
这种方法是向目的层注入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本身或所携带的物质或进入地层后产生的物质可封堵高渗透层。它的工艺流程:前置液、调剖液、顶替液。 (2)、双液法
这种方法是向目的层注入两种液体。两种液体进入地层后相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由这种新产生的物质封堵高渗透层。它的工艺流程:前置液、第一反应液、隔离液、第二反应液、顶替液。
2、选井原则
(1).井组或区块采出程度不高,但含水率较高。井组剩余油饱和度高。油层厚度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2)、.油层连通性好;
(3)、注水井的注入状态良好。周围油井受益状态良好; (4)、纵向剖面在注水开发到目前,水洗程度差异较大; (5)、固井质量良好,无层间串槽; (6)、施工后能提高非调剖段的吸水量。
14
(四).酸化 1.酸化类型
(1).普通盐酸酸化技术
普通盐酸酸化技术也称解堵酸化。它是在低于破裂压力条件下进行的酸处理工艺。目的是解除井眼附件的堵塞。原理一般为15%-28%的盐酸和添加剂
(2)、常规土酸酸化技术
常规土酸是由盐酸、氢氟酸和水配制而成的酸液。常规土酸对泥质、硅质溶解力较强。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低、泥质含量较高的地层。应用土酸处理,一定先用盐酸进行预处理。以溶解碳酸盐类胶结物和一部分钙质、镁质、铝质。以免氢氟酸与之接触,生成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铝等水不溶物,造成地层二次堵塞。
(3)、消淀酸酸化技术.
消淀酸是在盐酸中加入消淀剂。这种消淀剂对钙质沉淀、铁质沉淀、氟化物沉淀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消除酸化后形成的二次沉淀堵塞。
(4)、泡沫酸酸化技术
泡沫酸是由酸液、气体、起泡剂、泡沫稳定剂组成。其中以酸为连续相,气体为非连续相。由于泡沫的存在,减少了酸与岩石的接触面积,限制了氢离子传质速度,因而能延缓酸岩的反应速度。
(5)、胶束酸酸化技术.
胶束,这里应当看作是胶状束缚体。这种酸化技术是在酸液中加入一种胶束剂,它的粘度比常规酸液大。在返排中可以有效地悬浮固相颗粒,有利于疏通油流通道。提高地层渗透率。这是胶束酸的主要工效。此外,胶束酸与地层配伍性良好,残渣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油层。胶束酸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缓速作用,可以延缓酸岩的反应速度,增加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
(6)、乳化酸酸化技术.
乳化酸是以油为外相,酸为内相(即油包酸)的乳化液。外相一般为原油或柴油。内相一般为15%-28% 的盐酸和添加剂。油酸比为3 :7。在酸化过程中,当酸液进入地层后,在高温、高压和其它一些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油膜破裂,盐酸与地层岩石进行化学反应,实现深部酸化,以达到增产目的。
2.酸液添加剂 (1).缓蚀剂
在酸化施工过程中,酸液不可避免地会对钢铁器物造成腐蚀。所以保护井下工具、管串和地面设备在施工中的安全,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使酸化顺利进行,必须在酸液中加入缓蚀剂,把这种腐蚀降低到允许的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有具体技术指标的。如国外规定一次酸化对金属的腐蚀量不超过98g/m2,高温井245g /m2。我国按g /m2 h,规定了控制指标。规定中的反应时间最长为4小时。规定的技术指标大体与国外持平。
(2)、破乳剂.
在酸液进入地层后,如果与原油混合成乳化剂,就会影响酸化效果。因此酸液中要添加破乳剂,以防止油酸乳化。
15
(3).助排剂
为了利于酸液返排,在酸液中加入助排剂。降低酸液的表面张力。 (4)、铁离子稳定剂
在酸化过程中,由于酸液对铁金属的腐蚀,酸液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量的铁离子。当残酸中的PH值大于2时,这些铁离子就会析出,其中三价的铁离子会产生沉淀物。加入铁离子稳定剂就是稳定三价铁离子,使之不产生沉淀。
(5).粘土稳定剂
即通常的防膨剂,防止粘土膨胀。 3.施工步骤 (1).替酸
用酸液或前置液充满油管容积的全过程。 (2).挤酸
关闭套管闸门向油管注入酸液,使酸液由管鞋进入地层的过程。 (3)、頂替.
将酸液顶出油管直至地层的过程。理论上的顶替量是将所有酸液顶替至地层口,而套管内不留酸液。实际顶替量要稍多一些,目的是保护油层套管。
(4).关井反应
关井时间依据酸液的不同而不同。 (5).返排
排出反应后的残酸液的过程。返排对于提高酸化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返排是用油管来排。目的是保护油层套管。若地层压力不足,应立即反洗井排酸或抽汲排酸。
(五)、压裂
水力压裂是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中一项重要增产措施。是人们利用地面高压泵组,以超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将高粘度液体泵入井内。在井底产生高压。当该压力克服井壁附近地层应力达到岩石抗张强度后,就在井底产生裂缝。随后将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注入地层,使裂缝得到继续延伸。使被延伸的裂缝受到充填、支撑。停泵后,这些被支撑的足够长的裂缝具有了良好的导流能力。从而实现了增产增注的目的。
2.压裂液的类型 (1).活性水压裂液
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低粘度压裂液,称之为活性水压裂液。此压裂液配制简单,成本低廉,携砂能力弱,适用于浅井、低砂量、低砂比的小型解堵型压裂和煤层气井压裂。
(2).稠化水压裂液
以稠化水及表面活性剂配制的粘稠水溶液。该压裂液比活性水压裂液粘度有所提高。携砂能力有所增强。适用于浅井、低砂比的压裂施工。
(3).水基冻胶压裂液
水基冻胶压裂液是用胶联剂将溶于水的稠化剂高分子进行不完全胶联,使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水溶液,变成线性和网状体结构的高分子冻胶。称之为水基冻胶压裂液。主要添加剂有稠化剂和胶联剂。这是运用最广的压裂液。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