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3 —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D.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具有如下特点: ( )
A.摹写性 B.创造性 C.直观性 D.被动性
9、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 )
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C.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 D.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份,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
— 24 —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段话的含义是:
(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具有不完满性 *13、为什么理性认识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这是因为: ( )
A.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D.理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
A.人们的认识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6、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而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的行动少走弯路
17、十六世纪,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时,重物先落地,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是错误的,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相对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1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
A.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5 —
19、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 20、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 )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C.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D.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2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规律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2、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23、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4、价值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 )
A.人的需要是客观的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 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 26 —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 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4、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亲身实践。 5、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8、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关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 9、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10、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11、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
1、试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4、下列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