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册 下载本文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35 —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要求我们: (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各形式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7、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8、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9、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10、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

A.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基督教的本质》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邓小平法律思想 D.达芬奇艺术思想

11、关于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C.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D.国家会随着与社会的完全统一而消亡

— 36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2、关于政治统治与社会职能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A.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职能是完全独立的 B.政治统治是以执行社会职能为基础

C.当国家管理社会生活时并没有失去其阶级统治的性质

D.国家成为政治统治工具时实际已经在起着管理社会生活的作用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C.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4、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 )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15、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发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6、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D.社会基本矛盾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 )

A.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阶级社会新旧社会制度更替的杠杆

D.被统治阶级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手段

18、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 )

A.理论斗争 B.自觉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37 —

19、关于社会改革,正确的说法有: ( )

A.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过程

B.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采取的革新举措 C.改革只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 D.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手段

20、关于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后者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B.前者的根源是阶段斗争,后者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 C.前者是革命阶级发动的,后者是统治阶级组织和领导的 D.前者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后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1、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

A.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2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

A.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在: (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4、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 38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6、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7、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9、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12、人类历史是杰出人物创造的。

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

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2、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4、以下是有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材料。

材料1: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9。 ——摘自1994年12月24日《文汇报》

材料2: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革命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试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5、资本主义是在欧洲而并非在封建制度高度发展完善的中国等东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中国等而并非在欧美等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封建制度后的1660年却出现了旧王朝复辟。

试根据以上材料阐明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及其根源。 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