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操作:将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装)装药品,(放棉花的作用: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

(3)(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

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操作:先预热,用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再把外焰

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5)(收)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收集的原因:刚冒出的气泡是空气,若

收集则气体不纯)

(6)(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原因:防止水倒吸到试管底部,使热的试管炸裂) (7)(熄)后熄灭酒精灯。 【贮存】:正放在桌面上。(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长颈漏斗导管二、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 双孔橡胶塞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起催化作用。

【原理】:2H2O2 MnO2 2H2O+ O2 ↑ 锥形瓶【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

发生装置水收集装置【收集装置】:①排水法收集;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

封后,若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弹簧夹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原因: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原因:把瓶内的空气完全排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ab图⑴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a导入(即空气从顶出) 玻璃片集气瓶图⑵为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b导入(即水从底流出)

三、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药品】: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 【原理】:2KClO3 2KCl + 3O2 ↑

ab⑴⑵△ 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回收】:待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

【注意事项】①催化剂不参加反应;②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四、工业上制取氧气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 五、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实例 C+O2CO2 2KMnO45

K2MnO4+MnO2+O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水(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铁(Fe)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个水分子(H2O)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课题1分子与原子

一、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

-21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1.67×10Kg

21

1mL水中大约有1.67×10 个水分子。

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例如:能闻到花的香味。 ③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例如: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例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同种分子间的间隔相同;不同种分子间的间隔不相同)。例如:100mL酒精加100mL酒精得到200mL酒精。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O2能支持燃烧,而CO2却不能支持燃烧。 【注】:分子的大小不能改变 【氨分子运动实验】 烧杯A 烧杯B 溶液不变色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解释 结论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推测】: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易溶于水。

二、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碳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的;有间隔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

6

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 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举例 氧气(O2)、铜(Cu)、二氧化碳(CO2)、空气(N2和O2等)、钢铁(Fe和C)、过氧蒸馏水(H2O)等。 化氢溶液(H2O2和H2O) 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BCEF;表示混合物的是 D。

A B C D E F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一般情况下,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公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某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碳原子的质量?量。单位是

12“1”,省略不写。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此结构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3层电子层; 质子数为13,核电荷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3;

第一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3。

【排布规律】: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较高,

第一层最多是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是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 元素种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三、离子

+--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如:Na、S2、SO42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7

最外层电子数 <4 ≥4 = 8(氦为2个) 是否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情况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不易得失电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如: H 、 Mg2 、Al3 、NH4

---

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如: O2 、Cl、NO3 【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

++--

如:H Fe3 Cl S2

【书写依据】: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数与离子的电荷数相等

符号 化合价 +3 Al 离子 +Al3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结构示意图 电性 符号

课题3元素

【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

属同种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水(H2O)含有2种元素。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 Cu:①铜元素;②一个铜原子;③铜。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石”、“气”、“氵”等偏旁 二、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质子数)————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周期的规律】:①周期数=电子层数;

②从左至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依次递增。

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

8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不带电 Cl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正电 Mg2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负电 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