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 定义 本质区别 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 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 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 例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 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蜡烛燃烧有 生成 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有 生振荡 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 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产生一缕 将蜡烛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 、 、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 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

【常见仪器】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反应容器

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 、块状用

【倾倒液体】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

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1

仰视会使读数 (实测数 );俯视会使读数 (实测

数 )。

注意: 一般量筒精确到 mL,但100mL量筒精确到 mL 胶头滴管操作:

【托盘天平称量】 ,精确到 g。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 上称量;易潮

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 中称量

【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 、 和 。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 ,说明 温度最高。

【酒精灯的使用注意】

②?? 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 ;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 ,不能用嘴去吹; ④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加热;

⑤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不得低于 ⑥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外壁应保持 ,试管应用 夹持,试管与桌面成 角,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 ,然后用酒精灯的 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试管要保持 ,试管口要略 。

【连接仪器装置】方法:先用 ,后(小口进大口)旋转缓慢插入。 【洗涤仪器】干净标准:内壁附着的水 。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空气的成分 N2 O2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78% 21%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把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2. 要先夹住橡胶管,然后再点红磷。 【思考】

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因为碳和硫燃烧后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用量不足;③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①弹簧夹没有夹紧;②燃烧匙伸入太慢。 【推测】:①氮气难溶于水;②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O2 氮气 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 1.能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不活泼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 (医疗急救、炼钢) 作保护气(填充灯泡、食品袋) 作保护气 三、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污染】: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

②烟尘

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引起)。 【防治】: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④工厂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才排放。

四、物质的分类: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点 混合物中成分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天然气、 实例 铁、碳、液氧、冰水混合物、蒸馏水等 自来水、矿泉水等

课题2氧气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常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3

磷 木炭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C+O2S+ O22H2+O22P2O5 CO2 SO2 2H2O ①空气中发出红光;②氧气中发出白光,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 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②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氢气 手接触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热 铁 铝 镁 铜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在空气中氧化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3Fe+2O2Fe3O4 4Al+3O2=2Al2O3 4Al+3O22Mg+O22Cu+O22Al2O3 2MgO 2CuO 2CO2 CO2+2H2O 一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化碳 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甲烷 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震荡,澄清石灰CH4+2O2水变浑浊。 1.木炭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①将木炭放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使木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发红的木炭应由瓶口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原因:防止还没有反应的O2受热膨胀而逸出,会降低瓶中氧气的含量。

2.硫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原因:除去表面的铁锈。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在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引燃细铁丝。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原因: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⑤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带导管的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铁架台单孔塞子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试管集气瓶【药品】:高锰酸钾(KMnO4暗紫色固体)

酒精灯【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水槽玻璃片【发生装置】:固体反应且需加热

收集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①排水法收集。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