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经方病案 下载本文

不多,降逆除水饮。因此,用少了无效。人们都不懂,认为它水煎了也还是有毒,有刺激性。都不敢重用。

学生:师父妙解 ,生旱半夏这个药入煎剂降饮除逆宣通之功无药可代,还安全高效。 黄连用15克,是为了加大止协热利的功效。这个病人,我本以为病程接近一年,要复诊几次的,结果一周后告知,基本痊愈。表证,生姜和桂枝,就对治了。干姜偏于温里,附子偏于温表。不要见到有虚寒,就单纯想到附子。都说经方人傲,牛气,原因就在这。很多重病,要是得病就找经方大夫治疗,就都不成问题。可惜,得了重病急病,都是先去医院,信不着中医。久治不愈了,才没办法的来看中医。这个时候,往往中医也没办法了。

19《刘志杰经方医案》-眩晕失眠案19

标签: 健康 苓桂术甘汤 栀子豉汤 真武 吴茱萸汤 分类: 医案 眩晕失眠案 赵某,女,25岁 初诊日期:2010.4.17. 主诉:眩晕,失眠一个月。

刻诊:头痛,起则头晕目眩,耳鸣,呕恶,心悸气短,心烦不眠,恶风寒,手足逆冷。舌淡胖,尖红赤,苔薄黄而腻。左脉寸微浮而滑,关尺沉弱。右脉寸弦,关浮滑,尺沉弱。 你们分析一下吧? 学生: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证对了,方子呢?

袁超明: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栀子豉汤。 王荣生:烦饮 少阴太阴阳明 吴茱萸汤+栀子豉汤。

慈济堂: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滞、饮、烦证,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 朴玲玲:真武汤+栀子豉汤 景方建:我同意慈济堂的。

李锋: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

许家栋:真武汤为主,可以合用苓桂术甘汤、干姜附子汤之类。

淮国栋:当归四逆+小半夏茯苓+黄连+附子 许玉龙:小半夏加茯苓、酸枣仁汤? 杜圣昌:真武汤、苓甘五味姜辛夏。 俞坤琴:真武汤+栀子豉汤

荣生和慈济堂的比较接近,因此,他们的方疗效也会好些。这个病,大家辨证是对了,就是在方证对应选择上,差别大了一些。对于心烦失眠,呕恶,大家选择栀子汤是对的。病人呢,有个阳明热的问题。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舌尖红赤,苔薄黄而腻,这是阳明热象。栀子汤证,该是阳明热与水饮夹杂,可以认为是阳明里热,水饮重的,可以定为厥阴病。重的话,水热互结于心下,就成了痞证。看病人的两个关脉,一个沉弱,一个浮滑。沉弱为水饮,浮滑为有热。水饮与里热夹杂了。

那么,太阴的这个水饮证,也有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如:“起则头晕目眩,耳鸣,呕恶,心悸气短,舌淡胖,苔腻,脉沉弱”等。这是明显的苓桂术甘汤证。你们把四逆加到了这个症候群里面,就必然会想到真武汤的。“恶风寒,手足逆冷”,这该是认为表虚寒,是有表证存在的。寸脉也是浮,也证明有表证存在。可以认为是少阴中风,因为病人汗出正常。

那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了,我们考虑方证的时候,就该向厥阴方面考虑。“头痛,耳鸣,呕恶,手足逆冷”,这一组症状,符合吴茱萸汤证。

1、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2、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对于头痛头晕,耳鸣呕吐,四肢逆冷,烦躁不安者,有特效。西医叫美尼尔综合症。吴茱萸汤,严格讲,是对治厥阴病的,对于太阴的上焦虚寒,也是对证方。它的六纲界定方面,不要过于死板。一味吴萸,功同四逆。吴茱萸还能解表。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更可以解表。因此啊,我们用了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合方。 处方如下:

人参30 吴茱萸60 炙甘草20 生姜60云苓40 桂枝40 白术40 栀子20 豆豉

5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的药量,也是做了调整,加大降逆除水饮的力度。也是一付药煎三碗,一日两次,可以吃一天半,四付药,吃六天。二诊诸症基本痊愈,停药。 要是按照时方派的用量,不知道要吃多少付药。病人的症状,就像是零件,你要反复分辨组合,求得最佳方证。你们求得了真武汤证,但是,忘记了人家的那个“头痛”了。

18《刘志杰经方医案》-闭经案18

标签: 健康 瘀血 柴胡 枳实 桃仁 分类: 医案 闭经案

杨某,女,41岁 初诊日期:2010.4.14. 主诉:闭经两月余。

刻诊:闭经两月余,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腰痛,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边尖有瘀点,脉沉缓。 病人两个多月没来月经,感到很害怕,听朋友介绍,来诊所求诊。之前去过医院检查,没有实质性病变,说是功能性闭经,患者拒绝服用西药,要求中药治疗。从病人的整体症状上看,是以瘀血为主,有典型的少阳和阳明症状。

少阳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这是小柴胡汤证。阳明的症状,有“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瘀血呢,症状就是“闭经,腰痛,边尖有瘀点”。闭经问题,多从瘀血考虑,一般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是下焦瘀血造成的。脉沉缓,是主病在里,缓脉,有涣散的表象,说明病邪尚未严重结实。这个病,我们就断定,是瘀热互结了。辨证上,是少阳阳明并病。治疗上,初步考虑用大柴胡汤为主,因为大柴胡汤没有人参,也没有炙甘草,病人有明显口渴,因此,我们选了小柴胡汤。考虑到胸闷气短,胃中痞满气滞上逆,因此,又选用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241、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宋189)

这个方证,我们在《伤寒类编》里面详细讲过,是对治少阳阳明病里实不重而气

滞上冲的。在瘀血方面,我们选用了下瘀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 下瘀血汤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这样的话,合出来的方子,就自然包含了大柴胡汤的方义了。 处方如下:

人参30 柴胡80 黄芩30 半夏60 炙甘草30 白芍30 枳壳80 川军40 土虫40 桃仁40 生姜3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

下瘀血汤,药量做了调整。加大药量的目的,就是增强通下瘀血的力度。桃仁这味药,经验上看,用到40克,破瘀的力量显著。下瘀血汤,三味药都用40克,这是我的常用量。 2010.4.20.二诊

月经来潮,下黑血块若干,大便通畅,余证均缓解,少腹微感发凉,予温经汤四付善后调理。

温经汤,对于月经紊乱,是一个很好的通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女性平时,稍感妇科方面不适的话,都应该吃两付进行调整。

17《刘志杰经方医案》-颈项强痛案17

标签: 医案 根本 刘志 第一印象 症候 健康 分类: 医案 颈项强痛案 郝某,女,53岁 初诊日期:2010.4.13 主诉:颈痛10余天。

刻诊: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伴口苦,胸闷,气短,胃痛泛酸,便溏,尿黄。舌质红,边缘齿痕,苔薄腻微黄。左脉寸尺沉弱,关弦紧。右脉细弱。

这个病人来诊时,脖子疼的很厉害,左右不敢回头,表情十分痛苦。问了一下,说是近来记忆力急剧减退,没有出现明显头晕,手臂也不麻不疼。从症状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