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 下载本文

2018—2019—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 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听《黄河颂》朗读) 二、 简洁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 检查预习

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山巅diān 哺bǔ育 澎péng湃pài 狂澜lán 赞zàn歌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浊zhuó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ī成 宛wǎn转 解释红字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四、 朗读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见ppt 注:文中的蓝体字需要重读) 朗读指导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自主、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4、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两部分 绘黄河 颂黄河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总领全文,应该是哪个字? 统领全文的是“ 望”字。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 6、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三方面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句话将内容划分为 三 个层次。

2018—2019—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

第一层: 历史贡献 第二层: 地理特征 第三层: 自然特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六、讨论、探究:

1、“黄河的精神”是什么?从本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黄河的这种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歌颂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伟大坚强,从而激发整个民族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重点揭谜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它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5、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6、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歌颂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伟大坚强,从而激发整个民族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探究写法

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及好处

1、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这样面对面的倾谈,显得更为直接、亲切,也更能抒发丰富复杂的感情。 2、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反复等,使形象更鲜明生动,抒情的气氛更强烈。 诗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反复三次,体现了内容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同时加强了抒情的气势。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九、音乐欣赏

1、下面请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2、欣赏《保卫黄河》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十、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收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

2018—2019—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

2、学唱《黄河颂》。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课后反思

6 最后一课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郝、叟、哽、懊悔、祈祷”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自主——协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法学法]:朗读法、复述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介绍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

都德,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

2018—2019—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

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三、 检查预习 读一读:

哽gěng 赚 zhuàn 踱 duó 惩罚 chéng 祈祷 qídǎo 宛转 wǎn 诧异 chà 四、整体感知 1、理清脉络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人物。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①按地点、时间的变化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②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1—6)序幕——上学路上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二( 7—10)开端——上课之前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三( 11—23)发展。 ——上课之中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四( 24—29)高潮和结局——宣布下课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③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开端 贪玩 幼稚 怕老师

发展 感到诧异 理解学习的重要 懂得怎么样爱国 高潮(结局) 理解、敬爱老师 五、互动交流

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归纳小弗朗士的形象及意义

1、 平时 今天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静一点,静一点……”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的漂亮礼服。

六、复述课文

根据图画复述课文,体会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七、探究讨论 1、《最后一课》怎样描写小弗郎士的? 《最后一课》多次对小弗郎士的心理进行描写,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想逃学——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