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4.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课堂小结

(1)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教师提问:

①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②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巩固与应用

(1)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五、作业:

59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是值得引导学生去发现的问题,只有发现了不同之处,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研究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也才能在今后的计算中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包办代替。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

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

1、出示P60出示情景图

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一个边长为9d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么第一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

自己试着算一算。该怎么算呢?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 点名会的学生版演,并讲解。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

三角巾的面积:9×9÷2 = 40.5 (平方分米) 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 = 30 (块) 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135÷9×2 = 30 (块)

第二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

这样算的话可以做34块。 140×10=1400 (平方分米)

140÷40.5≈34(块)

可是老师告诉大家,第二块布做不了34块。为什么呢?大家分组讨论交流一下。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P61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出你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

三角巾的面积:9×9÷2 = 40.5 (平方分米) 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 = 30 (块) 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135÷9×2 = 30 (块)

第二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

这样算的话可以做34块。 140×10=1400 (平方分米) 140÷40.5≈34(块)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一定应强调学生的亲历性,只有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学习中的问题、困惑,才能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到主动探究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预设教学识一定要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视角去体会对知识的感受、体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兴奋点,由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