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与海洋气象第一章 下载本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大气概况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Dry Air) 1、主要成分:氮气(N2)、氧气(O2),二者占空气总容积的99% 2、次要成分:二氧化碳(CO2)、臭氧(O3)、氢气、惰性气体,体积比不足1% 3、易变成分:(质量易变)二氧化碳(CO2)、臭氧(O3) 4、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

二氧化碳(CO2)――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臭氧(O3)――――-吸收紫外线 5、干洁空气的分子量:28.966 二、水汽(Vapour) 1、来源:地表的蒸发

2、水平分布:海洋多于陆地,沙漠最少

3、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 4、特点:

1) 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 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

对气温产生影响。

5、湿空气(Wet Air):含有水汽的空气 三、杂质

1、杂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又称为气溶胶粒子,包括水汽凝结物(水滴、

冰晶)、微小盐粒等

2、对大气的影响:使能见度降低;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3、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第二节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

3

1、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近地面附近干空气的密度为1293g/m

2、大气上界:大气与星际空间的分界面,通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km作为大气

上界的高度 3、垂直分层:

1) 分层依据:气温和水汽的垂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

2) 分层: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 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 4) 热层: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的厚度: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

云、雨、雾、雪等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 2、三个主要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该值称为平均气温‐‐

(垂)直(递)减率,用Υ表示,即Υ=0.65℃/ 100m。

实测的气温直减率以Υ表示。通常,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Υ>0

有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Υ<0,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空气层称为逆温层 或,气温随高度升高基本不变,Υ=0,称为同温,出现同温的空气层称为同温层 2) 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3) 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

1) 根据——大气运动的不同特征

2) 摩擦层:下界——地面,上界——距地面1km 高度,必须考虑摩擦力对空气运动的

影响,空气运动复杂

3) 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

不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中纬度地区上空盛行西风,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形成高空急流(风速≥30m/s)。

4、对流层顶:厚度约为1~2km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是

云顶平衍成砧状。

第三节 大气状态方程

一、状态方程

1、干空气的状态方程:P=ρdRdT

干空气的:P——气压,ρd——密度,Rd——比气体常数,T——气温 2、水汽的状态方程:e=aRaT

水汽的:e——气压,a——密度(绝对湿度),Ra——比气体常数,T——气温 3、湿空气的状态方程:P=ρwRdTV TV=T(1+0.378e/P)

湿空气的:P——气压,ρW——密度,T——气温,TV——虚温 二、两个结论:

1) 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 2) 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