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 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 ①理想的供水水源 ②重要的矿水资源 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

(咸)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

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

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 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 水文循环 和 地质循环 。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 水文循环 。

(4)名词解释: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水的地质循环即地球浅部与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5)水文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 蒸发 、 降水 、和 重力 等方式周而复始。水文循环分为 大循环 和 小循环 。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海陆间循环)和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

(1)对比以下概念: 孔隙度和孔隙比;

孔隙度──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n= Vn /V

其中: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 V—表示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Vn—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

孔隙比----岩石的孔隙比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Vn)

??与固体颗粒体积(Vs)的比值,即:

VnVs

(2)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P17中:n=30%×60%=18%。

(3)粘性土的孔隙特点?

粘性土中结构孔隙和次生孔隙(虫孔、根孔、裂缝等)的存在,使得粘性土的孔隙率超过理论最大值很多。

(4)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①含水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不正确,粘土由于发育结构孔隙和次生孔隙使得粘性土的孔隙率往往比砾石的空隙度要大!

②分布有裂隙的岩石中,一般不发育孔隙? 不正确,发育有孔隙。

(5)不同含水介质中空隙的连通、分布特征?

① 赋存于松散岩石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都比较均匀

② 坚硬基岩中的裂隙是宽窄不等,长度有限的线状缝隙,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只有当不同方向的裂隙相互穿切连通时,才在某一范围内构成彼此联通的裂隙网络。裂隙的连通性远较空隙差。因此,赋存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较差,分布与流动往往是不均匀的

③ 赋存于可溶岩石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通常极不均匀。

(6)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 抗剪强度 。

(7)岩石孔隙中毛细水的存在形式有 支持毛细水 、 悬挂毛细水 、孔角毛细水 。 (8)两种试样:砂样、砾石样水中浸泡后,快速提出水面,砂样孔隙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毛细水,而在砾样孔隙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毛细水?

砂样孔隙中会保留悬挂毛细水,而在砾样孔隙中会保留孔角毛细水?

(9)将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的管中滴水,在不饱水情况下,水停留在何处?上粗下细,上细下粗哪种土层容易形成悬挂毛细水?

不饱水情况下,停留在细粒土中,下粗上细组成的土层容易形成悬挂毛细水。

(10)在土层中挖个洞,在洞内放个接渗皿,能否接到水?—北方地窖,陕北的窑洞。 一般接不到水!

(11)请分析一下孔隙度与饱和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参见P21中

(12)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与岩性有关:

与地下水位初始埋深有关:

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 与岩土层结构有关。

(13)某岩石的裂隙中,有的充填了细砂,有的充填了粘土,有的没有充填,试分析各种情况下岩石的透水性。

裂隙中没有充填物的岩石的透水性最好,充填了细砂的岩石的透水性次之,充填了粘土的岩石的透水性最差。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埋藏

(1)对比以下概念: ①毛细水带与包气带;

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②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弱透水层:渗透性相当差,在一般的供排水中所能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

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

④ 排泄区与补给区

含水层从从出露位置较高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另一侧出露位置较低的排泄去排泄

⑤ 上层滞水与潜水

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会聚集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这便是上层滞水。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

的隔水顶板。

(2)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存在很大的区别,你知道为什么吗?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非常相似,但是在释出(或储存)水的机理方面是很不相同的。

潜水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排水;而承压含水层释放的水来自含水层提及的膨胀以及含水截止的压密(从而与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有关)

(3)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在排泄区,地下水不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不正确,在排泄区也可接受补给。

>>只有测压水位高于地面的地下水才叫承压水;

不正确,只要测压水位高于隔水顶板的地下水都为承压水。 >>地面的污染物可通过包气带扩散到潜水中,但不会影响承压水。 错误,只要承压水与潜水有水力联系,就会受到影响。 (4)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上,承压含水层具有哪些特点?

补给与排泄: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交替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龄老),可恢复性差。

>>水化学特征:变化较大,可以是淡水,也可能是卤水。不易污染,一旦污染,很难净化!

>>动态变化:较稳定,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则调节能力很强。

(5)在无入渗补给而有蒸发排泄的条件下,如果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其上部包气带的含水量将 减少 ,而地下水蒸发强度将 减弱 。

(6)思考题:A-粉砂岩,B-页岩,C-断裂,D-矿道。大坝ABCD 回答下列问题:

>>这组地层是含水层还是隔水层? 粉砂岩为含水层,页岩为弱偷水层! >>煤层开采,巷道(矿坑)会否有水? 会有水,因为断层和粉砂岩导水!

>>如果需要修水库,建坝后库水是否渗漏? 会渗漏,粉砂岩透水性好! >>如供水的需要是否为含水层? 粉砂岩为含水层!

第四章 地下水的运动

(1)请对比以下概念

①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渗透流速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流速

实际流速就是是通过断面空隙的流速

②渗透系数与渗透率。

渗透系数不仅与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仅与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不受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水头与水位。

水头表示含水层中某一点的能量的大小,具有长度单位。 水位表示某一点地下水水面所处的高程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潜水面如果不是流线,则流线可能向下穿越潜水面,也可能向上穿越潜水面; 正确。

>>地下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错误,地下水总是从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 >>含水层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系数越大; 错误,粘土的孔隙度很大,但其渗透系数很小。

>>当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可以看作一个流面。

错误,当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既不是流面也不是等水头面

?(3)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渗透流速除以孔隙度得到实际流速,这个实际流速与水质点的流动速度有什么联系? P37中。

(4)达西定律有哪些适用条件,分析一下该定律在裂隙含水层中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地下水必须保持层流运动才符合线性定律

近年来的实验表明,当地下水为流速较大的层流运动,V-I开始偏离一直线,不符合达西定律;雷诺数(Re)为小于1-10时的层流运动才符合达西定律。

(5)隔水底板水平的均质各向同性河间地块,两河完全切割含水层至隔水底板,均匀稳定入渗,两河排泄地下水,两河水位相等且保持不变。请绘制其流网。

第五章 包气带水的运动

(1)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特点?

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随水位向下运动,悬挂毛细水不运动。

(2)对于特定的均质包气带,其渗透系数随着岩石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为一常数,所以渗透系数是含水量的函数; 正确。

(3)当细管毛细上升高度为10cm,粗管毛细上升高度为5cm时,A管、B管、C管毛细上升高度各为多少?5cm0A B 7cmO’C

(4)如图,已知管中砂的毛细上升高度为10cm。稳定条件下,比较A、B、C三点的水头值(HA、HB、HC),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AA10cm5cm0BCHA=HB=HC=00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溶滤作用 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溶滤作用的结果,岩土失去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获得新的组分,地下水的矿化度升高。

浓缩作用 地下水在蒸发作用下,水分不断失去,盐分相对浓集,而引起的一系

列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结果形成高TDS,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Cl-、Na+为主)。

混合作用 成分不同的两种地下水混合后,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同的地

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地下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补给地下水的降雨;

不正确,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土壤,氧气来自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通常深部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而浅部地下水由于氧气较为丰富,处于氧化环境;

正确。

>>当含有NaCl和MgSO4的地下水发生浓缩作用时,NaCl首先析出; 不对, MgSO4首先析出。

>>在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农业不合理的大水漫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这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错误,由于浓缩作用。

3)溶解了大量CO2的地下水在温度 升高 或压强 降低 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 (4)由深循环地下水补给的、温度较高的泉水中,阳离子通常以Na+为主,这是由于( d )的结果。

a.溶滤作用;b.脱硫酸作用;c.浓缩作用;d.脱碳酸作用

5)在某含水层的局部地区,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SO42-浓度显著下降,HCO3-浓度则显著升高,试回答以下问题:

(A)什么样的化学作用可能引起这种变化?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SO42-还原为H2S:) (B)与此相对应,地下水中其它水化学组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SO42-浓度显著下降,H2S、HCO3-浓度则显著升高。

(6)试用掌握的地下水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A)油田储层地下水中H2S,NH4+浓度较高,而SO42-,NO3-含量很低; 在还原环境,脱硫酸作用所致。 (B)灰岩地区的泉口出现钙华。

脱碳酸作用所致。(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CO2溶解度降低,游离的CO2从水中逸出,这就是脱碳酸作用)

(7)阐明影响溶滤作用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浓缩作用的条件。 >>岩土成分

化学组分的可溶性(溶解度、溶解速度):盐分溶解度的差异导致易溶的先进入地下水中,而难溶的后进入地下水中。

>>岩土的空隙特征

缺乏裂隙的致密基岩,地下水难以与矿物类接触,溶滤作用便无从发生。 >>水的溶解能力

*水中已溶组分的多少——随着盐分在水中的含量增高,溶解能力降低;

*水中某些气体组分——O2增加硫化物的氧化;CO2增加碳酸盐和硅酸盐类的溶解能力。

>>水的流动状况

产生浓缩作用的条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低平地势控制较浅的地下水埋深,有利于毛细作用的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地下水系统的势汇——排泄区。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1)请对比以下概念

①捷径式下渗 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

活塞式下渗 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 ②蒸发 物质由固态转化成液态的过程

蒸腾 植物生长过程中,经由根系吸收水分,在叶面转化成气态水而蒸发,这便

是叶面蒸发,也称为蒸腾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①降雨强度越大,地下水入渗补给强度也越大;

不正确。当降水强度大于地表入渗速率时,地形坡度大会使地表坡流迅速流走,使地表径流增加。

②河流中的水分除了降雨直接转化而来外,还有地下水的贡献; 正确。

③溢流泉属于上升泉; 错误。

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类型可将泉划分为下降泉、上升泉: 下降泉——出露在潜水含水层中的泉; 上升泉——出露在承压含水层中的泉。

?④潜水埋深越小,蒸发越强烈,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也越大; 不正确,参见P66和P77。

>>入渗系数只对潜水含水层有意义; 正确。

>>在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的泉数量越多,说明含水层的透水性越强,补给条件也越好。

不正确,参见P76。

在发育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古老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中,泉的数量非常多,而涌水量均小于1L/s,这说明两者都是弱含水层。

(3)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主要有哪些方式? 相临含水层、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给; 向相临含水层、地表水排泄。

(4)简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①气候气象因素。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适中时间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大,蒸发强度小;

②地形 地形平缓和局部低洼的地势有利入渗;

③ 性 渗透性愈大则愈有利于入渗;

④ 地下水位埋深 过大过浅都不利于入渗; ⑤ 植被。

(5)分析:黄河作为地上悬河,与周围潜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如何?如果在黄河两侧开采地下水,将引起这种补排关系如何变化?

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后,水位下降,水力梯度增大,补给增强!

(6)分析:水库的兴建可能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地下水的补给增强、水位抬升、蒸发增强!

(7)某承压含水层被开采时,其上部的潜水含水层水头也逐渐下降,请解释这种现象? 二者具有水力联系!

(8)画出间歇性河流对潜水的补给过程的横断面示意流网图,并说明间歇性河流变化规律对潜水含水层动态的影响。

P68。

(9)某水源地附近一口泉的流量发生衰减,可能原因有哪些? 补给量减少或者排泄量增大!

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

(1)请对比以下概念

地下水含水系统 超越单个含水层而将包含若干个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整体作为研究的系统

地下水流动系统 摆脱了传统的地质边界的制约,而以地下水流作为研究实体。 两者的共同之处还在于力求用系统的观点去考察分析、处理地下水问题。

(2)试论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行为,会对地下水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产生什么影响(图8-3、4)。

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强烈人工开采影响下,整个含水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流线指向盆地中心的辐辏式地下水流动系统,原来的流动系统全都消失了。显然,由于强烈的势场变化,流线普遍穿越了相对隔水层。不过无论人为影响加强到什么程度,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发育范围不会超越大的含水系统边界。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而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在天然条件下,自然地理因素控制着势场,是控制流动系统的主要因素。

?(3)发育在同一含水层中的上升泉与下降泉,矿化度一高一低,试 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说明其机理(图8-13)。 参见P92。

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正均衡 某一均衡区,在某一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负均衡 反之,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水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蒸发型动态 出地现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盆地,此类地区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

径流型动态 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地形高差大,水位埋藏深,蒸发排泄可以忽

略,以径流排泄为主。

(2)辨析以下陈述

>>地下水水头上升,则含水层的贮水量一定增加;

不一定, 在内陆地区,承压含水层中可以观测到周期为12小时的测压水位波动,这是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吸引造成的。承压含水层因载荷减轻而引起轻度膨胀,使测压水位下降;承压含水层引力减轻,载荷增加而发生轻度挤压,使测压水位上升。

>>在相同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大,则地下水水头的动态变幅越大。

不一定, 由于地震波的传递,大地震可以使距震中数千公里以外的某些敏感深层承压水井产生厘米级的水位波动。(这是由于地震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使岩层压缩或膨胀,导致孔隙压力变化,表现为测压水位的波动)

第十章 孔隙水

(1)在洪积扇地区,从山前到平原区,含水层的结构、渗透性和地下水运动特征如何变化?

洪积扇中地下水的基本特征扇顶部透水性好,有利于吸收山区降水及山区汇流。为主要的补给区。地形坡度大,颗粒粗,地形变缓,颗粒变细,透水性透水性好,地下水径流变差,地下水径流受阻,水位强烈。接近地表,成泉或沼泽。地形平坦,岩性变细。蒸发等排泄,水埋深有所增加。过渡带扇缘地下水动态变化大。蒸发作用微弱,溶滤作用强烈,低矿化度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小。蒸发作用强烈,水矿化度增高。干旱区蒸发作用强烈,矿化度大,盐渍化。潜水深埋带盐分溶滤带潜水溢出带盐分过渡带潜水下沉带盐分堆积带

(2)山前冲洪积扇中地下水从山前向平原具有盐分增多的分带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干旱气候的祁连山山前平原,年降水量只有50-170mm,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微乎其微,蒸发非常强烈,显示出良好的水化学分带:

*洪积扇顶部为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盐水;

*中间过渡带为1-3g/L的重碳酸盐-硫酸盐水和硫酸盐水-氯化物水; *溢出带以下为矿化度大于10g/L的氯化物。

(3)分析湖积物中地下水的特征。

湖泊初期,湖积物发育,后期湖泊萎缩,湖积物多被冲积物所覆盖。

>>由于湖积物是砂砾石与粘土的互层,垂向越流补给与天窗补给比较少。侧向上湖积砂砾含水层主要通过进入湖泊的冲积砂层与外界联系。但补给范围小。

>>与外界联系较差,补给困难,地下水资源更新困难。地下水资源一般并不丰富。

(4)黄土的垂向渗透系数远大于水平渗透系数,试分析一下这对黄土高原地下水的影响。

黄土发育垂直节理,且多虫孔、根孔等以垂向为主的大孔隙。因此,黄土的垂向渗透系数常比水平方向上的大几倍到几十倍。随着深度的增加,黄土中大孔隙减少,渗透性明显降低。

10.5.3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杖地黄土峁

黄土塬有较宽广的平台,切割较弱,有利于降水入渗而不利于迅速排泄。

黄土梁、峁地面起伏大,切割强烈,不利于降水入渗和地下水的赋存,水位埋深大。 黄土杖地赋存有水量较小、水位较浅的地下水,可供少量居民用水或畜牧用水。

第十一章 裂隙水

(1)裂隙水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裂隙水按其介质中空隙的成因可分为: ①成岩裂隙水

沉积岩及深成岩浆岩的成岩裂隙通常情况下大多是闭合的,含水意义不大;

陆地喷溢而出的玄武岩成岩最为发育,此类成岩裂隙大多张开且密集均匀、连通良好,常常构成储水丰富、导水通畅的层状含水系统。

侵入岩接触带的等处的形成裂隙含水层

②风化裂隙水

风化裂隙带呈壳状分布,一般厚数米到数十米。母岩构成隔水底板,一般为潜水;被后期沉积物履盖的古风化壳,可为承压水

③构造裂隙水

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随机性等

构造裂隙的张开宽度、延伸长度、密度以及导水性受下列四个因素影响: *岩石(层)力学性质、构造应力、构造部位、深度

(2)有人用等效多孔介质的方法研究裂隙含水层,分析一下其原理和适用条件。 基本原理:把非连续的裂隙系统等效为连续的孔隙含水系统。 应用条件:补、径、排条件不改变,特定功能等效。 应用范围:求解大范围的水量问题。

(3)简述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

裂隙含水系统通常具有树状或脉状结构,一些大的导水通道作用突出,使裂隙水表

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有时表现突变性:

>>同一裂隙含水系统是不同级次裂隙的集合体;

>>在同一裂隙岩层中,可能包含着若干个规模不同且互不联系的裂隙含水系统; >>在整个岩体中,裂隙通道所占的比例很低,一般为千分之几至千分之十几,水流只发生在组成导水网络的各裂隙通道内,因此,渗流场实际上是不连续的。

(4)论述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断裂带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文地质体。断层两盘的岩性及断层力学性质,控制着断层的导水-储水性质。>>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贮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道(导水层);隔水屏障作用(隔水层)(图11-9)。

第十三章 岩溶水

(1)岩溶发育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 *可溶岩层的存在;

--可溶岩的成分与结构是控制岩溶发育的内因!

*可溶岩必须透水; *水具有侵蚀性; *水是流动的。

--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

(2)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在碳酸盐岩含水层中流动时,将使碳酸盐岩中的矿物逐渐溶解,形成溶蚀结构,请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水中CO2的含量,地下水的循环交替。

(3)碳酸盐岩含水系统,往往是孔隙、裂隙、岩溶介质呈组合形式同时存在,请分析其中地下水运动的组合特征。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岩溶系统空隙网络构成所决定的,即受到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控制:

>>层流与紊流共生;

>>运动方向的不同步(局部与整体不一致),水位变化也不一致; >>有压与无压共存。

(4)请指出地下岩溶集中发育的常见地质构造部位。

*(中国南方)开启型岩溶系统:存在强烈的季节性,对降水反应快,大起大落。常以暗河的形式排泄。

*(中国北方)埋藏型岩溶系统:存在水文年动态,对降水反应滞后和延迟,起落幅度较小。常以泉形式排泄

第十四章 地下水资源

(1)对比以下概念

地下水补给资源、地下水储存资源

对于一个地下水含水系统,有着性质不同的两种水量:一类是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另一类是保持于含水系统中的水量,前者为地下水补给资源,后者为地下水储存资源。

(2)辨析论述:

只要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就不会动用地下水的储存资源? 不正确。可能开采的地下水属于地下水储存资源。 ?(3)阐述地下水补给资源的性质和供水意义。

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保证着作为供水水源所能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含水系统作为供水水源的规模取决于其补给资源的大小的。

4)如果采排地下水一段时间后,新增的补给量及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与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层水量达到新的平衡。在动态曲线上表现为:地下水水位在比原先低的位置上波动,而不持续下降。请画图解释上面的论述。根据论述,说明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和开采潜力的制约因素 P142-143

(5)某地区地下水的开采伴随着地面沉降,请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属性。 属于补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