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辅导资料 下载本文

(3)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选择最适合的人选。

(4)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正确、标准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5)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工人正确地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 (6)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帮助工人自身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下述几项: (1)6种经营活动

法约尔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他认为,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它的内涵中包括了管理。为了明确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法约尔从企业角度出发,将企业经营活动分为6种,而管理活动只是组织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这6种活动分别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2)5种管理职能

法约尔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组成要素,即划分了管理的5项职能,并对这5项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他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管理的14项原则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

(1)理想的行政组织。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 (2)权力理论。韦伯指出,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其存在的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

(3)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制度。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下列特征:存在明确的职能分工;存在明确的等级制度;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公正地选拔组织成员,使之与相应职务相称;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职位关系,以理性为准则,而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组织内部管理人员是一种专职化的管理人员,而不是组织的所有者;遵守规则和纪律。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闵斯特伯格(H.Minsterberg)。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这一名著。以此为标志,一门新学科就诞生了,这就是工业心理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莫德

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从此实验社会心理学开始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1934年莫雷诺率先使用社会测量法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场”论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其中一些基本内容,如社会态度、群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以及群体竞争、团结、竞争与协作等研究内容都具有直接且重要的管理意义,为管理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奠定了较充分的基础。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指从1924年至1932年在美国霍桑工厂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整个实验前后分为4个阶段。 在霍桑实验的实验结果基础上总结归纳而成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4)新型领导除了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技能外,还要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西方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对美国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否认意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根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客观主义,强调以“刺激”和“反应”来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二是新行为主义,以托尔曼和斯金纳等为代表,其特征是: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因做出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中介变量;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以班杜拉等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重视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认为认知、思维等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并强调客观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也称“心理分析”,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所创始,是西方心理学中颇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由于它是在神经病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并不关注传统心理学对诸如感知觉、注意、意识等的研究,而只注重神经病的分析和治疗,它以潜意识的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提出了对

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解释。1911年后,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出现了分裂,继弗洛伊德之后,先后出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以及更后来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性化的倾向,又反对其机械化倾向,他们相信人性天生是善的,是自主的,能进行自我选择的,他们关心人的能力和潜能,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认知心理学派:一般地说,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心理学都可以称为认知心理学,这是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而我们平常所说的认知心理学则更多地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科学,所谓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简言之,就是研究人们在现实环境中如何获得、加工、贮存和使用信息的科学。 “经济人”

这是早期的管理思想。他认为在企业里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这一名称归纳了历史上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其要点是:

(1)大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干一点工作;

(2)一般人都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人,宁可被别人指挥; (3)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感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 (4)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他人影响。

“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措施主要为四个方面:

(1)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

(3)领导方式是专制型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职工无关。工人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须参与管理。

(4)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行为。

“经济人”假设具有不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把人看作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 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是相

对立的。“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 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但“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也含有科学管理的成分: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社会人”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社会人”的特点是: (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找乐趣和意义;

(3)工人与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观念是:

(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该注意员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并设法予以满足;

(2)在控制激励工人之前,应先了解他们对团体的归属感,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3)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制度。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提出了职工参与管理,以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与“成就的需要”,改变对职工的外来控制和自我控制,为达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社会人”假设过于否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完全忽视职工的经济需要,无疑也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社会人”假设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对我们今天企业的管理和制定奖金制度有参考意义。 “自动人”

“自动人”也叫“自我实现人”,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而自我现实,即成就需要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人们才感到最大的满足。麦格雷戈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概括为Y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