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山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科学开发中药材,是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材种植开发,配合全乡退耕还林,既可以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又能美化旅游环境。使10000亩山地资源被科学开发利用。中药材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高品质,采取科学种植和合理采挖相结合,对保护******市上风上水地段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东山建设中药材基地示范且推广,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臵优势,促进农业经济优化升级。经过三年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必将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主要实施两项技术:基地育苗技术和林地套种技术。

2.1基地育苗技术

工厂化育苗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技术。目前,工厂化育苗已应用于花卉、蔬菜、绿化苗及中药材。此技术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和地域性的限制,可以实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标志。至今,工厂化育苗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

中药材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除可以在现代化温室,即连栋温室中应用外,还可以在日光温室,甚至简易的塑料大棚及荫栅中进行中药材的快繁育苗工作。应根据自身具备的设施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快繁育苗技术之路。

13

2.1.1育苗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3种育苗模式,即穴盘育苗、营养袋育苗、沙床育苗。其优点及生产注意事项如下:

2.1.1.1穴盘育苗 (1)优点:

①优良品种推广率高、速度快、生产效应大;②节约种子、材料,生产成本低;③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出苗整齐,病虫害少;⑤移植过程不伤根系,定植后成活率高,不需缓苗;⑥种苗适于长途运输,便于商品化供应。

(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适合此育苗方式的中药材为草本类。注意选择合适的穴盘规格。因不同规格的穴盘对种苗生长影响差异很大。孔穴大有利种苗生产,但生产成本高;孔穴小则不利种苗生产,但生产成本低。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所需种苗大小、生产速率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穴盘,以兼顾生产效能与种苗质量。一般有32、64、128、288孔等穴盘。

生产管理过程中,注意水、温度、光照的控制,特别是出苗前遮阳应控制在70%左右,并保持基质湿润。

2.1.1.2营养袋育苗 (1)优点:

①繁殖速度快,短期内即可形成一定规模。②根系发达,苗齐苗壮。③不归圃,可直接定植。④可待墒定植、常年定植,不受季节限制。⑤带袋移栽不缓苗,生产速度快,根系完整,成活率高。⑥管理

14

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⑦保水保肥,便于长途运输。

(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适合此育苗方式的中药材为木本播种苗或扦插苗。营养袋选用8cm×12cm的规格为好,既利于种苗生产,又节省成本。

播种育苗应注意播种前种子的清选、消毒及催芽处理。有些种子种皮厚,要经过特殊的种子处理,如五味子、山茱萸种子应经过冬季低温和智能温控催芽处理才可出苗,因此,应针对不同种子选用适合的处理方法。

扦插育苗应注意插穗的采集(选生长健壮株)、剪裁、消毒及生根剂处理等环节。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及其生根难易程度,选用不同浓度,甚至不用生根剂也可。

扦插(播)后注意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控制。例如,每种中药材都有最佳的出苗(生根)温度,因此,苗期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2.1.1.3沙床育苗 (1)优点:

①生产成本低;②统一管理、成活率高;③采用立体育苗方式,节省空间。

(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适用于个别中药材的扦插繁殖,沙床为7.5m×2.5m(宽长)规格,四周用砖砌好,苗床厚度为30cm。沙床育苗虽采用立体育苗方式节省了育苗空间,但遮阳率不能过大(不超过60%)。选择品种时

15

应选用较耐荫的中药材种类,否则,遮阳率过大时将影响其成活率。中药材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材料准备扦插材料的准备:即插穗的采集、剪裁及消毒。从幼龄母树(株)上采集枝条,采集后放在阴凉潮湿处以免失水,然后将枝条剪成长8cm~20cm的段(株),留2个~3个芽(节)为宜(带叶扦插时留1个~2个叶片),上端在芽上2cm处剪平口,下端剪斜口并落在节上;用0.1%KMnO4浸泡10s,阴干。

对于扦插较难生根的插穗应用生根剂处理。根据生根难易程度选用不同浓度处理。一般用400mg/L的生根剂溶液进行快蘸(10s左右)。

2.1.2育苗技术路线

播种材料准备→试管苗移栽设施、设备准备→基质准备→育苗→苗期管理→炼苗出圃

2.1.2.1播种材料的准备

即种子的清洗、消毒、预处理。清洗种子,剔除劣质种子,然后用0.1%KmnO4溶液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1%。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采用机械损伤或化学药剂等处理方法,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使种子吸水快、早发芽。最好用温汤处理与智能温控催芽方法。

温汤处理即用冷水或40℃~50℃温水浸泡种子12h~24h,种子捞出后稍晾晒即可;智能温控催芽法即将种子与沙拌匀(1∶1),放入专用催芽架,臵入智能催芽室,保持室温20℃~30℃(注意应根据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决定温度范围),湿度95%~100%进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要检查种子萌芽程度,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停止催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