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人才状况分析-004 下载本文

“十一五”期末我国保险市场内勤人员将达到75万人,保险营销员达到300万人,从业人数达到375万人,每年新增保险人才需求为8.12万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我国保险业员工人数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左右,“十二五”期末我国保险市场内勤人员将达到138.18万人,保险营销员达到552.72万人,从业人数达到690.9万人。[5]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预测,具体到到2015年,我国保险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将超过5.8万名,保险精算人才需求将超过700名,保险核保人才需求将达到1.3万名,然而,到2015年,高等院校的专业保险人才供给不到1.3万名。

据《中国保险年鉴2011》统计,2010年底在各保险公司拥有的正式职工中,博士594人,硕士18933人,两者合计仅占职工总数的3.68%;本科学历175936人,占33.21%;大专及以下学历334349人,占63.10%.整体上看,外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素质更高一点.如成立于2003年12月1日,员工人数较多的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底,员工人数为2130人,博士6人,硕士146人,两者合计占员工总数的7.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6%;本科890人,占41.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57%;大专及以下学历1088人,占51.07%.我国保险营销人员的总体素质更不容乐观。据估计,目前我国保险营销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不到30%,总体文化水平不高。不仅如此,不少营销人员过去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相当一部分是他工商企业的下岗职工,在进入保险行业之后并未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普遍缺乏保险专业知识,有些甚至对他们所销售的保险产品的功能、价值、意义也说不准确,讲不清楚。从职称结构看,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偏低,缺口较大.据《中国保险年鉴2008》,2007年底在各保险公司拥有的正式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6558人,仅占1.24%;具有中级职称的有52286人,占9.87%;初级职称75912人,占14.33%;无职称的占74.56%.[6]

4.2人力成本增加

近年来,保险经营的人力成本陡增,薪酬收入在整个社会行业中名列前茅。适度高薪、收入与贡献相匹配本无可厚非,但目前业人高薪缺乏理性,有的公司薪酬不讲能力、不看贡献,有的人虽经实践证明能力不行,但每换一家公司身份便增加一成,薪酬待遇攀比之风使得业内人力成本增加,公司压力增大,经营愈加艰辛。

4

4.3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中国保险行业不仅面临高素质销售人员的短缺,还表现在高端的精算人才的匾乏。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集数学、统计学、投资学专业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既了解中国实际情况,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精算师。精算师在中国属稀缺资源,成为行业共识。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工作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4年度新产生了7位中国精算师和92位中国准精算师,中国精算师总数升至50人,2006年一2007年我国保险业从业人员现状,中国准精算师升至164人。而到2010年,数量又攀升到了247人了。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聘用经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精算师,由其对保险产品在精算方面的合理性和合规性签字负责。随着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精算师的市场需求缺口在4000一5000名左右。而目前全国有精算从业人员400多名,取得精算师或准精算师资格的占30%左右,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约占25%。[7]

4.4“挖角现象”严重

近两年,保险人员的快速流动,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一次调查显示,中国保险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调查还显示,保险公司第一年的营销员流失率甚至高达70%~80%。据中国保监会统计,在中国寿险市场,个人业务己占整个保费收入的80%;销售人员高达140万。而高端人才一的频繁“跳槽”,则是行业内当见不怪的现象。引进新的人才,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同业公司中“挖角”。所以,保险行业面临“人荒”是客观存在的。

5 保险业对人才巨大的潜在需求

保险业是一个人才流动率很高的行业,中国保险是一个朝阳行业,市场空间很大,需要人才很多,目前保险代理人可谓是奇缺,随着外资保险的陆续登场,未来几年保险代理人的缺口到底有多大?据钟仕柏分析说,台湾人口2500万代理人数量已经达到25万,广州市人超过700万可代理人的数量还只有2万。以目前中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开放的程度,全国2O万代理人的缺口是存在的。中国保监会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保险营销员为146万人,比上季度增长0.24%。其中,寿险营销

5

员1338144人,减少约1.2万人,产险营销员124894人,增加约2万人。截至2009年6月30日,保监会共批准设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59家,处于经营状态的1565家,终止经营的34家。在处于经营状态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中,保险代理机构1124家,保险经纪机构234家,保险公估机构207家。全国保险企业的营销人员半年内骤减3.6万,新公司遭遇到了人才瓶颈。虽然中国保险业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但高级保险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人才相当短缺,这些关键性的人才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外资保险的进入,竞争加剧、高级人才短缺所形成的瓶颈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地浮出水面。目前,从各保险公司见诸报端和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与以往主要招聘业务人员不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管理、策划、组织培训等管理和技术人才身上。目前最难招到的人才有两类:一类是既有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又有实战经验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另一类是负责“核保”和“核赔”的核心管理人员。这些精英人才将会是各保险企业的“必争之地”,针对他们的竞争会异常激烈。[8]

保险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从业务代理到技术精英,从新增机构到外资保险,从‘挖角’到‘定制’,从当地到全国,从本土到国外。中国保监会明确表示,保险行业今后要以每年新添设6一8家的速度推进。根据有关计算,设立一家保险机构,在人事的架构上至少需要一名董事长、一名总经理、三个副总经理和五个部门经理。那么,仅以设立22家保险公司为例,就至少需要22名董事长、22名总经理、66个副总经理和110个部门经理。加总在一起不难看出,保险业内仅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就至少需要200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保险业从业人数达到1217.6万人,保险密度在5200元/人左右,保险深度在12.5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 保险人才供不应求,对于这种矛盾,我们可以对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供需失衡进行分析。

6.1中国保险业的全新形势对保险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70万人,在13亿人口中仅占千分之一。据统计,目前国内保险市场供需之比为1∶4,我国保险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保险人才需求的数量激增。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

6

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保险业急需的人才有:保险专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包括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法律专业人才、投资专业人才、外语专业人才等六类。[8]

6.2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6.3营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

“目前,中国147万保险营销员,庞大队伍没有任何保障和福利,没有话语权,其地位还不如农民工。”谈及未来5年保险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营销员制度是当务之急。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都不算正式员工,没有底薪或者底薪很少,也没有“三险一金”的保障,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卖保单。国内各保险公司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采取“重业绩,轻管理”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残酷争夺市场。保监会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保险营销员持证率仅为70.53%,相当数量的保险营销员无证上岗。

6.4我国保险业人才流失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开设保险专业或方向的高校有97所,这90余所高校每年培养的各层次保险专业人才大约在5000人左右;而有材料表明,保险业每年所需专业人才至少在2万人以上。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将会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目前,一方面,我国保险专业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大量保险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保险行业,有些进入了这个行业往往也干不长,造成了保险行业人才的流失。这加剧了保险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9]

7 发展保险人才的对策研究

7.1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保险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

1.处理好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