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 下载本文

(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五)《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九)《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十)《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1、 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么?

18

专题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蜀之鄙有二僧 (2)贫者语于富者曰 ..(3)西蜀之去南海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3.翻译下列句子。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二)范仲淹立志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馋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 沃:洗 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少有大志 (2)或夜昏怠 (3)辄以水沃面 (4)既仕 ....

2. 翻译下列句子。

(1)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范仲淹后来成为北宋的一代名臣。从他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教益?

(三)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19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未穷青之技 (2)秦青弗止 (3) 响遏行云 ...2. 翻译下列句子。 (1)自谓尽之,遂辞归。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涸泽之蛇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韩非子·说林上》注:①神君:蛇神。②公道:大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蛇将徙 (2)不如相衔负我以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

(2)乃相衔负以越公道。

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①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②,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①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②称诵:称颂。 1.解释加点的字。 (1)余无可取者 (2)其末立见 ..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2.翻译句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3.成语 、 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 ,后者比喻 。

4.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