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120回概述+问答题 下载本文

《红楼梦》导学练(二)参考答案 1、通灵宝玉的来历。

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被弃于青埂峰下,而后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带入红尘,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2、请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3、甄士隐如何一步步露出下世的光景来?

1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1)儿英莲在元宵夜不慎走失;

(2)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被烧; (3)到田庄安身,偏值水旱不收,鼠盗蜂起;

(4)后投奔岳丈,却因不善过活,遭岳丈责怨。

(5)一日,甄士隐见一跛足道人念《好了歌》,心中彻悟,为此歌作了解注后,与道人一同离去。 4、请简述宝黛初会的故事。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极有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5、请简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2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6、请简述宝玉的出生及抓周。

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

周岁之时,父亲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7、请简述王熙凤出场。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

3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在一群媳妇、丫环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待遇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叹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又转悲为喜。

《红楼梦》导学练(三)参考答案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念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答: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

答: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娶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

4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此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历经日月有了灵性,想下界历练一番,因此幻化为美玉伴随宝玉降于人间。

2、宝玉虽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论及女儿时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贾雨村被革职,后来凭借什么关系又官复原职了?

答:贾雨村在林府做黛玉的老师,黛玉的母亲去世,外婆家来接她,林如海给贾雨村写了一封推荐信,借着贾府的关系官复原职。

2、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反映了黛玉什么心理? 答: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3、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

答: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护官符”上写了什么内容?其中暗示了哪四大家族?

答:“护官符”上写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雪。 其中暗示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

2、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5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尊贵、豪富、奢侈,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3、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答:通过英莲一案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贾雨村的虚伪、圆滑、世故、徇私枉法的性格特点。

第 五 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2、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答: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李纨、 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史湘云、妙玉。

《红楼梦》导学练(四)参考答案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1、请简析刘姥姥在本回的作用。

刘姥姥是写得极为生动的一个

6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人,作者很少直接刻画刘姥姥的心理,却通过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把刘姥姥矛盾、战战兢兢的心理表达得一览无余。比如在门口问路时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一个“蹭”字,功力深厚,绝对没有别的字可以代替。另外,作者故意把刘姥姥写得十二分的难堪,为的是衬托府中人的作威作福,想想后来个人的结局,善恶分明,心中几分苦笑。刘姥姥在堂屋里等凤姐的时候,“屏声侧耳默候”、“只听”、“又见”、“听得”、“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写得诡秘之极,可想象刘姥姥此时是何等的心惊肉跳,度日如年,备受煎熬,若是自家奶奶在受这般折磨,心里又是何种滋味?!!又写刘姥姥时刻不忘教训板儿,推板儿,可见刘姥姥无一刻不紧张,教板儿一面固然是怕板儿做错事,

7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是姥姥自己的一个掩饰紧张和求得片刻解脱的法子。到后来,写出姥姥还饿着肚子,再看前面“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而“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真是心痛欲绝,欲哭无泪。到后来凤姐给钱时,还被凤姐的利嘴耍了一番,弄得又喜又悲,让人极不忍心。凤姐则是无处不耍权谋,然终是“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悲可叹!刘姥姥是一个顶可爱的老人,在大观园里和贾母对比起来写时,更能看得清楚。

在写刘姥姥的过程中还插了贾蓉借玻璃炕屏,侄婶两个在刘姥姥面前借公论私,打情骂俏,“正经”侄儿不“正经”,丑不可言。另外,刘姥姥在堂屋柱子上看见一个奇怪的东西,在我们看来,那不就是很平常的

8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一个钟吗,不过在当时,那可是个宝贝,远从西洋来的,作者说隐去年代,使之无从可考,却又处处点破。一片苦心!!!

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作纲领,不是要以刘姥姥作纲领,而是以荣国府作纲领,以荣国府内部的腐朽黑暗预示的崩溃毁灭的结局作纲领,荣府的命运,就是宁府的命运,就是整个社会的命运,这,才是真正的纲领,而刘姥姥,是划破这层面皮的一柄利刃,因此,也是纲领。

2、请概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情节。

京官后代王狗儿因生活艰难,让岳母刘姥姥道贾府攀亲。在周瑞家的带领下,刘姥姥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了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上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

9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又赏了一吊钱雇车。刘姥姥千恩万谢地拿了银

钱回去。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1、请简析第七回所涉及到的人物及主要信息。

本回所涉及的事件累计起来有十八件之多。如下:周妇找王夫人;周妇同宝钗聊病说药;周妇会话;周妇叹香菱;周妇送花;迎、探春下棋;惜、尼聊天;链、凤嬉戏;周女求母;宝、黛游戏;遣茜雪探宝钗;凤姐回事;宁府赴宴;得会秦钟;妯娌们作乐;宝、钟投缘,焦大醉骂;宝玉、凤姐回府。

这十八件事情,从宏观上来说是

10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一个整体,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和凤姐、宝玉赴宴宁府两件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感觉自然流畅,毫无生硬突兀之感,沿着作者的巧妙铺设一路走来,倍感轻松和惬意。

仅在本回中上场的主要人物就有20个之多,他们在刻画人物,交待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谈谈第七回在过渡方面的特点。 过渡和引入极其自然,出乎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作者的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带着我们往前走。因为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才领得送宫花的差事,借送宫花使我们看到了众姐妹们的生活进行时,并且通过他们接受宫花之时的反应刻画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为他们见缝插针般的做一番介绍。此时周瑞女儿也忙里添乱,为夫婿之事来求助母

11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亲,而最后处理之事却写得相当的清淡,使我们从中既看到了周瑞家的在贾府里的分量,又看到了贾家在串通官府上的轻松。这不正是为将来的败落埋下了伏笔吗?

凤姐儿被邀去宁府玩儿,按照常理来讲,冗繁平淡之事,下笔千言难以出彩,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在此转移视线,安排宝玉和秦钟在此相识,一个在第五回提及的事情,在这里再接着说,二人相见恨晚,语言投机,也为后来的事情发展设下了伏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才有送秦钟,差焦大,和焦大的醉骂。其构思,其笔法不得不令人折服。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1、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

12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请问这个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什么性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该回情节加以分析。

此回的要点是宝玉贪闻宝钗身上的香。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是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 这段文字很有味儿。宝钗身子的香是人为的冷香,这种体香,是内在的。就这一点来说,这香与女性的天然体香是相似的。薛宝钗身子的这种香,不是轻微的淡香,而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森森,有浓密之意。而只有贾宝玉一人能独享此艳福。这是为什么呢?这和第19

13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回黛玉身上的香也只有宝玉一人能闻到一样,或许是作者要强调他们之间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缘份”吧。是这样!但作者这样的写法,用佛教哲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因缘。 这也是神来之笔。幽香,是香之神秘,之隐蔽,之深长,之静謐,之色重。甜丝丝,是香之味,是嗅觉向触沉和味觉的转化,是一种轻微的绵绵的甜。凉森森,既是香之浓烈,又是香之寒气逼人,如隆冬之冷风,阵阵扑来;这未免有点可畏。然而,这是女人的体香,这是女性身上的蜜,虽冷又何所惧哉! 这“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在修辞上是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的转化;读之,有一种缠缠绵绵的音乐之美,使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

14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啊,宝钗和黛玉,对于宝玉来说,是一首美妙的歌,她们的体香,当然是一曲动人的、令人陶醉的音乐啊。

当然,薛宝钗身子的这种冷香,是宝钗性格的一种象征,是宝玉的某种主观感觉的产物,这和后文第19回林黛玉的天生暖香,是不尽相同的。 2、莺儿指出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是一对,于是就有了“金玉良缘”之说。请简述“金玉良缘”的故事。

宝钗生病,宝玉去看她,宝钗便借他的通灵宝玉看,看完后,心领神会,笑着催促在一旁跟着看的丫鬟莺儿离开。莺儿说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便也要来了看一看。原来,癞头和尚赠送给宝钗的金锁上刻得“不离不弃,芳龄永

15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继”,恰与通灵宝玉上刻着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对。由此,便有了

“金玉良缘”之说。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红楼梦》导学练(五)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1、宝玉要上学,贾政对他不抱信心,但还是做了一些安排。请简述贾政对宝玉上学的态度和安排。

贾政对宝玉上学很不屑,冷笑着

16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让他休提“上学”二字,好好去玩。但是贾政对宝玉的学业还是有所安排,他让李贵去转告学里的太爷,不要再读什么《诗经》古文,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最要紧。

2、结合本回情节,简要分析茗烟的形象。

答: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知己非林黛玉莫属。其实贾宝玉还有一位男性知己,他的地位,以及跟宝玉的密切程度不亚于袭人和晴雯。他不谙世事,淘气顽皮,是宝玉叛逆思想、叛逆行为的支持者和同情者。有了他的机灵和巧于应付,宝玉才可能私自外出;有了他的支持和帮助,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举动才得以实现;有了他外出买书,才上演了宝黛共读《西厢记》的美丽画面。茗烟是起的一种对照的作用,他跟首席男仆李贵对照。李贵

17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是忠心耿耿地执行贾政的指示,而茗烟是不听话、不执行指示,而且有时主动挑唆宝玉不听话,起煽风点火的作用,所以他就成为宝玉离经叛道的得力助手。茗烟最了解宝玉的心,所以宝玉很多机密的事也不瞒他。“茗”在古代指得是茶,砌了茶以后也可以叫茗。茗冒烟,指的是一杯热茶,喝了以后又解渴又温暖人心。茗烟的名字由此而来。

第十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1、《红楼梦》中,有好些个恋童癖者,薛蟠便是此中最突出的一个。请结合第九回分析薛蟠的这种畸形心理特征。

答:薛呆子虽出身于名门大户,因父亲早逝,没有得到过严格的管束和教育,智商低下,不好诗书,打架

18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斗殴,寻衅闹事,眠花宿柳,无所不为,而又心无点墨,愚顽可笑。在家庭中,时时受到母亲的指责,就连妹妹宝钗也可以对他进行开导、规劝、嘲讽;在社会上,更是四处碰壁,常常被人玩弄,绝对地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与女子的交往中,除了用金钱购买感官的刺激外,并不能以自己的容貌和才华的魅力进入有着“恋情”氛围的过程;就说“同性恋”这种形式吧,他呆头呆脑地想和柳湘莲亲近,最终遭受了一顿饱打。这些挫折,使他把兴趣转到儿童身上,去取得性满足。

2、艺术节奏的具体形成方式和构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可以通过落差来来形成艺术节奏。所谓落差就是起落度的差距很大,起如飞涛,

19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落似退潮,变化悬殊就有了鲜明的节奏。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艺术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展示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艺术美的冰山一角。请结合《红楼梦》第十回具体分析。

答:例如《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荣的母亲把“昨日贾家学房里的事,从头至尾,一五一十”都告诉给璜大奶奶。“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怒成心上起”,破口大骂秦钟,深深埋怨宝玉,声言:“等我到东府里瞧瞧我们的珍大奶奶,再和秦钟的姐姐说说,叫她评评理!”尽管金荣的母亲一再劝说,息事宁人,但再也无法压下璜大奶奶的的心头怒焰。 璜大奶奶说道:“那里管的那些个?等我说了,看是怎么样!”也不容她嫂子劝,一面叫老婆

20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子瞧了车,坐上竟往宁府里来。 璜大奶奶不仅有声明,而且有行动;不仅是慢慢行动,而是立刻行动,雄赳赳地打上门去,兴师问罪。这段情节,起势突兀,来势汹涌。雷声轰隆,黑云翻滚,眼看就会大雨磅礴。但是,“到了宁国府,进了东门角,下了车,进去见了尤氏,那里还有大气?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说了些闲话儿”,情节开始跌落。而尤氏的一番抢白,又使得“金氏听了这一番话,把方才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得丢在爪哇国去了”,情节进一步跌落下来,最后: 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他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况且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反转怒为喜,又说了一会子话儿,方家去了。 此时情节彻底跌落。从盛怒不

21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已到心平气和,这中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形式。从这个节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虚荣贪权、欺软怕硬的小妇人的丑态,所以情节节奏的设置不仅引起读者的继续阅读下去的迫切心理,也充分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

3、分析《红楼梦》第十回中张太医的形象。

答:张太医对秦可卿病源的分析,细密入微,准确精辟,令人惊叹钦佩。《红楼梦》第十回写了一个“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故事,第四十二回和第五十七回又写了两段王太医给贾母和宝玉看病的情节。这两位太医也是差异悬殊。张太医面对达官显权,既不阿谀奉迎,也不疏狂轻慢。看脉之时,他沉着自信而又聚精会神,完诊

22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之后,他胸有成竹而又留有余地。他神态从容不迫,举止安详自然,言谈稳妥得体。他虽然自称是“粗鄙下士”,处处谦恭有礼,但实际上却十分自尊自重,令人不敢轻侮.那是一派学有专长,身怀绝技,久经沧桑,不慕荣利的学者风度。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1、凤姐儿初见贾瑞时由吃惊到含笑,这种变化表现她怎样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凤姐儿猛然见了贾瑞,身子望后一退,定下神,看清了贾瑞的嘴脸后,便假意含笑说了一大堆亲热话,而且暗在心中发狠,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由此即可看出王熙凤

表面一盆火,背后一把刀的性格。

2、这一章节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

23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用?

答:这一章承上启下,承秦氏之变,启贾瑞之死。

《红楼梦》导学练(六)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1、秦可卿病重,熙凤和宝玉前去探望,宝玉为什么哭了?

答:宝玉和熙凤来到秦可卿房中,看见可卿屋里挂着一幅《海堂春睡图》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时,想到自己在这个房间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后又听到秦氏说了一些“未必熬到过年的话”等来,一时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泪来。

2、在六十五回里,兴儿曾形容王熙凤是“嘴甜心苦,脸面三刀,上头

24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在本回中,正是她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毒设“相思局”,才导致贾瑞命丧黄泉。请简述这一事件始末。

贾瑞对王熙凤起了色心,被凤姐两次设计捉弄。第一次,凤姐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等她。贾瑞如月前往,却不见凤姐,白冻一晚而归,回去后又被爷爷贾代儒惩罚。第二次,凤姐约他在夹道屋子中见面,一面却派了贾蓉、贾蔷去捉拿。结果贾瑞不仅被勒索赔银,还被浇了一身屎尿,受冻后大病。后又不听跛足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最终一命呜呼。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秦可卿死前为什么只给凤姐托梦,交待贾府后事?

25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在宁荣二府中,各有一位善于管理家政的少奶奶,这就是秦可卿与王熙凤,“裙钗一、二可齐家”即指她们。秦可卿才貌双全,“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脂批)。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嘱托贾家中用。”这实际上是“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脂批)。而“从小杀伐决断惯了的”“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也终不能改变贾府颓败的命运。

2.探究:秦可卿死后是什么原因让王熙凤来协理宁国府?

答:原因有三:

一是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从小就养成了“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的泼天大胆,即今人谓之为“魄力”的那种东西。凤姐在童贞时代养

26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成的性格,并不符合儿童的天性,是一种人格分裂的变态性格。由于她是在特殊环境里养成的特殊性格,成年后自然就“越发历练老成”了,且“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又极善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故深得老太太的欢心。

二是王、贾两家特殊的姻亲关系。王夫人是凤姐的姑妈,姑侄都嫁到贾家,尽管凤姐是个“客卿”,但宁府感到特别放心。例如凤姐受命之后,贾珍“便忙向袖中取出了宁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要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宁府连监察之权都放弃了,可见对凤姐宠信之隆。

三是王家豪富可以力敌贾府。时谚云:“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钱多势大,且两家又有一损俱

27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损、一荣俱荣的内在联系,这给凤姐入选平添了不少砝码。

深得老太太欢心是前提条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是绝对条件,钱多势大是必要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都不是探春、可卿辈能俱备的,因此协理宁府非凤姐莫属了。

3、请简述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和过程。

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这时,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王夫人提出请求,凤姐也表示愿意到

宁国府协理丧事。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卯时“按

28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一个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王熙凤是如何处理的?收到什么成效? 答:处理:①一番呵斥:“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

②且不发放这人。王熙凤先处理王兴家领牌取线,四执事支取东西领牌,张材家的交牌牌领银等事。蓄足声势。 ③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 ④警告:“明日再有误,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⑤革一月银米。

成效:王熙凤向宁国府初步显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那抱愧被打之人叩谢后含羞去了;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茶饭

29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心中却十分欢喜。这是为什么?

答:恐落人褒贬;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好逞强斗胜。

3、凤姐威重令行,宁国府上下众人不敢偷闲二兢兢业业执事保全。请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情节。

凤姐上任伊始,便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宣布:既然委托我料理丧事,就要依照我的要求行事,犯错的就要马上处置。她为众人安排了各自的事项,不久对一迟到者,先训斥一番,后喝命打二十板子,交代与总管来升,革她一月银米。如此一来,众人皆知凤

姐的厉害,都不敢偷闲了。

《红楼梦》导学练(七)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30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1、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1)她的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能办得到。 第二层意思是说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

第三层意思是说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

(2)这两句话集中的表现了她狡诈、贪婪的性格。

2、贾府人等往铁槛寺途中经过一农庄,宝玉在拧转纺车时遭到一个丫头的呵斥,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却忙丢开手,并陪笑。宝玉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吗?

31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宝玉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尊贵的身份,备受宠爱和敬畏,却能够承受农庄丫头的呵斥并陪上笑脸,说明在他内心深处并不存在尊卑之分,他是叛逆于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其次,爱护女孩也是他的特性,此处的细节描写符合宝玉尊重姐姐妹妹的一贯个性。 3、“弄权铁槛寺”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凤姐贪婪、争强好胜和飞扬跋扈的个性。请简述这一情节。

宁府送殡至铁槛寺,凤姐暂住馒头庵。老尼托她摆平一事: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出手帮忙。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

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扬藻宫 秦鲸卿

32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夭逝黄泉路

1、试述秦钟死因。 答:体质弱。

与智能偷情,分离而得相思病。

父亲被自己气死后,深感内疚,加剧了病情。

2、太监来口传圣旨时,贾府为何都惶恐不安?

答:因为太监没有说明皇上的意思,只是要贾政进宫,贾家不知是福是祸,故而紧张不安。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须要修一座园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大观园\。第十七回描写了大观圆环境,行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采用了什么写法?简析其作

33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用。

答:①以游人的行踪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为后文贵妃省亲作铺垫;为小说主要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场所;揭示小说的环境背景。

2、贾宝玉给大观圆的景致题名对额,可见他的非凡才气。可其父对贾宝玉是什么态度?简析其人物性格。

答:贾政对大观圆的景致题名对额竟然题不出一句合格的词,对贾宝玉的应对不是训导就是呵斥,表明贾政的不学无术。

3、结合贾宝玉给大观圆的景致题名对额,联系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喜欢他哪个题名对额?为什么?

答案不定,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例:\沁芳亭\。①沁芳,花香浸入

34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肺腑也;优美的花与草环境。②欣赏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河堤上的柳因水而更翠绿,河两岸的花给水分去了香气;或:河水从岸柳那里借来了翠绿,因了一条河而把两岸的花香分开了。 3、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

贾政之女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1、“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对贾妃两次落泪的描写。请问这两次描写分别表达了贾妃什么样的心理?

答:第一次是她刚回来见到贾母等众人时候的落泪。这次落泪是久别亲人重逢后的喜悦,还有就是她见到

35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家中的这种热闹欢娱的场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流下的酸楚之泪。第二次是要回宫时的落泪,这次落泪是即将分别亲人又要回到深宫时的伤感之泪。

2、请简述元妃省亲的故事。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专门建造一座省亲别院。元宵节之日,元妃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别院。元妃在轿内见院内外如此豪华,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并将院中各处分别赐名,命各兄弟姊妹各展

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红楼梦》导学练(八)参考答案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36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1、茗烟说“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的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 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为什么茗烟如此大胆带宝玉出去玩?

答:茗烟不仅是宝玉的知己,而且还是宝主叛逆性格的同情者和赞助者。(在第二十三回中,茗烟竟敢冒着风险从书坊里“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偷偷送给宝玉看,从而使宝玉和黛玉得以读到《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文学作品)

2、当宝玉提出要上袭人家去时,茗烟表示同意,但考虑到私自外出,干系非轻,便说:“若他们知道了,说我引着二爷胡走,要打我呢?”宝玉道:“有我呢。”茗烟一听,这才拉了马,和宝玉—同去了。到了袭人家,听到袭人埋怨他们私自外出,茗烟又耍了

37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个小滑头,说:“我说别来吧——不然我们回去吧。”结合全文的描写,说说茗烟这个人物形象?

答:出身卑微、毫无根基却又能在贾府站得住脚的且未脱稚气率真,随机应变的顽皮淘气而又勇敢活泼的“小聪明”形象。

3、袭人告诉宝玉说,母亲和兄长都要为她赎身。这是怎么回事?宝玉是如何反应的? 答:(1)袭人母亲和兄长要为她赎身,袭人不肯;但她见宝玉放荡弛纵,不喜务正,就用赎身试探宝玉。

(2)宝玉得知袭人赎身之事,怨袭人薄情无义,伤心落泪。袭人趁机给他下了箴规,他笑着一一答应。

4、请简述与“小耗子变香芋”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宝玉因怕黛玉歇午睡出病,又闻

38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到黛玉袖中的幽香,便给她讲“故典”:扬州黛山林子洞里有一群耗子精,要下山打劫果品熬腊八粥。一个小耗子声称能变成香芋,却变成一个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笑它,它说:你们不知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地香玉呢。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贾环和丫环莺儿掷骰子的情景并分析反映了赵姨娘怎样的身份?

第二十回中,写贾环和丫环莺儿掷骰子,输了钱哭起来,遂被宝玉撵了回去。他的母亲赵姨娘问明缘故,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

凤姐在窗外听见,先斥责赵姨娘:“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

39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然后一面吩咐丫环,一面教训贾环:“去取一吊钱来,姑娘们都在后头顽呢,把他送了顽去。——你明儿再这么下流狐媚子,我先打了你,打发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

赵姨娘对宝玉受众人宠爱而贾环不讨人欢喜一直怀恨,于是把这种不满都发泄在贾环身上。但在封建宗法伦理中,赵姨娘虽以丫环被贾政收为妾,身份却依然是奴才,她的儿子贾环却是主子。所以凤姐听到她骂儿子又兼及宝玉,便不客气地教训她。对于贾环,凤姐根本也是看不起的,但却要求他有主子的样子。在这里,赵姨娘卑下的个性和怨恨的心理,王熙凤盛气凌人的威势,以及贾环在母亲身边染得的委琐性格被展示得淋漓尽

40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致。

2、描述《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史湘云一出场的情景并赏析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史湘云一出场就给我们留下了娇憨的印象:“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二”念成“爱”,咬舌却喜欢说话,少年史湘云的天真单纯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一直到她出嫁前,岁月的烟尘并没有湮灭她娇憨的本色,而是进一步丰满了这种独树一帜的个性。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1、平儿替贾琏遮丑,反映她什么性格?为何替贾琏遮丑?

41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答:反映了平儿的通达与机灵。其实,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

2、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同样是赌气,它与黛玉的赌气有何不同?

答: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1、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因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

42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2、猜灯谜:

(1)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

(2)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 (3)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用物(炮竹)

(4)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打一用物(算盘)

(5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用物(风筝)

(6)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

43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明。

——打一用物(佛前海灯) (7)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打一用物(更香)

3、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举一例说明。

答:元春之谜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暗示她命运不通达,探春之谜暗示她日后远嫁,黛玉之谜暗示她终生经受心理煎熬,宝钗之谜暗示她最终守寡。

《红楼梦》导学练(九)参考答案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44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1、请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情节。

三月中旬,宝玉在桃花下阅读《西厢记》,黛玉来了,她在畸角上有个花冢。二人共读《西厢记》后,一起将花埋了,给落花一个干净的去处。

2、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于是黛玉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借其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3、《红楼梦》中的趣味在于把悲剧的阴影时时投射在生命欢乐的寻觅之中。请你以第二十三回为例,说明此趣味。

答:宝玉与黛玉都体味到《西厢记》

45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的“果然有趣”,可是《牡丹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滋味却只能使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4、请欣赏: 黛玉葬花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

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会惜猩猩怜同病,

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

自筑香坟埋落

46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英。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染相思

1、《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染相思”中真实地描写了一些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试举例说明。

答:(1)贾芸:他虽是贾氏祖人,但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较为疏远。他比宝玉大好几岁,但甘心当宝玉的“儿子”,且引以为荣。他费尽心机,力所能及地向凤姐行贿,终于分得一杯残羹。

(2)醉金钢倪二是一个泼皮,倒有一点侠义之气。

(3)小红是下等丫头,秋纹等上等丫头能任意欺负、辱骂她,可是她不敢表示任何反抗。

47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2、分析小红的形象?

答:是个不谙事体的下等丫头,因她原有几分容貌,以内便想向上攀高,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恰巧宝玉外出回来想喝茶,房中丫头都不在,叫小红为她倒茶。此时秋纹、碧痕回来,将她奚落辱骂一番。可是她不敢表示任何反抗。通过这一形象,曹雪芹真实地描写了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通灵玉姐弟遇双仙

1、贾环为何故作失手,将烛油泼在宝玉脸上身上?

答:王夫人命贾环在房中抄写《金钢经咒》。此时宝玉来到,在母亲面前撒娇。贾环素日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众丫鬟们素日厌恶贾环,都不答理。只有彩霞还和他合的来)玩耍,

48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气,于是,故作失手,将烛油泼在宝玉脸上身上。

2、赵姨娘为何害凤姐? 答:宝玉烫伤,凤姐数落:“贾环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又被王夫人责骂“养出黑心种子”,心中不服与不快,因此与马道婆设计陷害凤姐、宝玉。 3、请简述赵姨娘、马道婆算计凤姐、宝玉的情节。

贾环不受宠,赵姨娘嫉恨凤姐和宝玉。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贪财,被赵姨娘买通,她用纸铰了十个青面鬼,两个纸人,交代将凤姐、宝玉的年庚、八字写在纸人上,与青面鬼钉在一处,分别放在两人床上,再由她在家中作法使两人中魔垂危。 3、请简述黛玉吃闭门羹的主要情节。晚饭后,黛玉前来看望宝玉,见宝钗进了怡红院,也随后走来,以手

49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

叩门。谁知晴雯因跟人拌嘴斗气,且未听出黛玉声音,便借口宝玉吩咐,不愿开门。黛玉气怔门外,感伤身世。又听里面宝玉宝钗的笑语之声,益发动了气,独立墙角边花阴下呜咽起来。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1、你怎么理解林黛玉的“春困发幽情”?

答:“春困”的“春”,既是春天的春,又是心中的春,双关。“幽情”,指内心隐秘的爱情欲望。德国诗人海涅有诗云:“春天春天,爱情的季节,你的到来使我多么抑郁!”回目中的“春困”,就是这个意思;林黛玉的心语“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也是这个意思。黛玉的幽情是有专一对象的,即贾宝玉,而且主要是纯情的相思。

50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