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安排一分部统一供应。拌合站位于绩溪县开发区,距离工地2公里。 钢筋加工场

该处现浇梁钢筋加工场五分部进行加工,位于祥云路102号。 施工便道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具体施工情况,该处现浇梁施工便道利用既有 2102

新建杭黄铁路Ⅷ标段 单线箱梁现浇专项方案 村道引入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共新建两条,总长度约500米。

施工用电

全桥施工用电采用施工专线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方案。本桥配置1台400KVA变压器和4台100KW备用发电机,沿线布设贯通电路,就近T接,与下部结构共用。 施工用水

施工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生活和施工用水。生活用水采用沿线村镇的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区的打井取水。 施工测试 工程测量

各项目测量工作严格遵循建设、监理、设计文件及规范和标准作业,完善各项报批手续。测量工作采用二级测量分工负责制和复核制,通过自检和互检机制协同完成该处现浇梁施工全过程的测量任务,杜绝各类测量事故的发生。 1.控制测量 1).主要任务

基础平面控制网线路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平面及水准加密测量

2).该处现浇梁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GPS测量作业技术指标

等级 D E a(mm) ≤10 ≤10 b(ppm) ≤10 ≤10 相邻点间最小距离(km) 2 1 相邻点间最大距离(km) 15 10 平均距(km) 10~15 2~5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每千米水每千米水准水准测量 准测量偶测量全中误检测已测段等级 然中误差差MW 高差之差 M△ 二等水准 ≤ ≤ 6L 限 差 往返测 不符值 4L 附合路线或 左右路线高差环线闭合差 不符值 4L —— 2112

新建杭黄铁路Ⅷ标段 单线箱梁现浇专项方案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3).加密控制网设计和测量 CPⅠ、CPⅡ控制网复测 a.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基础平面控制网、线路控制网、高

程控制网的复测;复测按照设计单位所交测量成果资料,在同精度的情况下进行。

b.复测过程中并报驻地监理进行现场测量记录的确认, c.将复测成果编制测量复测报告上报监理单位审批。 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

1).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工作。

在开工前对各墩台桥梁工作线交点放出,用线路测量方法对其方向和距离进行复核。

测设各类桩基础的桩位和明挖基础的基坑开挖线; 桩及墩台中线定位放样和复核。

桩混凝土浇筑前对桩位置护筒标高及完工后桩顶面标高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墩台基础和墩身每次立模前,校核一次工作线交点的十字线并检查结构物尺寸线;

桥完工后对桥梁工作线方向、交点距、高程进行一次全面复测,提供架梁各项资料。

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资料严格按照新建杭黄铁路内业资料要求整理完善。 3.沉降及变形观测

沉降及变形观测网的测量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规范以及有关文件要求进行。

1).桥墩台沉降观测的设置和测量精度 沉降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

该处现浇梁观测标的设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a.隔墩埋设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2122

新建杭黄铁路Ⅷ标段 单线箱梁现浇专项方案 b.在承台上布置2个临时观测标,观测标-1位于底层承台左侧长沙方向角上,观测标-2位于底层承台右侧昆明方向角上。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见下表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观测期限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墩台混凝土施工 梁浇筑前 桥位施工桥梁 上部结构施工中 附属设施施工 / 全程 全程 全程 全程 观测周期 /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1次/周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 承台回填时,测点移至墩身或墩顶 备 注 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2).观测标的材料构造及点之记的标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试验检测

1.混凝土常规检测: 1)原材料检验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按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检验要求表对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的品种、规格、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