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第四版-西北工大版 下载本文

.

15

可编辑

.

结构尺寸紧凑。带传动中心距 a 过大的优缺点则相反,且中心距过大使得带传动时松边抖动过大, 传动不平稳。

初拉力 F0过小,带的传动能力过小,带的传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初拉力 F0大,则带的传动 能力大,但是,初拉力过大将使的带的寿命显著下降,也是不合适的。

带的根数 z 过少(例如 z=1),这有可能是由于将带的型号选得过大而造成的,这使得带传动的结 构尺寸偏大而不合适。如果带传动传递的功率确实很小,只需要一根小型号的带就可以了,这时使用

z=1 完全合适。带的根数 z 过多,将会造成带轮过宽,而且各根带的受力不均匀(带长偏差造成),每 根带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应当改换带的型号重新进行设计。

8—16 答:

输送机的 F 不变,v 提高 30%左右,则输出功率增大 30%左右。三种方案都可以使输送带的速度 v 提高,但 V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却是不同的。

(1)dd2 减小,V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没有提高( P0,KL,Ka,ΔP0基本不变),传递功率增大 30% 将使小带轮打滑。故该方案不合理。

(2) dd1 增大,V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提高( P0增大 30%左右, KL, Ka, ΔP0基本不变),故该方 案合理。

(3) D 增大不会改变 V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故该方案不合理。 8—17 答:

应全部更换。因为带工作一段时间后带长会增大,新、旧带的长度相差很大,这样会加剧载荷在各 带上分配不均现象,影响传动能力。

8-18 答:

带在使用过程中会伸长变形,造成带对轮的张紧力下降。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节的,可方便的调 节带中的张紧力大小。对于中心距不可调节的带传动,只能采用张紧轮来调节带中的张紧力。对于 带传动,张紧轮应当布置在松边靠近大带轮处,并且从内向外张紧。

8-19(略) 8—20 解:

由公式(8-22),带的基准长度

V

L

d 0

= 2a + π

2 ( d

d 1

+

d

) + (d d 2 ? d 1 ) 2

d 2

= × +

π

2 815 2 (140

+ (400 ? 140 ) + 400 ) ×

4 815 2

d 4a

=

2499 mm

查表 8-2, Ld= 2500mm ,由公式(8-7),小带轮的 包角

d

?

? d

400 140 × 57 .5 = 161 .7 = ? α1 = 180 ? d 2 a d 1 ×

815 57 .5 180

查表 8-5,

0.17kW ,

K α=0.95 ,查表 8-2, KL= 1.09 。查表 8-4a, P0= 2.28kW 。查表 8-4b,ΔP0=

查表 8-7,取 K= 1.2 。带的计算功率 Pca= KAP ,由公式(8-26),带所允许传递的功率

z ( P + ? 4 × ( 2 .28 + 0 .17 ) × 0 .95 ×

P = L = = 8 .46 kW 0 K Δ P) K α 1 .09

K 1 .2

8—21 解:

A0

A查表 8-7,取 KA= 1.2 。带传动的计算功率

可编辑

.

P= KP = 1.2 × 3.6 = 4.32kW

caA查图 8-11,P= 4.32kW , n1= 1440r/min ,选取 A 型普通 V 带。由公式(8-22),带的基准度 由 长

ca 16

可编辑

.

L d 0 = 2a 0 +

π

2

(d d 1 +

) + d 2

(d d 2 ? d

1

π

d

(

d

4a 0

)2

2 = × + 2 530

(90 + 250 ) +250 ? 90 ) = 1606 mm 2

× 4 530 查表 8-2,

Ld= 1600mm , a ≈ a0,由公式(8-7),小带轮的包角 d ?d 250

57 .5 = 18090 α = 180 ? d 2 d 1 × 1

57 .5 = 162 .6

530

a

?

查表 8-5,取 Kα=0.955 ,查表 8-2,取 P= 1.07kW 。查表 8-4b,取

0

K= 0.99 ,查表

L0

8-4a,取

4 .32

ΔP= 0.17kW ,由公式(8-26),带的根数 P ca

z = ( P =

+ Δ P K K 取 z = 4 ,型号为 A 型。

8—22 解:

由公式(8-4),带传动的有效 拉力

0

0

= 3 .68

+ 0 .17 ) × 0 .955

× 0 .99

)

α L

(1 .07

eF=

P

1000

=

v

7.5 × =

1000 10 750N

= F 。因此,带的松边拉力和紧边拉力分别为 由公式(8-3),有效拉力 Fe= F

F1?2= 2F2? F22

F2= Fe= 750N ; F1= 2F2= 1500N

由公式(8-1),带的初拉

1 1

750) = 1125N

8—23(略) 8-24 答:

F = 2 ( + F ) = 2 (150+ 0 F12 0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