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本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ì) 雕栏玉砌(qì) ..

博闻强识(zhì) 锲而不舍(qiè) ..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 ..

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 ..C.淬火(cuì) 荟萃(cuì) ..

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 ..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 ..

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 ..解析:A项,“沏”读qī。C项,“犄”读jī,“掎”读jǐ。D项,“孺”读rú。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宵衣旰食 侯门似海 事必恭亲 装潢 B.钟鼓馔玉 繁文缛节 天资聪慧 目眩 C.虚与委蛇 云销雨霁 誓不两立 蛾眉 D.骨骾在喉 渡过难关 彬彬有理 蚊蚋

解析:A项,恭-躬。C项,誓-势。D项,骾-鲠,理-礼。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径自 .B.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 .C.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拉开弓 .D.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招引 .

解析:A项,即,就。B项,悔恨。C项,弹奏。 答案:D

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解析:结合主旨领会。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组是( )

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看渗透在大多数民众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这些观念怎样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形成或推动或阻碍历史前

进的实际力量。________。文化传播的流向则基本上是进步的文化向落后文化所在地区流动,图书、影视作品的进出口状况可以显示这种趋势。

①文化中的什么东西才能影响对方?只能是有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因素,才能为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

②那么,如何进行交流呢?交流的前提是双方各自的选择自主权。

③那些不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虽然会由于种种原因,如巧妙的宣传、精心的包装、对方的愚昧,逞一时之效,但终究是要被抛弃的。

④只有从这里,我们才能看到或优或劣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文化面向世界,就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⑤于是,历史上文化传播方式基本上是从价值观相对落后处走向价值观相对进步处,留学和移民的状况可以证实。

⑥由于我们是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仍然是平等交流中的重心。 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⑤④②③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③⑥①⑤②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

(5)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 (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2)人事音书漫寂寥 (3)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4)叶上初阳干宿雨 (5)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6)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7.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比如__________的《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李煜 虞美人 张继 枫桥夜泊 三、阅读题(共52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10题。(10分)

悲陈陶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唐都城长安。 临江仙 许 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注】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8.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9.《临江仙》一词中,作者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辛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10.《临江仙》与《登宝意寺上方旧游》两首诗歌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形象类鉴赏题。题干设置指向性强,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去分析“烟树”营造的意境。

答案:①许词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两三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表达出淡淡怅惘。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满庭芳 促织儿

张 镃

月洗高梧,露淳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张镃与姜夔在友人张达可家会饮时,听到屋壁间蟋蟀声,两人同时写来交给歌者演唱的。②张镃:字功甫,原字时可。淳熙十四年(1187年)自直秘阁、婺州通判称疾去职,在家闲居,常有孤寂之叹。③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11.通读全词,简要概括作者的思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先整体理解这首词,指出上下阕各写的内容,最后加以概括综合即可。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前五句刻画环境,后五句叙述静听蛩唱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下阕转写人事与蟋蟀的对应关系。一气呵成,从蟋蟀而人,由“儿时”而今日,触动悲怀满腹。整首词采用明线结构,线索明晰,结构平实。

12.“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要结合注释中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表达技巧的鉴赏要着重于对比手法的分析。

答案:这三句话表达出作者离职后赋闲在家的孤独寂寞之感。词中今昔相较,感慨深远,作者拿今日的寂寞凄苦与儿时的欢乐情趣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欲扬还抑、欲展还收、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倍感酸楚。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6分)

【注】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当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13.诗中为什么既说“明月虽同”,又说“两地阴晴”?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善于展开联想,“明月虽同”但人别离,“两地阴晴”写出距离遥远,这两句诗表达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明月虽同”是见月伤别,触景生情,以月之相同来突出人之别离。“两地阴晴”突出距离遥远,景象有别,以处境不同的想象表现担忧之情。用语虽异,其情更深。(意思相近即可)

14.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指出哪是虚与实,再说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上句想象友人夜晚在江边思念自己,是虚写。下句写自己同时也在池边望月思念友人,是实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彼此心灵的相通,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意思相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6分)

梦 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5.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诗眼应是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从第二句中找出“愁”。先指出第一句中所写的内容,再说出这样写对后面的景物描写以及对情感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