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勘探局工作会议精神 下载本文

员赴山东省及青岛市学习考察。山东省及青岛市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效对与会代表触动很大,不但促进了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认识上的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而且各市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不足和差距,深深体会到了“五个结合”,特别是与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了各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积极性。2003年,全省共培训、鉴定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变型运输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插秧机操作工、农机技术推广员五个工种达7300多人,占总鉴定人数的75%,“五个结合”已成为我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热点,积极拓展鉴定服务领域。 我站在认真抓好系统内各类人员培训鉴定工作的同时,主动与农广校、机械中专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办学机构联系,建立起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电气焊工、车工、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等热门工种的培训鉴定,两年来拓展领域鉴定工种人数达3600多人,成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亮点。

三、加强基础工作,规范鉴定管理,进一步完善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提高鉴定工作质量,不断加强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我站主动根据形势,建立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服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定规范鉴定工作管理和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首先是搞好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此我站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站)规章制度》(包括站长职责、考评人员职责、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和回避制度、考场规则等),职业技能工作站视同鉴定站进行统一管理,做到依法鉴定,按章办事。积极向省物价局、财政厅申报有关农机工种的收费标准。2002年省物价局、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苏价费[2002]258号、苏财综[2002]98号、苏劳社财[2002]3号)中明确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等职业(工种)的收费标准。根据《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站严格执行收费管理规定,每次培训、鉴定收费都开具体正式行政事业收据,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收取,坚决杜绝多收费、乱收费现象。

(二)完善鉴定业务体系建设。

为加快健全鉴定业务网络建设,便于鉴定业务工作的开展,2002年我站向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又申报建立了两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实现了“工作站不留空白市”的目标。2003年,又建立了首批36个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在鉴定(工作)站具体业务指导下,受鉴定(工作)站的委托,按照有关职业标准和培训教学要求对申请鉴定的从业人员实施相应的培训,为职业技能鉴定输送高质量的鉴定对象。至此,我省已形成1个总站、5个鉴定站、10个工作站和36个培训基地组成的鉴定网络,为鉴定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加强鉴定队伍建设。

2002年8月,我站积极筹备举办了第二期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资格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师资培训班。共培训考评员57人,质量督导员35人。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理论知识,还充实了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全省培训鉴定工作储备了一支较高素质的鉴定队伍。至目前,我省已有考评员212人、质量督导员105人。2004年我站拟再举办一期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资格培训班,以适应我省鉴定规模逐步扩大后对考评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鉴定教材建设。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培训鉴定质量,离不开高质量、实用性强的鉴定教材。在部指导站的业务指导下,我站具体承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农机营销员》两本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两本教材的出版发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和驾驶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3年我站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审定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农机营销员职业标准。另外,为满足鉴定需要,我站还自行编写了《拖拉机变型运输机驾驶员》培训教材,更新充实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插秧机操作工等工种的鉴定试卷。

(五)加强考务管理。

为规范鉴定行为,保证鉴定质量,我站制定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从制定工作计划、发布鉴定公告到鉴定总结、资料存档共9个步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每次培训、鉴定,都使用统一的鉴定教材、统一印制的申请表、准考证。2003年9月,我站针对全省鉴定人数上升较快的势头,为保证质量和提高办证效率,专门印发通知,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主要环节予以重申和规范。每次鉴定根据各地鉴定试卷申请统筹安排试卷,并建立登记备

案制度。具体鉴定实施过程中,我站都尽可能派人对考评过程、考场秩序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鉴定程序要求的,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全面启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作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软件,切实提高了鉴定资料的准确率和考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六)制定奖惩办法,加强监督检查。

2002年,我站制定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评比奖励办法》,规定从2001年开始组织开展两年一次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自2002年开始,我站对完成及超额完成鉴定目标任务的各市进行了一定的物质奖励。2003年下半年我站专门抽调人员,对各鉴定(工作)站鉴定工作开展质量检查,着重对鉴定工作程序、内部运行管理及鉴定收费管理等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由于鉴定质量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真正让鉴定对象学有所知,学有所用,其社会效益逐步显示出来,许多农机从业人员主动联系鉴定(工作)站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影响正逐步深入人心。

通过两年来的辛勤努力,我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比较滞后,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200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推动我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今年以来,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按照年初召开的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的精神,继续紧扣“五个结合”,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1-8月,共培训、鉴定21个职业(工种),鉴定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达1172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连云港、宿迁、镇江、盐城和南农大工学院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四个到位”。

一、领导重视到位。2月23日至24日,省局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会后,各市认真落实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精神,均成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将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就加强职业技

能鉴定工作印发专门通知,或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提出全年工作思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全年工作重点。

二、宣传发动到位。在各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省总站继续巩固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3.15”系列活动中,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提纲》200多册;积极组织动员各地踊跃投稿,在《江苏农机信息》发布了12条信息,并有多条信息被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录用,在《江苏农机化》杂志刊登了3篇专栏文章;印发了2期《江苏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简报》,及时通报了全省鉴定动态和典型做法。

三、协调配合到位。今年以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继续紧扣“五个结合”,在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监理、管理、推广、培训、销售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1-8月,全省共有11个市开展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鉴定,人数达3305人,超过去年全年这一工种鉴定人数;全省共有11个市开展拖拉机变型运输机驾驶员的鉴定,人数达3114人;全省共有10个市开展农机修理工的鉴定,人数为442人;农机服务经纪人培训鉴定工作已成为新亮点,全省共有4个市开展农机服务经纪人的鉴定,人数为217人;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全省共有9个市开展了电焊工、车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计算机操作员等工种的鉴定,人数达4169人。

四、基础建设到位。一是加强了县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建设。省局确认了首批37个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二是加强了鉴定队伍建设。全省已有考评员289人、质量督导员142人,基本做到了全省每个县(市、区)拥有3名考评员、1名质量督导员。三是加强了鉴定质量的监督检查。省总站组织三批人员对有关鉴定(工作)站进行了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提出改进意见。5月28日,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检查组听取了我省开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