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2010应用基础配套教案 下载本文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数据库基础知识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一周第2次课 1、知识目标 1)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 能正确判断各阶段数据处理的特点。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Access2010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概念的理解、记忆。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提问法 一、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种类很多,如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都是数据。 数据可定义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有多种形式,它们均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储在计算机中。在描述事物的过程中,数据与其解释是密不可分的。 教 2、信息 信息是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学 3、数据库(Database)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的,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过 易扩展性,并且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perating 程 System,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枢纽。数据库管理系统能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的各种操作,如数据库的建立、使用 和维护,都是在DBMS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下进行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用于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2) 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用于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3)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提供数据库数据输入、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及性能监视等功能。 5、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之后组成的系统,是用来组织和存取大量数据的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整体。 通常情况下,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组件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用户 用户 应用系统 应用开发工具 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 用户数据库 图1.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技术的核心任务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二、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时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外存只有卡片、纸带及磁带,没有磁盘等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方面,只有汇编语言,没有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更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这些决定了当时的数据管理只能依赖于人工来进行。 1、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数据不进行保存。 (2) 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3) 数据面向应用。 (4) 只有程序的概念,基本上没有文件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时的计算机硬件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外存设备;软件则有了操作系统、高级语言,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专门用于数据管理;处理方式不仅有批处理,还增加了联机实时处理。 2、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磁盘上。用户可以反复地对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2) 文件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存取方法。应用程序和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数据存储结构的改变也不一定反映在程序上,大大减轻了程序员的负担。 (3) 数据冗余量大。文件系统中,文件仍然是面向应用的,一个文件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不能对数据进行共享,因此数据冗余大,存储空间浪费。由于数据可能有多个副本,对其中之一进行修改时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4) 文件之间缺乏联系,相对孤立,仍然不能反映客观世界各个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三、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数据模型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二周第1次课 1、知识目标 1)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常用术语 2)理解数据模型及分类。 3)掌握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实体间关系的判断。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Access2010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概念的理解、记忆。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提问法 一、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涉及以下几个术语。 1)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Entity)。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例如,一个职工、一个部门属于实际事物;一次订货、借阅若干本图书、一场演出是比较抽象的事件。 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例如,全体学生的集合、全馆图书等。用命名的实体型表教 示抽象的实体集。例如,实体型“学生”表示全体学生的概念,并不具体指学生甲或学生乙。 2) 属性 学 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Attribute)。例如,学生实体用若干个属性(学生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等)来描述。属性的具体取值称为属性值,用以刻画一个具体实体。 过 3) 关键字 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能够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各个实体,可以将其选作关键字程 (Key),也称为码。 4) 联系 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Relationship),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2、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一对一联系(One to One Relationship)。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例如,学校和校长这两个实体型,如果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正校长,一个校长不能同时在其他学校和单位兼任校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校长之间存在一对一联系。 在Access中,一对一联系表现为主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只与相关表中的一条记录相关联。例如,人事部门的教师名单表和财务部门的教师工资表之间就是一对一联系,因为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领一份工资。 ②一对多联系(One to Many Relationship)。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例如,学院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对多联系。 在Access中,一对多联系表现为主表中的每一条记录与相关表中的多条记录相关联。即表A中的一条记录在表B中可以有多条记录与之对应,但表B中的一条记录最多只能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对应。 ③多对多联系(Many to Many Relationship)。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多对多联系。 在Access中,多对多联系表现为主表中的多条记录在相关表中同样可以有多条记录与之对应。即表A中的一条记录在表B中可以对应多条记录,而表B中的一条记录在表A中也可对应多条记录。 二、常用的数据模型 每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在目前的数据库领域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4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1.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是最早用于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层次结构,也称树形结构,树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实体类型。这些节点应满足:有且只有一个节点无双亲节点(这个节点称为根节点);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节点。 在层次结构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实体),节点之间的连线(有向边)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现实世界中许多实体间存在着自然的层次关系,如组织机构、家庭关系和物品分类等。图1.3所示就是一个层次模型的例子。 2.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个网络结构。在数据库中,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称为网状模型: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双亲节点;多个节点可以无双亲节点。 在网状模型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实体类型,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实体间的联系。与层次模型不同,网状模型中的任意节点间都可以有联系,适用于表示多对多的联系,因此,与层次模型相比,网状模型更具有普遍性。 网状模型虽然可以表示实体间的复杂关系,但它与层次模型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用连线表示实体间的联系,在物理实现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用指针表示实体间的联系。层次模型是网状模型的特例,它们都称为格式化的数据模型。图1.4所示就是一个网状模型的例子。 学院系 系 …… 分院 教研室 学生 供应商 项目 教师 图1.3 层次模型示例 零件 库存 图1.4 网状模型示例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通常,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 图1.5所示是一个表示学生和教师任课情况的关系模型,其中的两张表分别表示学生关系和教师任课关系。这两个关系也表示了学生和任课教师间的多对多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由在两个关系中的同名属性“班级”表示的。 关系模型中的主要概念有关系、属性、元组、域和关键字等。 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相比,关系模型有下列优点。 (1) 数据结构单一,不管实体还是实体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2)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将数据定义和数据操纵统一在一种语言中,使用方便,易学易用。 学生关系表 学生编号 130102 130104 130301 130401 ? 刘力 刘洪 王海 任伟 ? 姓名 1301 1301 1303 1304 ? 教师任课关系表 教师姓名 张乐 李燕 杨灵 李小平 ? 中药 中医 护理 计算机 ? 系别 任课名称 中药学 中医基础 外科护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 1301 1303 1304 1307 ? 班级 ? ? ? ? ? … 班级 ? ? ? ? ? … 图1.5学生与教师任课情况的关系模型 三、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学生对实体之间的关系、数据模型掌握较好,能正确判断两实体之间的关系。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关第数据库基础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二周第2次课 1、知识目标 1)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几个常用术语 2)了解关系数据的特点及参照完整性规则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 能正确理解常用术语。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Access2010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概念的理解、记忆。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提问法 教 学 一、关系的一些术语 “关系”就是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刻画关系数据结构就是要定义关系。从本质上来过 讲,关系是一个数学概念,具体地说,是一个集合论中的概念。因此,从集合论的角度给出关程 系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样就将关系数据模型置于严格的数学基础之上。 1.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一个关系(Relationship)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一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在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数据表。 2.元组 表中的行称为元组(Tuple)。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对应数据表中的记录,元组的各分量分别对应于关系的各个属性。关系模型要求每个元组的每个分量都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3.属性 表中的列称为属性(Attribute)。每一个列都有一个属性名,对应数据表中的一个字段。 4.域 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称为域(Domain)。域是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范围。 5.关键字 关键字(Key)是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在Access中表示为字段或字段的组合。例如,教师表中的编号字段可以作为标识一条记录的关键字;由于具有某一职称的人可能不止一人,因此职称字段不能作为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关键字。在Access中,主关键字(Primary Key)和候选关键字就起到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作用。主关键字有时也称为主码或主键。 6.外部关键字 如果表中的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那么这个字段(属性)就称为外部关键字(Foreign Key)。外部关键字有时也称为外码或外键。 二、关系的特点 关系模型看起来简单,但是绝不能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表格按照一张表一个关系的方式直接存放到数据库系统中。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有一定的要求,关系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 关系必须规范化。所谓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即表中不能再包含表。 (2) 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在Access中不允许一个表中有相同的字段名。 (3) 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在一个表中不应保存两条相同的记录。 (4) 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任意交换两行的位置并不影响数据的实际含义。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排名不分先后”正反映了这种意义。 (5) 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任意交换两列的位置也不影响数据的实际含义。例如,工资单里奖金和基本工资哪一项放在前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数额。 三、参照完整性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描述的,自然就存在着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引用。 【例1.1】职工实体和车间实体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其中主关键字用下划线标识。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车间号,车间主任) 车间(车间号,车间名) 这两个关系之间存在着属性的引用,即职工关系引用了车间关系的主关键字“车间号”。显然,职工关系中的“车间号”属性的取值必须是车间关系中确实存在的车间号。 【例1.2】学生、课程和成绩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可以用如下三个关系表示。 学生(学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分) 成绩(学生编号,课程编号,成绩) 这三个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属性的引用,成绩关系引用了学生关系的主关键字“学生编号”和课程关系的主关键字“课程编号”。成绩关系中的“学生编号”值必须是确实存在的学生关系中的学生编号,成绩关系中的“课程编号”值也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课程关系中的课程编号。 在例1.1中,职工关系的“车间号”属性与车间关系的主关键字“车间号”相对应,因此,“车间号”属性是职工关系的外部关键字。这里的车间关系是被参照关系,职工关系是参照关系。在例1.2中,成绩关系的“学生编号”属性与学生关系的主关键字“学生编号”相对应,“课程编号”属性与课程关系的主关键字“课程编号”相对应,因此,“学生编号”和“课程编号”属性是成绩关系的外部关键字。这里的学生关系和课程关系均为被参照关系,成绩关系为参照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外部关键字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关键字同名,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识别,当外部关键字与相应的主关键字属于不同关系时,往往给它们取相同的名字。 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规则定义的就是外部关键字与主关键字之间的引用规则。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关键字,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关键字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相同的关系),则R中的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如下。 (1)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2) 或者等于S中的某个元组的主关键字值。 例如,职工关系中每个元组的“车间号”属性只能取下面两类值。 (1) 空值,表示尚未给该职工分配车间。 (2) 非空值,其取值必须是车间关系中某个元组的“车间号”值。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Access 2010数据库简介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三周第1次课 1、知识目标 1)了解Access的发展过程。 2)熟悉Access2010的6种基本对象。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6种对象的特点。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Access2010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概念的理解、记忆。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提问法 一、Access发展简介 1992年11月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e Management System,RDBMS)Access 1.0版本;1995年Access成为办公软件Office 95的一部分;之后出现了多个版本:Access 2.0、7.0/95、8.0/97、9.0/2000、10.0/2002,直到Access 2003、2007和2010版。Access 2010具有与Office 2010中的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等相似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书选用Access 2010版为教学背景。 与其他数据库开发系统相比,Access具有明显的优势:用户不需编写一行代码,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功能强大、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且开发过程完全可视化;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编程环境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写程序,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教 学 二、Access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Access 2010有6种对象,它们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这些对象在数据库中有不同的作用,其中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存放数据库的全部数据。查询、窗体和报表都过 是从表中获得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某一特定的需求,如查找、计算统计、打印、编辑修改等。程 窗体可以提供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通过窗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用宏或模块,并执行查询、打印、计算等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编辑和修改。 1.表 表(Table)是数据库的基础,是存储数据的对象。Access的一个数据库中可以包含多个表,用户可以在表中存储不同的数据。通过在表之间建立关系,可以将不同的数据联系起来,以便用户使用。在表中,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保存。 表中的行称为记录,记录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一条记录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 2.查询 查询(Query)是数据库设计的体现,建立数据库之后,数据只有被使用者查询,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查询是用户希望查看表中的数据时,按照一定的条件或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筛选出所需要的数据,形成一个动态数据集。这个动态数据集给出用户希望同时看到的来自一个或多个表中的字段,并在一个虚拟的数据表窗口中显示出来。用户可以浏览、查询、打印甚至修改这个动态数据集中的数据,Access会自动将所做的任何修改反映到对应的表中。执行某个查询后,用户可以对查询的结果进行编辑或分析,并可将查询结果作为其他数据库对象的数据源。 查询到的数据记录集合称为查询的结果集,结果集也是以二维表的形式显示出来的,但它们不是基本表。每个查询只记录该查询的查询操作方式,这样,每进行一次查询操作,其结果集显示的都是基本表中当前存储的实际数据,反映的是查询的那一时刻数据表的存储情况,查询的结果是静态的。 使用查询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查看、更改和分析数据,也可以将查询作为窗体和报表的记录源。 3.窗体 窗体(Form)是数据库和用户联系的界面。在窗体中可以显示数据表中的数据,也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表链接到窗体中,利用窗体作为输入记录的界面。通过在窗体中插入按钮,可以控制数据库程序的执行过程。在窗体中不仅可以输入普通的数据,还可以包含图片、图形、声音和视频等不同的数据类型。例如,图2.3所示为“学生”窗体。 4.报表 报表(Report)通常作为数据统计的方式来使用,例如,图2.4所示为“教学管理”数据库中的“教师信息”报表。数据库应用程序通常要进行一些打印输出,在Access中,如果要打印输出数据,使用报表是很有效的方法。利用报表可以将数据库中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并将数据以格式化的方式发送到打印机。用户可以在一个表或查询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报表,也可以在多个表或查询的基础上创建报表。利用报表不仅可以创建计算字段,而且可以对记录进行分组,以便计算出各组数据的汇总结果等。在报表中,可以控制显示的字段、每个对象的大小和显示方式,并可以按照所需的方式来显示相应的内容。 5.宏 宏(Macro)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集合,其中每个操作都能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打开窗体、生成报表、保存修改等。在日常工作中,用户经常需要重复大量的操作,利用宏可以简化这些操作,使大量重复性操作自动完成,从而使管理和维护Access数据库更加简单。 6.模块 模块(Module)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复杂的VBA程序以完成宏等不能完成的任务。模块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函数过程或子程序。通过将模块与窗体、报表等Access对象相联系,可以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般而言,使用Access不需编程就可以创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但是通过在Access中编写Visual Basic程序,用户可以编写出复杂的、运行效率更高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三、学习练习数据库的建立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数据库的创建 第三周第2次课 1、知识目标: 熟悉Access2010窗口的功能,掌握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 掌握几种方法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讲解Access2010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建立数据库的操作步骤。 四、学生数据库的创建,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表的基本操作 第四周第1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类型的数据的特点。 2)掌握表设计器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建立一张表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创建表 教学难点 各种类型的数据的特点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表中字段、数据类型、字段属性 ⑴字段 字段是通过在表设计器的字段输入区输入字段名和字段数据类型而建立的。表中的记录包含许多字段,分别存储着关于每个记录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属性)。 在设计字段名称时,某些字符不允许出现在字段名称中: 句点 . 惊叹号 ! 方括号 [] 左单引号 ' 字段名中可以使用大写或小写,或大小写混合的字母。字段名可以修改,但一个表的字段在其它对象中使用了,修改字段将带来一致性的问题。 字段名最长可达64个字符,但是用户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长的字段名。 ⑵数据类型 Access 2010为字段提供了十种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用途 字符长度 文本 字母和数字 0 ~ 255 个字符 备注 字母和数字 0 ~ 64000个字符 教 数字 数值 1、2、4或8字节 日期/时间 日期/时间 8字节 学 货币 数值 8字节 自动编号 自动数字 4字节 过 是/否 是/否、真/假 1位 OLE对象 链接或嵌入对象 可达1G 程 超链接 Web地址、邮件地址 可达64000字节 查阅向导 来自其他表或列表的值 通常为4字节 附件链接或嵌入对象 对于某一具体数据而言,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可能有多种,例如电话号码可以使用数字型,也可使用文本型,但只有一种是最合适的。 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如下: ◆字段中可以使用什么类型的值。 ◆需要用多少存储空间来保存字段的值。 ◆是否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主要区分是否用数字,还是文本、备注等)。 ◆是否需要建立排序或索引(备注、超链接及OLE对象型字段不能使用排序和索引)。 ◆是否需要进行排序(数字和文本的排序有区别)。 ◆是否需要在查询或报表中对记录进行分组(备注、超链接及OLE对象型字段不能用于分组记录)。 二、使用设计器创建表的一般步骤 对表设计器、字段、字段属性、字段数据类型有所了解之后,现在再来看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的一般步骤。 ⑴打开空表设计器。 ⑵输入【客户编号】字段名,设置为主关键字段(主键)。 ⑶设定数据类型为“数字”。 ⑷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客户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字段并设置字段的属性。 ⑸输入说明文字。保存表结构的设计,用另存为,给出表名。 ⑹查看表视图,可输入记录数据。 5. 通过输入数据建立表 Access 2010还提供了一种通过输入数据建立表的方法。如果没有确定表的结构,但是手中有表所要存储的数据,可直接采用此方法建立表。在新建表时,选取【数据表视图】即可进入此方法。默认情况下,该表有10个字段,可增删,可重命名。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1、数据类型及特点。 2、表设计视图的使用。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数据表的创建 第四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用设计视图建立数据表的方法。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表结构的创建和表数据的录入。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数据表的创建方法。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用设计视图建立数据表的操作步骤。 四、学生数据表的创建,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第五周第一次课,安岳开会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表基本操作(二) 第五周第2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掌握表设计器的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字段属性的设置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字段属性的设置 教学难点 字段的各种属性的特点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表中字段字段的属性 字段有一些基本属性(如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及小数点位数),另外对于不同的字段,还会有一些不同的其它属性。 1、字段大小。文本型默认值为50字节,不超过255字节。不同种类存储类型的数字型,大小范围不一样。 教 2、格式。利用格式属性可在不改变数据存储情况的条件下,改变数据显示与打印的格式。文本和备注型数据的格式最多可由三个区段组成,每个区段包含字段学 内不同的数据格式之规格。 第一区段描述文本字段的格式。 过 第二区段描述零长度字符串的格。 第三区段描述Null值字段的格式。 程 可以用4种格式符号来控制输入数据的格式: @ 输入字符为文本或空格。 &不需要使用文本字符。 <输入的所有字母全部小写(放在格式开始)。 >输入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放在格式开始)。 3、小数位数。小数位数只有数字和货币型数据可以使用。小数位数为0 ~ 15位,视数字或货币型数据的字段大小而定。 4、标题。标题用来在报表和窗体中替代字段名称。要求简短、明确,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5、默认值。默认值是新记录在数据表中自动显示的值。默认值只是开始值,可在输入时改变,其作用是为了减少输入时的重复操作。 6、有效性规则。数据的有效性规则用于对字段所接受的值加以限制。有些有效性规则可能是自动的,如检查数值字段的文本或日期值是否合法。有效性规则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 例如: <100 Between#1/1/1970#and#12/31/2003# 7、有效性文本。有效性文本用于在输入的数据违反该字段有效性规则时出现的提示。其内容可以直接在【有效性文本】框内输入,或光标位于该文本框时按Shift+F2,打开显示比例窗口。 8、输入掩码。输入掩码为数据的输入提供了一个模板,可确保数据输入表中时具有正确的格式。比如:在密码框中输入的密码不能显示出来,只能以“*”形式显示,那么只需要在【输入掩码】文本框内设置为“*”即可。 1)输入掩码可以打开一个向导,根据提示输入正确的掩码。 2)输入掩码符号 输入掩码属性所使用的字符含义有如下: 0:必须输入数字(0—9),不允许使用加号+和减号-。 9:可选择输入数字或空格,不允许使用加号和减号。 #:可选择输入数字或空格,允许使用加号和减号,空白会转换为空格。 L:必须输入字母(A—Z)。 ?:可选择输入字母(A—Z)。 A:必须输入字母或数字。 a:可选择输入字母或数字。 &:必须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 C:可选择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 <:使其后所有字符转换为小写。 >:使其后所有字符转换为大写。 !:使输入掩码从右到左显示。 \\(反斜杠):使其后的字符显示为原义字符。 密码:文本框中输入的任何字符都按字面字符保存,但显示为星号*。 二在设计视图中进行字段属性的设置 1、教师演示设置过程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1、数据表字段属性的特点 2、字段属性的设置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字段属性的设置 第六周第1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2、 知识目标: 理解字段属性的意义,掌握字段属性的设置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字段属性的设置。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字段属性的含义。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在设计视图中字段属性的设置。 四、学生练习字段属性的设置,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第六周第二次课国庆放假,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字段属性的设置(二) 第七周第1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3、 知识目标: 理解字段属性的意义,掌握字段属性的设置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字段属性的设置。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字段属性的含义。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在设计视图中字段属性的设置。 四、学生练习字段属性的设置,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表的美化 第七周第2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美化数据表的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表格式的设置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表格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 字段的隐藏与冻结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新课的讲解 (一)调整数据表的行高和列宽 1)用鼠标拖动调整(粗略调整) 2)“开始”菜单中的“记录”功能区中的“其他”菜单 3)快捷菜单。 (二)设置数据格式 1)默认是宋体11号字 2)“文本格式”中的字体字型字号等。 不能对表中部分数据设置单独的字体格式。 教 (三)调整字段的顺序 1)数据表视图下鼠标直接拖动字段 学 2)设计视图下拖动 (四)设置数据表格式 过 “开始”菜单下的“文本格式”中的“设置数据表格式”按钮。 (五)隐藏字段和冻结字段 程 1)“记录”功能区中的“其他”子菜单。 2)快捷菜单 (六)字段的汇总 “记录”功能区中的“合计” 二、教师演示表格式各项操作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1、表格式设置的方法 2、字段的隐蔽与冻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数据的排序 第八周第1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数据的排序规则 2)掌握表中数据的排序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对表中数据进行排序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表格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 字段的隐藏与冻结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 新课的讲解 1、 数据的排序规则 (1) 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大、小写视为相同,升序时按A~Z 排序,降序时按Z~A排序。 教 (2) 中文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序,升序时按A~Z 排序,降序时按Z~A 排序。 (3) 数字按数字的大小排序,升序时从小到大排序,降序时从大到小排序。 学 (4) 日期和时间字段,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序,升序时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序,过 降序时按从后向前的顺序排序。 若要对多个字段排序,应先在设计网格中按照希望排序执行的次序来排列字程 段。Access首先对最左侧字段排序,当该字段具有相同值时,然后对其右侧的下一 个字段排序,以此类推。直到按全部指定的字段排好序为止。 在保存数据表时,Access 将保存该排序次序,并在重新打开该表时,自动重新应用排序。 二、 表中数据的排序 1) 选定列,记录和筛选功能区中的升序或降序 2) 列标题的下拉菜单 3) 快捷菜单 三、教师演示表格式各项操作 四、学生练习 五、小结 1、数据排序的规则 2、表中数据的排序方法 六、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数据的排序上机练习 第八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4、 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数据的排序。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字数据排序的方法,特点。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数据排序的操作过程。 四、学生练习数据的排序,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数据的筛选 第九周第1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筛选的含义 2)掌握筛选的类型及各种筛选的操作过程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对表中数据进行筛选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筛选和种类及操作 教学难点 各种筛选的特点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 新课的讲解 (一) 筛选的理解 将符合用户指定条件的数据记录显示出来,把其他记录隐藏起来。 (二) 筛选分类及操作 1、 使用公用筛选器 1)选定列,排序与筛选功能区中的“筛选器”按钮 2)列右边的下拉菜单 教 2、基于选定内容的筛选(单字段的筛选) 选定值,排序与筛选功能区中的“选择”按钮 学 3、按窗体筛选(多字段的筛选) 排序与筛选功能区中的“高级”下拉菜单中的“按窗体筛选”选项 过 4、高级筛选/排序 “高级”下拉菜单中的“高级筛选/排序”选项 程 (三)不能进行筛选的数据类型有:备注、超链接、OLE对象、附件型。 (四)筛选的保存和清除 二、教师演示数据筛选的各项操作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1、数据筛选的含义 2、表中数据筛选的方法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数据筛选上机练习 第九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5、 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 2、技能目标: 能正确进行数据的筛选。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字数据筛选的方法,特点。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各种数据筛选的操作过程。 四、学生练习数据的筛选的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表间关系(一)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十周第1课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索引、主键、参照完整性规则 2)掌握索引、主键的创建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创建索引和主键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索引、主建、参照完整性规则的理解 教学难点 参照完整性规则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 索引 1、索引和理解 索引存储基于您选择要编制索引的字段的记录的位置。访问获得从索引位置后,它然后可以移动到正确的位置直接检索数据。以这种方式使用索引可能会比通过查找数据的记录的所有扫描速度更快。 2、索引分类 1)单字段索引和多字段索引 2)主索引(主键)、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3、索引的建立 教 主索引:设置主键 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表设计视图下的索引属性区选择:有(无重复)或有(有重学 复) 二、主键 过 又称主关键字(Primary Key),由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构成,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一个数据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且主键字段不允许输入重复值程 和空值。 三、参照完整性 1、级联更新相关字段 2、级联删除相关记录 四、教师演示主键的设置和索引的建立。 五、学生练习 六、小结 1、索引的类型及建立方法 2、主键的含义及建立 六、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表间关系(二) 第十周第2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表间关系的建立 2)掌握表间关系的编辑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创建表间关系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表间关系的建立和参照完整性规则的设置 教学难点 表间关系和参照完整性规则的理解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表间关系 1、创建表间关系 1)先建立主键或创建索引 2)关闭要创建关系的数据表 3)数据库工具选项卡“关系”功能区中的“关系” 4)显示表(添加表) 5)用鼠标将关键字段从主表拖动到子表的相应字段上放开 6)设置参照完整性规则。 2、查看表间关系 打开“关系”窗口即可查看表间关系 3、“工具”功能区 1)编辑关系 2)清除布局 3)关系报告 4、“关系”功能区 显示表、隐藏表、直接关系、所有关系 5、修改和删除表间关系 教 学 过 程 6、设置参照完整性 二、教师演示表间关系的建立和编辑表间关系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1、表间关系的建立 2、表间关系的编辑 五、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创建选择查询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十一周第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查询的功能、分类 2)掌握简单查询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利用简单查询向导正确创建查询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查询的功能、分类 教学难点 各种查询的特点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一、查询的功能 1、选择字段 2、选择或编辑记录 3、实现计算 4、建立新表 5、为报表或窗体提供数据 二、查询的分类 access提供了5种类型的查询,包括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和SQL查询。 1、选择查询 选择查询是最常见的查询类型,它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检索数据,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还可以通过选择查询来更改相关表中的记录。使用选择查询也可以对记录进行分组,并且可对记录进行总计、计数以及求平均值等其他类型的计算。 2、交叉表查询 交叉表查询可以在一种紧凑的、类似于电子表格的格式中,显示来源于表中某个字段的合计值、计算值、平均值等。交叉表查询将这些数据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 注意: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毒显示交叉表数据,无需在 中创建单独的查询。 3、参数查询 参数查询会在执行时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必要的信息(参数),然后按照这些信息进行查询。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参数查询,以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日期,然后检索这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记录。 参数查询便于作为窗体和报表的基础。例如,以参数查询为基础创建月盈利报表。打印报表时,Access显示对话框询问所需报表的月份。用户输入月份后,Access便打印相应的报表。也可以创建自定义窗体或对话框,来代替使用参数查。 4、操作查询 操作查询和选择查询类似,不同的是操作查询通过一个操作中更改记录,对查询所得的结果进行不同的编辑。根据操作的不同可以分为删除查询、追加查询、更新查询和生成表查询四种。删除查询是指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删除一组记录。例如:将选修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记录从“选修表”中删除。追加查询是指将新记录添加到现存的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者查询的末尾。更新查询是指根据指定的条件更改一个或多个表中记录的查询。生成表查询是指利用一个或多个表、查询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建立一张新表。 5、SQL查询 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自从IBM公司1981年推出以来,SQL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SQL查询是指用户使用SQL语言来创建查询。上述的任何一种查询都可以通过SQL语言来实现。其类型主要包括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联合查询可以将一个或多个表、一个或多个查询中的字段组合起来作为查询结果中的一个字段;例如:传递查询直接将命令发送到ODBC数据源对象,它使用服务器能接受的命令,在服务器上进行查询操作;数据定义查询可以通过SQL语言来创建、修改或删除表的对象,并且可以动态的对表的结构进行修改,或者在当前的数据库中创建索引;子查询是嵌套在主查询中的SQL SELECT语句,通过子查询最为查询的准则来测试某些结果的存在性。 4.2创建查询的方式在Access中创建查询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Access查询向导,这种方式可有效的帮助用户进行查询创建工作。第二种是在查询设计视图中创建,不仅可以完成新建查询的设计,也可以修改已有的查询,还可以修改作为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记录源的SQL语句。对于创建查询来说,第一种方式创建基本的查询比较方便,但是第二种方式功能更为丰富,通常采用两种结合的方法:使用向导创建查询,然后再设计视图中打开它,加以修改。 三、教师演示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建立选择查询的过程。 四、学生练习 五、小结 1、查询的功能及类型 2、各种查询的特点 六、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查询上机练习(一) 第十一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简单查询向导和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过程 2、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和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演示简单查询向导的操作。 学 生 训 练 【例】查找并显示“学生档案表”表中“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四个字段。 ①单击“新建”按钮,屏幕上弹出的“新建查询”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简单查询向导”,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②在“简单查询向导”对话框中,单击“表/查询”下拉列表框右侧的向下箭头按钮,然后从弹出的列表中选择“学生”表。此时“可用字段”框中包含了“学生”表中的所有字段。分别双击“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四个字段,将所需字段添加到“选定的字段”框中,也可以使用按钮和。使用按钮一次选择一个字段,使用按钮一次选择所有字段。若要取消已选择的字段,可以使用按钮和按钮。 ③确定了所需字段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指定标题对话框。 ④在“请为查询指定标题”文本框中输入查询名称,也可以使用默认的标题“学生查询”,这里就采用默认标题。如果要打开查询查看结果,则选择“打开查询查看信息”;如果要修改查询,则选择“修改查询设计”。这里选择“打开查询查看信息”。 ⑤单击“完成”按钮。这时,Access就开始建立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二、学生练习简单查询向导的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三、教师演示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过程。 四、学生练习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六、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创建交叉表查询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十二周第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交叉表查询的特点 2)掌握交叉表查询的创建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利用交叉表查询向导正确创建交叉表查询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交叉表查询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交叉表查询的功能的理解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交叉表查询的功能 交叉表查询可以在一种紧凑的、类似于电子表格的格式中,显示来源于表中某个字段的合计值、计算值、平均值等。交叉表查询将这些数据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 注意: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毒显示交叉表数据,无需在中创建单独的查询。 二、交叉表查询的建立 例:统计学生档案表中各年出生男女生人数。 1、打开access,点击菜单栏上的创建选项,在创建选项下,点击图示中的查询向导。 2、在打开的查询向导中,选中交叉表查询,然后点击确定 3、打开了交叉表查询向导,我们选中学生档案表这个表,也就是基于这个表来建立查询,然后点击下一步。 4、在学生档案表中,我们选中性别作为行标题,点击添加按钮,然后点击下一步 5、选择出生日期作为列标题,然后点击下一步 教 学 过 程 6、在这一步要设定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还是以其他单位进行统计,我选择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点击下一步 7、这一步我们要选择函数,你可以计算每季度的平均数或者其他函数,我选择了计数。然后点击下一步 8、输入查询的名称,然后点击完成,我们就完成了交叉表的建立。 三、教师演示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建立查询的过程。 四、学生练习 五、小结 1、交叉表查询的功能 2、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建立交叉表查询的过程 六、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查询上机练习(二) 第十二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简单查询向导和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过程 2、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和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一、教师讲解、复习交叉表查询的特点。 1、适用于具有两组分组统计的查询。 2、行标题最多3个、例标题只能一个。 3、查询的数据源只能是一个表或查询。 学 生 训 练 二、教师演示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交叉表查询向导的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教师演示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和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的操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七、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

Access2010应用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基础 授课教师 课 题 授课时间 查询设计器的使用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第十三周第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查询设计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查询设计器的使用 2、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利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3、德育目标 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查询设计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查询条件的设置 教学关键 理解、熟记、练习、实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列举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查询设计器 创建查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向导建立查询,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查询设计器如下图所示。 教 学 过 程 要点1:在“显示表”对话框中选择基于查询的表; 要点2:如是多表查询,在设计器上方的两表之间会出现一对多的连线(或是一对一)。 要点3:分别双击表中各个字段,可使其填入下方的“字段”位置。或单击设计网格中字段的空白列,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字段;如果一次要增加所有字段,可双击数据表字段列表框最前面的星号(*)行,这时,被增加的字段名称为“表名.*”,虽然此时在“设计”视图中看不到单独的字段列,但在运行查询时会显示所有字段的内容。其缺点是无法对某个字段作准则等设置。 要点4:指定需“排序”的字段(升序/降序),使动态数据集中的记录以新的次序重新排列。要点 5:输入“条件”(复杂的条件可使用表达式生成器) 多项准则在若干字段的同一行,表示各条件相与 ,多项准则在若干字段的不同行,表示各条件相或 要点6:“显示”处打钩,表示当切换到数据表视图时,能看见该字段的值,反之看不见。 二、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今天我就来示范一下怎样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查询,具体方法如下。 1、“创建“->”查询设计”,出现查询设计器 2、右击空白处,造反添加表,添加的两个表出现在这个位置 3、拖拽字段到下面的表格中,就可以添加字段到查询 4、5下图我们拖拽需要的这些字段到查询中。 4、最后点击保存按钮 弹出了对话框,要求你输入查询的名字,然后点击确定 5、最后点击“运行”就可以看到查询的结果了。步骤阅读 三、教师演示使用查询设计器建立查询的过程。 四、学生练习 五、小结 1、查询设计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使用查询设计器建立选择查询的过程 六、作业 教学后记 Access2010应用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 课程:Access2010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课题 授课日期 查询上机练习(三) 第十三周第2次课 课型 授课时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操作过程 2、技能目标: 能熟练正确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程序 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组织教学 装有Access2010的计算机, 工艺规程 讲解示范 演示、练习 学生出勤情况 整理现场指导 正常 操作要领 注意操作步骤 学生按常规清点设备并开机 安全要求 机房用电安全 学 生 训 练 一、教师演示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操作过程,特别强调条件的与和或的关系。 二、学生练习查询设计器的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三、请个别学生演示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操作。 四、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演示。 五、小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点。 巡回辅导 总结讲评 布置作业 整理现场 教学后记 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练习认真,学习兴趣较浓。 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习报告。 关机,清理、摆放好设备,整理好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