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 结缔 血液 软骨和骨 肌肉 神经考题 下载本文

8.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主要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成人的棕色脂肪组织极少,在寒冷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产生大量热量。

9.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管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可产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细而有分支,相互交错,网状组织不仅有支架作用,而且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二)填空

1.(1)血液;(2)淋巴;(3)固有结缔组织;(4)软骨;(5)骨

2.(1)疏松结缔组织;(2)致密结缔组织;(3)脂肪组织;(4)网状组织 3.(1)间充质;(2)间充质细胞;(3)无定形基质;(4)低;(5)强 4.(1)成纤维细胞;(2)浆细胞;(3)巨噬细胞;(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7)白细胞

5.(1)成纤维细胞;(2)肥大细胞;(3)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4)浆细胞;(5)巨噬细胞;(6)白细胞

6.(1)胶原蛋白;(2)弹性蛋白;(3)胶原纤维;(4)网状纤维;(5)弹性纤维;(6)蛋白多糖;(7)糖蛋白

7.(1)抗体;(2)免疫球蛋白;(3)体液;(4)B淋巴细胞

8.(1)溶菌酶;(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白细胞介素Ⅰ 9.(1)组胺;(2)肝素;(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10.(1)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成纤维细胞;(3)脂肪细胞;(4)平滑肌;(5)内皮细胞

11.(1)胶原纤维;(2)网状纤维;(3)弹性纤维

12.(1)糖胺多糖;(2)硫酸软骨素A.C;(3)硫酸角质素;(4)硫酸乙酰肝素;(5)透明质酸

13.(1)纤维粘连蛋白;(2)层粘连蛋的;(3)软骨粘连蛋白

14.(1)纤维;(2)规则致密结缔组织;(3)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4)弹性组织

15.(1)脂肪细胞;(2)白(黄)色脂肪组织;(3)棕色脂肪组织 (三)选择题 1.C 7.A 13.C (四)问答题

2.D 8.C

3.C 9.B

4.B

5.D

6.C 12.B 18.A

10.A 16.C

11.D 17.A

14.B 15.A

1.疏松结缔组织中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是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钝圆形突起,功能活跃时,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状不规则。胞核较小,卵圆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和残余体。细胞膜附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巨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具有趋化运动、吞噬和清除异物及衰老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在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方面,巨噬细胞能捕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它将抗原处理加工后,与抗原呈递分子,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Ⅱ类抗原基因产物结合并形成抗原-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运送到巨噬细胞表面并呈递给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巨噬细胞本身也是免疫效应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能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此外,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Ⅰ、干扰素等也参与调节免疫应答。

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细胞一侧,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内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多位于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调节炎症反应。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

2.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细胞扁平多突,胞核较大,扁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富于粗面内质网、游离的多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既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也能合成和分泌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胶原纤维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前胶原蛋白分子并转入高尔基复合体,加入糖基 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外,前胶原蛋白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原胶原蛋白,再经重排聚合,形成具有64nm周期横纹的胶原原纤维;若干胶原原纤维由糖蛋白粘合成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

3.见本章内容提要●基质。

4.见本章内容提要●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疏松。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具有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

(栾世钦)

血液及血发生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网织红细胞 4.血象 (二)填空

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1)色的为(2);下层(3)色的为(4);中间薄层(5)色的为(6)。 2.血象是检查(1)、(2)、(3)与(4)等变化。 3.血液涂片通常采用(1)或(2)染色法。 4.红细胞少于(1),血红蛋白低于(2)则为贫血。

5.成人外周血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是(1),女性是(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是(3),女性是(4)。

6.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1),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4),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6)。 7.红细胞直径(1),形态呈(2)状,中央较(3)周边较(4)。成熟红细胞无(5),也无(6)。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7)。 8.红细胞的功能是(1)和(2)。

9.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天。衰老的红细胞在(2)、(3)和(4)等处被(5)吞噬。

10.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1)成熟的红细胞。用(2)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3),进入外周血(4)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5),新生儿可达(6)。 11.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1),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依其(2)的嗜色性分为(3)、(4)和(5)三种。无粒细胞又分为(6)和(7)两种。

12.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分为(1)和(2)两种,前者颗粒含(3) 和(4),是属于一种(5)。后者颗粒中含(6)、(7)和(8)等。

13.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1)、(2)和(3)。该细胞吞噬(4)或(5),灭活(6)从而(7)过敏反应。

14.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1)总数增加,(2)细胞比例增高。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3)细胞数增多。

15.淋巴细胞根据发生过程、形态结构、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点可分为(1)、(2)和(3)三大类。

16.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参与(2)免疫。B细胞占血液淋巴细

2.单核细胞

3.造血干细胞 6.巨核细胞

5.造血诱导微环境

胞总数的(3),受(4)刺激后增殖分化为(5),产生分泌(6),参与机体的(7)免疫。

17.血小板又称(1),是骨髓(2)胞质脱落的细胞质小片。血小板内有两套小管系统,即(3)、和(4)。

18.人胚胎时期的(1)、(2)、(3)、(4)、和(5)均能造血,出生后(6)是终生造血器官。

19.红骨髓主要由(1)和(2)构成。前者又主要由(3)和(4)组成。 20.造血基质细胞包括(1)、(2)、(3)、(4)和(5)等。 21.造血干细胞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1)和(2)。

22.血细胞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2)和(3)。 (三)选择题 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在采集的血液中加抗凝剂,沉定后可分三层,从上至下是 A.血浆,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B.血清,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 C.血浆,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 D.血清,血浆,血细胞 2.临床细胞学检查(血象)是检查

A.血细胞的形态 B.血细胞数量、比例 C.血红蛋白含量 D.以上均是 3.以下对红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也无细胞核 B.无能量供应,因无细胞器

C.红细胞有一定弹性和形态可变性

D.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可导致细胞肿胀或破裂。 4.以下对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C.细胞核尚未完全脱去 D.新生儿外周血该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3%-6%

5.煌焦油蓝染色显示的网织红细胞内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是 A.残留的粗面内质网 B.残留的线粒体 C.残留的核糖体 D.以上都对 6.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是根据胞质内 A.有无颗粒 B.有无特殊颗粒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