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下载本文

b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交易双方都是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市场主体。销售者与销售者之间,销售者与购买者之间,购买者与购买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因此,买者与卖者应相互尊重。 c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所谓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实价,秤平尺准,童叟无欺。公平原则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规范的试金石。

d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必要性(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为此,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信用惩戒制度 (三)即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即市场失灵):

a. 不能调节: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b. 不让调节: 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B、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a.自发性。由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可能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 现象。 b.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不可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结果必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c.滞后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市场调节的一般过程是: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必然有一定的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村及大型建设项目上影响更大) 注:导致后果、表现及联系 ①后果和表现

A、自发性[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造成经济混乱,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可能导致两极分化]

B、后两者[资源浪费,经济波动,社会经济不稳定]

②联系:都是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都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和负面影响。 补充:关于市场经济,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17 / 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①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把握含义应注意:一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 2、 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包括:A、“先富带后富”政策;B、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调节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

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含义,主要目标。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①经济手段 A、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B、表现:a.经济政策和计划, 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此还有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

b.经济杠杠: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奖金等。 C、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法律手段:

A、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B、作用: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

经济的手段。

(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协调,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

否则不利于市场信用的发挥)

18 / 20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关于“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常识 1“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容

第一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实现总体小康水平的成绩(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课本85、86) 3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有: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如何理解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如何理解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如何理解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19 / 20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

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5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我国对外开放的态度: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战略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原则是:独立自主、对外开放。(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