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任课老师: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何 锦 强
货币银行学教案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货币收支的范围、货币流通的含义,掌握有关货币起源与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学习难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Money 与 Currency
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所有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 1. 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2. 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 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
有生就有死。 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这个问题涉及基本的货币理论,可以思考,但无需急于予以回答——这需要足够的理论准备。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 1. 种种实物货币;
2. 金属货币,特别是上世纪初还在流通的金属铸币,在流通了几千年后,也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
1. 用纸做的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与国库发行的纸币,它们的区分及转化。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1.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格。
2
2.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人们无不承认交易对象都有价值,但什么是价值,则有种种理论解释;而对价格如何表现价值,也即价格形成的规律,同样有种种理论解释。 3. 价值、价格,这是经济学里面的一大门学问。 货币购买力
1.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 2.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 二、交易的媒介和转移价值的手段
1. 它们有流通手段、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等名称,是正在流通着的、现实的货币。
2. 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首先就是指对它们的需求:MD = PQ/V 3. 货币流通速度V,实际是一个比值:PQ : MD 三、保存价值的手段
1. 积累和保存价值,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货币是实现要求的必然手段之一。
2. 保存价值的贵金属形态;保存价值的现代货币形态。它们的异同。
3. 积累和保存价值必须以现实的货币进行,用于这方面的货币构成货币需求的另一部分。
4. 但它们是不流通的货币。
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 任何界说,都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
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都不可能是惟一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
第六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
1. 有史以来,各个国家都力图建立符合自己政策目标的货币制度。
2. 由国家成文法、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惯例所规范的有关货币的方方面面,是一国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 货币制度的构成
1. 货币单位的确定:“名”与“值”; —— 本币(本位币)和辅币; 2. 对钞票发行和存款货币创造的管理;
3. 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定支付能力和有无限法定支付能力;
4. 其他,如实名制、反洗钱等规定。
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
1. 对货币制度作出国际性的安排时,则是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2. 国际货币体系指多种范围,如有涉及所有主要国家的;有涉及某一地区的;有仅涉及双边或有限多边的;有多种层次,从某些方面的协调直至建立超国界的地区统一币制。 国际货币体系举要
1.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a.美元与黄金挂钩;
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
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的浮动汇率制与盯住汇率制。 3. 货币局制度;“美元化”。 4.欧元。
货币制度与主权
货币制度的独立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两者关系密切;分析国际关系中的货币制度时,这个问题必须特别予以关注。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如何理解?
2.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四、课后思考题
1.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认识欧元对传统货币制度及国家主权的挑战?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第二章 信 用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经济的特征、现代信用诸形式及其各自特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等基本范畴及原理。 学习重点:现代信用诸形式及其各自特点。 学习难点:现代信用诸形式及其各自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2.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3.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2. 任何货币盈余或货币赤字,都同时意味着相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 二、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4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一、商业信用
1.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 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商业票据:1. 本票与汇票。 2. 票据的“无因性”和“不可争辩性”。 二、银行信用
1. 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 2. 银行券——银行家的票据。
3. 银行家能否无限地签发银行券?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1. 票据贴现: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 2. 银行承兑票据: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 三、国家信用
1.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2. 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观点。 3.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 四、消费信用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3.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五、国际信用
(一)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2. 国外直接投资: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 (二)股份公司与信用
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
⑴ 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 ⑵ 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请列举日常生活中商业信用的例子。 2、案例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异同。 四、课后思考题
1、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差别,并说明他们之间有何联系。 2、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消费信贷有何意义?
5
第三章 金 融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金融” 及其涵盖的范围、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金融的学科体系。
学习重点:金融范畴的形成、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学习难点:金融范畴的形成。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 及其涵盖的范围
近年,有一种理解,即认为“金融”仅指资本市场。 稍宽一些,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
比较 1 和 2,可以粗略地以“宽”口径、“窄”口径加以区分。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
一、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1. 在现代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2. 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存在时,不是信用的创造;金属铸币的体制也不依存于信用。
3.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由货币借贷发展而出现的信用流通工具,也非流通中货币的主要形态。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1. 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有了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完全占领流通的转折点。
3. 这时,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难以设想。
4. 同时,任何信用活动也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紧缩和资金调剂,就意味着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调剂。
5. 当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变成了同一过程时,在经济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个由货币与信用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我们习惯使用的“金融”词义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
第三节 金融范畴的界定 一、金融范畴的扩展
金融范畴,在自己形成的过程中,也同时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资本市场)和保险等领域覆盖。此外,信托、租赁等,或大部分,或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也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二、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三、金融范畴的界定
三、课堂讨论选题
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 四、课外作业选题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信用有何关系?
6
第四章 利息和利息率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利息的实质、利率概念及其种类、单利和复利、利率决定的各种理论以及利率的作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收益资本化、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和应用、利率的种类。 学习难点: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和应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 息
一、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二、利息的实质及其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1. 关于利息实质的分析,马克思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论证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2.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已经被看做是收益的一般形态:资本没有贷出,其所有者认为是付出了机会成本;运用自己的资本,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利息是资本的收入,而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 三、资本化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及其及基本表现形式 二、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1.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2.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4.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三、利率的种类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两种计息方法
1. 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 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
1. 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
2. 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
3. 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终值与现值
1.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
2.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
7
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
3. 当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时,任何经济效益的计算和比较的根据就是利率和期限这两个变量。
第四节 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
“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 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1.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在利率的期限结构中是一对重要的术语、概念; 2. 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3.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如——买两年期国债,可多得,那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的自由处置权。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是产生于第二年。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1 048 600÷1 022 500-1)×100 = 2.55%;这个2.55% 就是第二年的远期利率。
4. 远期利率使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具有了定量的说明。 到期收益率
1.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 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3. 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 收益率曲线
1. 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
2. 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通常归纳为四种图形。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
一、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1. 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2. 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
3. 至于处于中间何处?没有规律可以论证。
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1.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实际上都是论证利率水平为什么趋高、趋低,而不是论证决定平均利息率必然处于哪一点的规律。
2. 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3. 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
8
升;反之,利率下降。 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4. 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 三、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第六节 利率的作用
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
1.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 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2. 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极大,基本原因在于:经济人有足够的独立决策权。
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企业、个人等经济人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
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人的收益;
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必然有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2.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要使利率的作用能够较为充分的发挥,核心的问题,是要使经济行为主体,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行为主体。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为什么说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2、利率是如何调节经济运行的?
3、假设你有一笔储蓄存款,当利率下调时,你会根据怎样的判断作出反应? 四、课后思考题
1、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2、计算:某年度,某甲从某乙处贷款1年期的1万元贷款;当前的贷款利率为5%,在借贷期内物价上涨了2%,请问:某乙为了保证取得3%的实际收益率,应当要求某甲支付多少利息?
Chapter 5 Foreign Exchange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study:
Grasp the following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defin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posted price list and
9
quotation、function and risk of exchange rate、concept of balance of payments、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s,get know of the theory of determining exchange rate、adjustmen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
Focal Points:defin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posted price list and quotation、function and risk of exchange rate、balance of payments、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s、adjustmen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Difficult Points:posted price list and quotation、adjustmen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Section One Foreign Exchange 第一节 外 汇
Defin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Foreign exchange is that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used to adjust the
payment of debts between two nations that employ different currency.
?According to 《PRC.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Regulations》,foreign
exchange includes: foreign currency(foreign bank note and coin)、foreign payment certificate 、foreign portfolio、SDR and ECU, and other foreign exchange assets .
?In the complex economic life, foreign exchange is not limited to foreign
currency capital, it is extended to one country’s home currency u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for example: foreign exchange RMB、Euro-dollar and Euro-sterling (to USA and UK, they are also foreign exchange)。
?The centralized reserve of gold is also regarded as foreign exchange。
外汇的界定
1. 前面对外汇的粗略界定可以概括为: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⑵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⑶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3. 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外汇并不限于外币资产,而且还延伸到专用于国际结算的本币资产。我国曾存在过“外汇人民币”;欧洲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和“欧洲英镑”,对英美来说也是外汇。 4. 金的集中储备也视为外汇。
Exchange Regulation and Exchange Control
10
?Exchange regulation means government’s management to the income and
expenses, deposit and conversion of foreign exchange. Generally,exchange regulation exists only if the legal currency exist. As to the management degree of tightness,it will b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ountries、places, and time.
?Exchange control means rigorous management. But in fact, “regulation
or management” will be used often, though rigorous “control” is carried out.
外汇管理与管制
1. 外汇管理是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
一般来讲,凡是有自己法定货币的地方,就存在外汇管理。至于管理的松紧程度,因国、因地、因时而异。
2. 管理严格的,多以外汇管制的字眼概括。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实施严格的“管制”,也多使用比较缓和的“管理”字样。 Convertibility and Incomplete Convertibility
?Generally,the developed market-economy countries carry out the
convertibility freely of its home currency to foreign exchange,or complete convertibility . ——free conversion between one’s own-currency and foreign exchange at home or abroad.
——foreign exchange can be remitted outside national boundary freely.
——resident and non-resident can hold foreign exchange and trade with foreign exchange within national boundary.
?Complete convertibility is not equal to not carrying out exchange
regulation. For example,no matter how convertible one country or area’s currency is, it is forbidden to quote and circulate in foreign exchange,except for designated tourist zone。
?To the countries who carry out exchange regulation, the currencies are
inconvertible completely, or convertible incompletely. 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1. 一般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的自由兑换,或称之为完全可兑换:
——本币在境内可兑换为外汇;外汇可携出或汇出境外。 ——本币可自由进出境。
——外汇可携入、汇入境内,并在境内兑换为本币。
——无论是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在境内持有外汇;彼此之间可相互授受??
2. 完全可兑换,并不等于毫不实施外汇管理。
11
例如,无论实行怎样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除去在特定的旅游点,通常都不准许在日常的交易中以外币标价、流通。
3. 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各该国的本币或是完全不可兑换的,或是不完全可兑换的。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Convertibility of RMB
?From 1949 to 1979: carry out strict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RMB is inconvertible completely.
?From 1979 to the end of 1994: to reform the original exchange control system gradually; in 1994, the plan for foreign exchange receipts and disbursements was cancelled.
? At the end of 1996,RMB can be convertible in the current account.。 ? As to the convertibility of capital account, or the complete convertibility of RMB, it is definite,but hasn’t fixed timetable。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1. 1949年建国之后,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人民币是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 2. 1979年以后的逐步改革和1994年的改革。 3. 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4. 至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即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方向是既明确又肯定的,但尚无确定的时间表。
Section Two Exchange Rate and Exchange Rate System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Exchange Rate and Posted Price
?Exchange Rate means the ratio between two countries’ currencies. It
is used to specify how much one currency is worth in terms of the other.
?In the open economy, we can see posted price everywhere.
?In the posted price, there are direct quotation and indirect quotation.
汇率及其标价法
1. 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一个开放经济,到处可以看到汇率牌价表。
2. 在汇率牌价表上的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Classific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Unitary exchange rate and multiple exchange rate;
?Official exchange rate、market exchange rate、black market exchange
rate;
? floating exchange rate and fixed exchange rate
Question: Which one is better? 汇率种种
1. 单一汇率与复汇率;
2.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12
3.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思考:两种汇率制孰好孰坏?
Section three Exchange Rate and Currency Value、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In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and Ex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Currency value is an often used concept.
To think it over in one country,it is equal to the reciprocal of commodity price, named“in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After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exchange rate,one country’s currency value can be specified by other country’s currency value, named“ex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In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mean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currency (PPC);
Statistics of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currency is an arduous job. To make different countries’ PPC comparable is even more arduous.
? There will be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PPC,
comparing with the exchange rate. It is named the deviation of in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and external value of exchange.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1. 币值是一个常用的概念。
从国内角度考察,它相当于物价的倒数,称为货币的’对内价值”; 引入汇率概念,一国货币的币值还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示,称为货币的 “对外价值”。
2. 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的统计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要使各国的货币购买力可比,更是巨大的工程。
3. 国与国之间货币购买力之比,与汇率所标示的货币兑换比率,往往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称之为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偏离。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 Three are close contact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In the open market-economy countries, if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erest rate level exists , other condition unchanged, the currency capital will flow from the low-interest rate-level countries to the high-interest rate-level countries. Then it will make the exchange rate fluctuate. ? The countries or area, who carry out the pegged exchange rate system, have to adjust their interest rate level to the countries’ they pegged. Otherwise,their pegged exchange rate will be challenged or even abandoned for the currency capital flow enormously. 汇率与利率
1. 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2. 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其他条件不变,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大量货币资本的流出流
13
入,必将引起汇率的波动。
3. 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必须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
否则,货币资本大量流出流入的冲击,必将使钉住汇率经受挑战直至被迫放弃。
Section four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第四节 汇率的决定
Theory of Determining Exchange Rate
?Comparability of different currencies:mint par;purchasing power of
currency.
? Supply and demand of foreign exchange: it will make home currency
depreciate or appreciate; even profound theory cannot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basic judgement. 汇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1. 不同货币的可比性:铸币平价;货币购买力?
2. 外汇的供求:多么高深的汇率理论也摆脱不了外汇供求对比必将使决定本币承受对外贬值或升值压力这一基本判断。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Also named theory of balance of payments. It’s a theory to expla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It was founded during the gold standard system prevailed。
?When one country’s current claim (foreign exchange receivable) is more
than current liability (foreign exchange payable), the supply of foreign exchange will be more than the demand of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rate will fall. Otherwise, exchange rate will rise. 汇率决定的国际借贷说
1. 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形成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 2.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外汇应付),外汇的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wo currencies’ exchange rate will be decided by the ratio of thei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In fact, PPP is equal to the reciprocal of commodity price, so exchange rate is decided by the ratio of two countries’ commodity price.
?The limited condition to the theory is that two countries’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and price system should be very similar, otherwise, the comparability will be very small. 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
14
1. 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2. 这一学说是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 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反之,可比性则较小。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decide exchange rate was people’s
psychological judgement and expectation.
?The factors to affect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clude: the evaluation and
expectation to balance of payments、government’s income and expenses、capital flow、exchange regulations.
?The above mentioned theory is classical, traditional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汇兑心理说
?认为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影响主观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国际收支、政府收支、资本流动、外汇管制措施等
多方面的预测评价。
?以上是古典的、传统的汇率理论。
the Development of Determining Exchange Rate Theor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xchange rate theory emphatically analyze the
capital flow and the currency supply. The background was: ⑴Loosened the regulations to the capital flow,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had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balance of payments. ⑵The link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change rate’s fluctuation and domestic interest rate, currency supply, national income level had been strengthened;⑶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made exchange rate fluctuate greatly. ?Main theory:
Monetary Approach:exchange rate will be restricted by two countries’ currency supply, then contact exchange rate with currency policy.
Portfolio The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capital ,it enlarge the analysis to other financial capital’s supply and demand besides currency’s supply and demand. 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1. 现代汇率理论的发展,是着重从资本流动和货币供应的角度进行分析。背景是: ⑴各国对资本流动的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国际资本流动已构成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⑵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与
15
国内的利率、货币供给、国民收入水平等联系加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⑶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加强。 2. 其中主要如: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金融资产说:在金融资产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它将分析的视野扩大到货币以外的其他各种金融资产供求。
Section five Function and Risk of Exchange Rate 第五节 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Exchange Rate and Import and Export
?If the exchange rate of home currency drops, it will promote export and restrain import; if the exchange rate of home currency rises, it will be favourable to import, not favourable to export.
? There must be a subsidiary condition: the demand to import and export has price elasticity. It means, the demand to I/E will change because of the alteration of price of I/E commodities.
? When exchange rate drops, whether the volume of exports can increase will be restrained by the possibility degree of expansion of commodity supply, that is ,will be restrained by the elasticity of export supply.
?When the fluctuation of exchange rate affects I/E, there must be a
premise :the internal PPP unchanged. Because the internal rise of commodity price will offset the additional profits.
?When the competitors also devalue their exchange rate , the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will disappear.
?It must satisfy some precondition, then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on
the I/E cannot bring about. 汇率与进出口
1.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2. 这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的需求会由于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3. 汇率下降,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即出口供给弹性所制约。
4. 一国出口商是否可以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润,还以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为前提条件;国内物价上涨,就会对消额外利润,从而也就没有调低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的空间。
5. 当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各自本币汇率等措施加以反击时,竞争的优势即不复存在。
6. 汇率作用于进出口,是规律;但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作用并不会实现。 Exchange Rate and Commodity Price
?If home currency depreciate, the internal price of import commodities
16
will rise; if home currency appreciate, the internal price of import commodities will fall.
? If home currency depreciate, it will promote export, and the price of
export commodity will be possibly rise; if home currency appreciate, it is possible to get cheap import commodities.
? If the alteration of exchange rate will lead to the fluctuation of price
level, the influence will not limit on I/E, but the whole economic course. 汇率与物价
1. 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本币对外升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
2. 本币对外贬值,刺激出口,出口品有可能涨价;本币对外升值,有可能获得较廉价的进口品。
3. 汇率的变动如果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波动,其后果就不仅限于进出口,而是将影响整个经济进程。
Exchange Rate and Inflow and Outflow of capital
?The fluctuation of exchange rate affects the international long-term
investment indirectly. Because the flow of long-term capital is decided by the profits and risk.
?But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to the short-term capital flow is
direct.
?When the trend of depreciation of home currency exists, the financial
capital posted in home currency will be converted to foreign exchange, then capital outflow happens. On the contrary, if the trend of appreciation of home currency exists, capital inflow will happens. 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
利润和风险为转移。
2. 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会引发资本的内流。 Risk of Foreign Exchange
? The fluctuation of exchange rate can make losses or profits to the
dealers, it is named risk of exchange rate.
? Main forms:
risk of import and export
risk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risk of foreign debt
17
? In order to avoid or lighten the risk losses of exchange rate, som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汇率风险
1. 汇率的变动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盈利,被称为汇率风险。 2. 主要表现在:
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风险; 外债风险??
3. 为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损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Section six Balance Of Payments 第六节 国际收支
Concep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Balance of payments is a systematic record of all transactions among
countries or areas at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Statement for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 for balance of payments is a statistical form for recording
one country’s situation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document for reflecting one country’s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to pay a debt.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统计报表,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状况的重要文件。 国际收支平衡表
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Generally, the 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current account、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reserve assets、net errors and omissions.
?Current account is used to reflect the items often happen in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one’s own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 is most important item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t includes four subsidiaries: commodity trade、service trade 、earnings item and current transfer.
?I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capital account records capital transfer、acquirement or alienation of non-production and non-financial capital. Financial account records all transactions of ownership’s alteration of one country’s extern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 Reserve assets means the financial assets held by the central bank or
18
fiscal departments, and applied directly at all times.
?Net errors and omissions is the balance item in statement for 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收支项目
1. 通常把国际收支项目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2. 经常项目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以及经常转移四个子项。 国际收支项目
3. 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资本项目记录的是资本性质的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性资产的获得或者出让;金融项目记录的是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
4. 储备资产指的是由中央银行持有,也有的是由财政部门持有,并可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
5. 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项目。
Section seven Adjustment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
第七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与国际储备
Disequilibriu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 for balance of payments itself is always in equilibrium. ?The items in statement for balance of pay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autonomous transaction and 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Autonomous transaction is aroused by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unilateral transfer and the need of investments. 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is aroused just because of the need to make up the balance of other 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Whether one country’s balance of payments is in equilibrium is decided by whether the autonomous transaction is in equilibrium. If it has to use 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to balance autonomous transaction, it is disequilibriu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收支失衡
1.国际收支平衡表本身总是平衡的。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各个项目,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系由生产经营、单方面支付和投资的需要所引起;而调节性交易则是因为国际收支其他项目出现差额需要弥补,才相应发生。
3.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必须依靠调节性交易平衡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则为国际收支失衡。 Several Margins of Income and Expenses
?Trade margin is the margin between commoditie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margin is the main ite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Either trade surplus
or deficit is critical to the general statu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status of trade margin can promote or destroy internal production、
19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The change of other item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roused by trade margi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state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urrent account margin means the net margin of trade、service、transfer
income and expenses under current account after offsetting balance. Comparing with trade margin,current account margin can reflect the alteration status of one country’s external claims and liabilities more accurately.
? Total margin of balance of payments means the total margin of current
account and capital account. It is corresponding to on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reserve. 几种收支差额
1. 贸易差额指商品进出口差额。
⑴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项目,不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对国际收支总的状况有至关重要;
⑵ 贸易差额的状况对国内生产、投资和消费可以产生促进或破坏作用;
⑶由贸易差额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其他项目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态势有深远影响。
2. 经常项目差额指经常项目下贸易、服务和转让收支这三个项目的差额相抵后的净差额。
与贸易差额比较,经常项目差额更能精确地反映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关系变化的状况。
3. 国际收支总差额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合计所得的总差额。它与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相对应。
Causes of Disequilibriu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causes are varied and they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ime:
?Restri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l stage; ?Restric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fluence of commodity price and currency valu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alteration; ?Influence of interest rate alteration;
?Influence of economic periodical alteration??
? When the favourable factors are bigger than the unfavourable factors, the disequilibriu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is unavoidable.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国、因时而异: ⑴受经济发展阶段制约; ⑵受经济结构制约; ⑶受物价和币值的影响;
20
⑷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⑸受利率变化的影响;
⑹受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2. 种种因素相互作用,可能是不同影响因素效应的叠加,也可能相互冲抵。当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时,国际收支的失衡就不可避免。 Methods of Adjusting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methods of adjusting balance of payments ?use the fiscal means ?adjust exchange rate ?adjust interest rate
?use governmental loan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loan ?carry out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
?All methods should be in concert and harmony, and internal economic
policy should be taken.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1. 针对不同类型的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手段也有所不同。由于失衡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各种解决手段需要协调配合实施。
2. 具体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有:采取财政手段,调整汇率,调整利率,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行外汇管理,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等。 3. 由于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有着密切联系,通常在对内经济政策上也需采取相应政策,以间接影响国际收支。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
?Handling disequilibriu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maintaining
exchange rate’s steadiness.
? Symbol of confidence.
?Deterrent to the specula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As a reform funds to handle the possible payment difficulty .
国际储备的作用
1. 传统上,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是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持汇率稳定。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储备越来越被看作信心的标志。 3. 同时,高的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投机者也是一个“震慑”。
4. 在一些转轨国家中,储备还常常被用作改革基金,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支付困
21
难。
Main Capita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
?Gold held by the currency authorities. ?Reserve position in IMF. ?SDRs.
?Exchange reserve.
In China, exchange reserve is the main capita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
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
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 Scale and Management of Exchange Reserve
?Exchange reserv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djust market’s supply and
demand.
?More exchange reserve doesn’t mean better.
?Appropriate level of exchange reserve is decided by one country’s
national conditions.
?Management of exchange reserve should consider the safety, liquid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funds. 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1. 保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外汇收支和市场总供求的重要手段。 2. 但是,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⑴外汇储备增加,会增加对市场均衡的压力; ⑵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
⑶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蒙受巨大损失。 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3. 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国家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程度等住所因素。有一种说法,认为维持相当于一国3~4个月的进口额的外汇储备水平是适度的。这样的说法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4.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的国际政治、
22
经济、金融形势又极为复杂。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维持汇率水平的稳定,就要求必须持有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 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5. 在国际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管理:⑴要考虑资金安全;⑵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即保证储备资产能够灵活兑现,以备随时运用;⑶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应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稳定成长的证券上,以获取收益。
Discussion in class
1、Give an example to explain what’s direct quotation and what’s indirect quotation.
2、What’s the func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 Discussion out of class
1、Wha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of RMB? 2、Expound the needed condition for exchange rate to function。 3、Give and example to explain the function of exchange reserve?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各类金融市场的特点、构成和功能,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金融市场及其要素,各类金融市场的特点、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衍生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什么是金融市场
1. 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
通过市场上的金融交易,最终实现社会实物资源的配置。 2. 金融市场包括所有的融资活动:
3. 市场利率,也即货币、货币资本的“价格”,就是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资产
1. 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产品,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金融产品。 2. 就其作为金融交易行为的载体来说,是工具——金融工具。 3. 对于持有者来说,则是资产——金融资产。 4. 金融资产的种类 金融资产的特点
1. 金融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能够给所有者带来的未来收益。 2.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联系:
在金融资产价值决定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等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不少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价值联系并不那么直接,如债券、如期货、股票指数期权等等。
23
3. 具有货币性和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其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一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是货币,如现金和存款;有些金融资产很容易变成货币,如政府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公司债券等,由于容易变现,较之非金融资产,也具有显明的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功能
可能具有的几项重要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取决于市场本身的效率与质量。 第二节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市场,主要包括:票据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银行间短期拆借市场;回购市场?? 票据市场
1. 票据交易的市场称票据市场。
2. 交易品种有二: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
3. 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称“真实票据”;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称“融通票据”。我国现行立法强调票据应有真实交易背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票据主要是融通票据。
4. 银行承兑票据:一是指经银行允诺票据到期履行支付义务也即“承兑”的商业票据;二是指银行本身签发用以筹集资金的票据。
我国的银行承兑票据仅指前者;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交易的对象是后者。
5. 票据市场的交易采用“贴现”方式,因而这个市场也称贴现市场。 国库券市场
1. 12个月以内的国库券为短期国库券。
由于有政府信誉支持,通常视为无风险投资工具。 2. 短期国库券的发行也采用“贴现”方式。
3. 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4. 短期国库券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阵地。
5. 到目前为止,我国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不能形成有规模的交易市场 。 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1.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上世纪60年代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 存单金额为整数,到期之前不可提款,但可转让。
2.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它已经是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之一。 回购市场
1.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2. 这是按交易方式,而不是按交易品种命名的市场。凡金额确定的标准金融合
约,如国库券、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定期存单等,均可作为回购协议的对象。 3. 正回购与反回购;隔夜。 银行间短期拆借市场
1. 银行同业间短期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2. 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于1996年联网试运行,其交易方式有信用拆借和回购两种, 以回购为主。
3. 银行同业间短期拆借市场的存在,对市场经济中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行来说,是灵活调动资金的必要条件;对于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相当重要。 第三节 资本市场
24
资本市场——长期融资市场
1. 资本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 2. 资本市场最基本的是两部分: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1. 股票市场专门从事股票交易,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 2. 集中、固定的股票交易场所,称证券交易所。
3. 取得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分两类:一类只能接受顾客委托,从事经纪业务;另一类除经纪业务外,还可自营股票买卖。它们的名衔因国而异。一般以经纪人和交易商加以区分。我国习称券商。
4. 一般客户如果有买卖上市证券的需要,首先需在经纪人或交易商处开设账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以取得委托买卖证券的权利。 5. 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成交方式。
6. 有一部分尚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股票,在交易所外交易,形成场外交易市场。虽无固定场所,但也有统一的信息网络。股票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不同于交易所采取的竞价制度,价格一般由双方协商议定。
长期债券市场
1. 长期债券包括公司债券和长期政府债券。
2. 公司债券一般期限在10年以上,我国的公司债目前多为3年、5年;长期政府债券期限从一年起直至无期债券。 3. 利率或为固定利率,或为浮动利率。
4. 还本付息方式或为定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或为分期还本付息。
5. 长期债券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一般是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我国目前的债券交易集中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拆借市场。 6. 公司债发行人的资信状况千差万别。其中,包括“垃圾债券”。
7. 对投资人越安全,收益和本金越有保障的债券品种,债务成本越低,反之,债务成本越高。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
衍生工具及其迅速发展
1.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 原生的金融工具一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
2. 金融衍生工具早就存在,但其迅速发展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现已形成一个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金融产品大系统,并且不断有新的成员进入。 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分类
1. 当今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现为合约;合约载明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
2.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 远期(forwards)
1. 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2. 目前,远期合约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3.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由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价差。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
25
限大的。
期货(futures)
1. 期货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2. 无论是远期合约还是期货合约,都为交易人提供了一种工具,可用以避免因一段时期内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同时也为投机人利用价格波动取得投机收入提供了手段。 期权(options)
1. 期权,其一般含意是选择、选择权:
金融市场上的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2. 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即期权费。
3. 期权分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类型:
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
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
4. 期权的买方和卖方:亏损和收益
5. 在这种看似不对称的条件下为什么还会有期权的卖方?
其一,卖出看涨期权,价格有可能不涨甚或反跌;卖出看跌期权,则有可能不跌甚或反涨。
而且更一般的可能是:价格虽涨,但涨不到执行价格;价格虽跌,但跌不破执行价格。
其二,用于对冲操作,以避险。 互换(swaps)
1. 也译作“掉期”、“调期”——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2. 互换合约实质上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远期合约组合。例如最常见的利率互换: 约定:一方按期根据以本金额和某一固定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另一方按期根据本金额和浮动利率计算的金额向对方支付。 当然实际只支付差额。 衍生金融工具由简趋繁的演变
1. 一般衍生工具:单一的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
2. 混合衍生工具:传统金融工具与一般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
3. 复杂衍生工具:把一般衍生工具改造、组合而形成的新工具,又称“衍生工具的衍生物”。
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1. 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具备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
甚至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今天的经济运作难以想象。
26
2. 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施保证金制度。
在这种交易中的保证金是用以承诺履约的资金;相对于交易额,对保证金所要求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0%。因而投机资本往往可以支配近10倍于自身的资本进行投机操作。
对于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高杠杆化”。 3. 衍生工具的发展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
第五节 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及其发展历史
1.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2. 发展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风险程度的加大,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一般投资者将个人不多的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人集中运作,则可实现投资分散化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3. 20世纪40年代以后,投资基金的规模与种类迅速增加。进入20世纪80年代,投资基金获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金融市场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 投资基金的种种类型 我国的投资基金
1. 自1998年一季度开始,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出现在中国经济生活之中。 开始只有封闭型的;现在是封闭型与开放型并存。 2. 2004年初,货币市场基金正式获准发行上市。
第六节 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1. 国际支付过程,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需要在不同种货币之间进行兑换。 外汇市场就是满足种种兑换需求进行外汇(各种货币)交易的场所。 2. 有形外汇交易市场和无形外汇交易市场。
现代的国际外汇市场实际应该理解为进行外汇交易的一个遍及全世界的电讯网络。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
1. 参与者: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中央银行,以及众多的进出口商、非贸易外汇供求者和外汇投机者。
外汇银行是指由中央银行授权经营外汇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在本国的外国银行分行。
2. 交易方式:即期、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以及种种复杂的方式。 中国的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的金融功能
1. 黄金非货币化后,依然保有金融功能:
——各国官方储备中都保有必要数量的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以黄金为标的的投资活动依然相当活跃;黄金饰物的相当部分,在民间,也还是重要的投资保值工具。 黄金市场的参与者
——卖方:采金企业、持有黄金待售的私人和集团、做金价看跌空头的投机者以及中央银行等;
——买方:中央银行、为保值或投资的购买者、做金价看涨多头的投机者及以黄金作为工业原料的工商企业等; ——经纪人。 我国的黄金流通体制改革
27
1. 建国以来,我国的黄金管理体制:人民银行统一收购和配售黄金;统一制定黄金价格;严禁民间黄金流通。
2. 1982年,放开了黄金饰品零售市场。
3. 2001年始,取消黄金的统购统配,实现市场配置黄金资源。 4.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市场正式交易。
第七节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
风险资本
1. 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投资人主动冒风险投入资本,以期取得比谨慎投资更高的回报。 2. 风险投资的资本,均采取私募方式筹集;资本的投向则是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
因此,风险投资体现的金融活动是非公开的资本市场;是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活动的一部分(所谓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即不通过公开买卖股票的方式实现权益融资的市场)。
3. 按照风险投资的传统做法,只是对处于初创期、增长期、成熟期的新项目、新企业投资,特别是以高科技企业为对象。 但近年来,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风险投资向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一些低风险的传统项目和企业扩张。 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1. 将投入的资本退出所投资的企业,以实现投资价值增殖,是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
2. 一般来说,风险资本要陪伴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几年,并寻求有利的退出途径。
3. 退出途径包括:公司上市、兼并收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转卖、亏损清偿、注销等。 其中,公司上市回报率最高,被称为黄金收获方式。 创业板市场
1. 风险资本所培育的企业,在寻求上市机会之际,一般具有经营历史短、资产规模小的特点;
2.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这种市场一般称为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小盘股市场,等等。 3. 世界最有名的创业板市场,是美国的NASDAQ。
4.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处于酝酿过程之中。 5. 2004年,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
第八节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演进和格局
1. 传统意义的国际金融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然外延: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在相当长的期间,主要还是办理居民与非居民间的传统金融业务,并且要受所在国法律的限制。 2. 欧洲美元市场及其特点
3. 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洲美元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端。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发生在某国,却独立于该国的货币与金融制度,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活动场所。
28
4. 在伦敦、纽约以及后来的东京等几个传统的巨大国际金融中心迅速发展的同时,离岸金融市场又在全球广泛分布,这就意味着国际金融市场成为覆盖全球的网络。 国际游资
1. 也叫热币、热钱,是指在国际之间流动性极强的短期资本,一般是特指专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的资金。
2. 驱使热币在国际之间迅速流动的力量,当然基本上还是高收益。但也往往是为了逃避风险,如战争和政治动荡,如经济管制和税赋加重,等等。 国际游资
3. 国际游资已经形成独立的力量,超越了国际金融组织的权利范围。
它会将东道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不稳定,迅速传递给所有其它国家。 但对于东道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证券市场和解决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利有弊,不可片面视之。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2、谈谈你对投资基金的认识。 3.案例: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四、课外思考题
1、风险投资的意义何在?
2、谈谈你对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有价证券的市值与面值、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证券价值评估、金融市场风险的概念及分类等理论。
学习重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证券价值评估、金融市场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学习难点:证券价值评估。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价格与证券价格指数
有价证券的面值与价格
1. 金融工具,除去钞票和一般银行存款外,其他金融工具,如票据、大额存单、债券和股票等通称有价证券。
2. 有价证券绝大部分都有票面价值,简称面值;
但在交易中,均有不同于面值的市场价格——市值、市场价值。
证券价格指数:证券价格指数是描述证券价格总水平变化的指标。主要有股票价格指数和债券价格指数。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 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29
1. 市场效率是指市场传递信息并从而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 2. 对于评价市场效率,有市场有效性假说:
假说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有效、中度有效和强有效三种。 市场效率和有效性假说
1. 证券的价格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反之则否。 也就是说,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的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
2. 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需要推动有效市场的形成。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1. 有效市场假说的论证前提:把经济行为人设定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 他们的行为完全由理性控制;
他们是单一地从经济联系作自利的判断。
2. 但生活中实际的行为人,如行为经济学所分析的,是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 从而形成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第三节 证券价值评估
证券价值评估及其思路
1. 证券的价值评估,也就是论证证券的内在价值。
2. 被普遍使用的估价方法:对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值的计算,即现金流贴现法。
3. 关键是选择可以准确反映投资风险的贴现率。 债券价值评估
1. 按还本付息的方式,债券大体为三类: 到期一次支付本息; 定期付息、到期还本;
定期付息、没有到期日。 股票价值评估
2. 一般公式: 市盈率: 第四节 风险与投资 金融市场上的风险 1. 风险指的是什么?
——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未来出现坏结果如损失的可能性。
2. 最概括的分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细分还有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等。 道德风险
1. 道德风险:在所有风险中,有其独特性。 2. 道德风险举例:
融资者对融资的发布和论证存在夸大或隐瞒(招股说明书、发债说明书、贷款申请书等等 ):融资成立后,融资者不按约定的方向运用所融入的资金?? 道德风险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保险、信托、监管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在。 3. 存在的依据:信息不对称。
由于金融活动双方对信息的掌握通常都有明显差距;信息掌握较差的一方,必然面对道德风险。
30
4. 逆向选择。
关键是估量风险程度
1. 只要投资,就必然冒风险。进行风险无所不在的金融投资尤其是如此。 2. 人们不会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投资,问题是要估计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然后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追求进行决策。
换言之,衡量风险的大小,是投资决策程序中的第一件事。 风险的度量
1. 风险的量化始于上世纪50年代。 2. 投资风险定义为:各种未来投资收益率对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标准差σ)。 资产组合风险
1. 资产组合的收益率: 2. 资产组合风险:
多种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能是正相关,可能是负相关,也可能是不相关。
正相关关系越强,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的程度就越低;负相关关系越强,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的程度就越高。 资产组合风险
3. 资产组合风险公式: 投资分散化与风险
1. 投资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
2. 通过增加持有资产的种类数就可以相互抵消的风险称之为非系统风险,即并非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的风险;投资分散化可以降低的就是这类风险。 3. 对于系统风险,投资分散化无能为力。 4.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有效资产组合
1. 风险与收益是匹配的:期望高收益率必然要冒高风险;追求低的风险则只能期望低的收益率。
2. 任何一个投资组合均存在有效与无效之分。有效资产组合定义为:风险相同但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 3. 资产组合的曲线 最佳资产组合
1.效益边界的原理展示,追求同样风险下最高投资收益的理性投资人所应选择的资产组合区间——AC线段,而不是哪一个确定的点。
2. 具体选择哪一个点,取决于投资人的偏好:对于不同的投资人来说,是否“最好”,取决于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某息票债券面额为1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为10%,现以950元的发行价向社会公开发行,若投资者认购后持有至第三年末,以995元市价出售,求其持有期收益率。
2、如何评价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四、课外思考题
假如你手上有投资资金1000万,你将如何运用?谈谈你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31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学习重点: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及其功能、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学习难点:我国的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 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1. 很难概括全面、准确;主要区别:
a. 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
b. 营运资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 c. 均属高风险产业;
d. 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而且往往是国有化、非国有化的焦点?? 2.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
其经济活动的目标,与其他产业同样——追求利润。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1. 银行: a. 中央银行; b. 名称各异的存款货币银行; 2. 非银行金融机构: 跨国金融中介
1. 随着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大商业银行,以及大投资银行、大保险公司,乃至辅助中介单位,如会计事务所之类,都全力着眼于全球性的发展,并形成跨国性的金融机构。
2. 这些跨国金融中介具有全球战略目标,资金实力雄厚,业务范围广泛。对国际和有关国家的金融状况有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体系的构成
1.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政策性银行
a.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b.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c.共有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资金来源有三:一是财政拨付,二是组建时划归的资本金,三是发行金融债券。
(3)商业银行: (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5)投资银行、券商: 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众多的证券公司——券商——实际是投资银行这一环节的主要力量。
32
(6)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7)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8)保险公司、投资基金 (9)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 金融范畴,它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理由是借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由于不同的金融中介,其经营规模、业务领域、职能特征不同,提供给社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这就是说,金融机构必须适应不同的客观条件实现多样性的发展。这个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建设应有的方针。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作用 1. 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相应地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简称世界银行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又先后建立起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2. 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诸如:
组织商讨国际经济和金额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协调各国间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过,这些机构的领导权大都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映。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我国当前金融机构改革的了解情况? 四、 课外思考题 1、简述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2、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作用及主要业务种类,金融创新、债权质量分类法、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种类、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学习难点: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二、主要教学内容
33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
1. 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 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等名称。 3.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 现代银行的产生
1. 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
2. 16世纪,从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开始,建立了威尼斯银行等早期银行。 3.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商业银行的作用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 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3. 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4.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的存在,是由于对金融机构实施职能分工管理。 职能分工管理的基本特点
5. 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 (1)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2)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大危机后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都采用这种模式。 6.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
始终采用全能型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 7. 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目前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均属职能分工型。 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需专门核准。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1.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2. 全部资金来源包括: ⑴自有资金; ⑵吸收的外来资金。
3.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4. 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 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吸收存款
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
3. 活期存款,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34
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4. 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 5.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 其他负债业务包括: 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其他负债业务—从央行借款
1. 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
2. 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再贴现;二是直接借款
3. 这项负债业务,无论是从在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不过趋势明显趋于下降。 其他负债业务—银行同业拆借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
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种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 其他负债业务—短期资金占用 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 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
其他负债业务—发行金融债券
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
贴现业务: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 贷款业务 证券投资
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加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
35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 金融租赁业务
现代的租赁业务,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
存款货币银行的租赁业务,有其特定的发展空间;从地域上看越来越国际化。
第五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 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
2.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 汇兑业务
1. 汇兑,也称汇款是极古老的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 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 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 信托业务
1. 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
2. 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 3. 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 代收等业务
代收、代客买卖、承兑和保理等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大类,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借记卡”)、智能卡等。
第六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存时期
1.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
2. 受大危机的影响,以美为首,日本、英国等国家相继改变了原来的混业经营制度,实行分业经营。 与此同时,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 于是开始了“分业”与“混业”并存的局面。 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第七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浪潮
避免通货膨胀风险的创新
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
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2)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3)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
资产业务证券化
36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的、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
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等。
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当今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变化,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融资技巧以及过时的原有金融法规的樊篱而创新。
2. 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需要既强劲又持久,所以金融创新浪潮也持续不断地推进。
3. 反转过来,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八节 网络银行
什么是网络银行
1. 网络银行,也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
2. 纯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种虚拟银行。 3. 分支型网络银行,是指原有传统的实体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以增强竞争力的方式。 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 (1)方便、快捷、超越时空。 (2)成本低。
(3)不仅提供大部分传统银行业务,还可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投资理财服务、投资咨询服务和综合经营服务等。 (4)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而网络银行则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障碍 (1)安全问题; (2)法律规范问题。
第九节 不良债权
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
1. 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 2. 由于银行面对的各种风险是客观的必然,所以,依一定概率发生的不良债权,不可避免。问题是严重程度如何。
3. 近些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把不良债权问题看成为关系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
债权质量分类法
1. 我国的不良贷款多年以来一直是“一逾两呆” 的分类法;
国际上大体有两种分类法即“大洋洲模式”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五级分类法”。
2. 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
37
第十节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
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2.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具体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 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与问题
1. 这一制度的功能基本如其组建的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大半个世纪的实践也体现了设计的初衷。
2. 但是,这一制度也明显地促成了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所以,在国外,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
第十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 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1.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2. 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 。 资产管理理论
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⑴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
⑵可转换性理论。为了保持流动性,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⑶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 负债管理理论
1. 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2. 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3. 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践中,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
2. 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 我国银行经营原则和资产负债管理
1. 改革开放以后明确了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2.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贷款规模管理。
1994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38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存款货币银行经营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2、有一种说法:网络银行将最终取代传统银行。你认为怎样? 四、课外思考题
1、简述我国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2、请简要评价存款保险制度。你认为我国是否应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什么? 3、计算题:
A企业持一张票面额100万元,尚有120天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为6%,银行应付款是多少?
第十章 中央银行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中央银行的职能、清算方式。 学习难点:中央银行的产生、清算方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的表现:
⑴中央银行的国有化:战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先后转化为国有;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总之,各国中央银行实质上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⑵制定新的银行法: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的稳定。 中央银行的类型
单一型 复合型 跨国型 准中央银行型
2.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 又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 4.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
这是带有联邦制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
5.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
39
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 6.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许多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参加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7. 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7月,一个典型的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的产物。
欧洲中央银行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本身;二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各国中央银行失去其独立性。 8. 准中央银行:
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及其职能
1.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
但它除赋予的特定金融行政管理职责,采取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其主要管理职责,都是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之中。那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2. 中央银行的活动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发行的银行
1. 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
3. 20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 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控制的最小口径也是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的 M1。这是因为,稳定与否的关键已主要取决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给状况。 银行的银行
1. 存、放、贷--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 2. 集中存款准备; 3. 最终贷款人; 4. 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40
发行的地位和作用
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具——货币; ——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
——作为 “最后贷款人” 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中央银行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付链条不因偶发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2. 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论证 独立性必然是相对的
——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终归是一个子系统; ——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而不是孤立的,更不是惟一的
——中央银行的活动总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clearing与settlement
1. 支付清算的全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连接的过程——clearing与settlement——组成的:
2. clearing指算账过程。即在一定的时点上,把彼此之间的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进行冲抵并算出应收应付差额。
3. 随后是settlement,即以货币收付行为结清应收应付差额的过程。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常用的清算方式
1. 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 2. 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轧出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划拨余额清算。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票据交换所 1. 票据交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 2. 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是: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因此,所有参加交换的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就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 第十章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票据交换所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2、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其重要意义何在? 四、课外思考题
41
1、设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有何特点?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学习难点: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直至进入20世纪,人们才意识到,如果不把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视为货币的存在形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供给就是不完整的。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 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 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银行券。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这与铸币流通时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
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算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 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通常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这种比率叫法定准备率。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3. 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怎样开始?
“原始存款”?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
42
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等等。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 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 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2. 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 /?D; ?C=c·?D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 = ?D·rd+t·rt·?D+c·?D+e·?D = ?D(rd + t·rt+c+e)
2. 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
3. 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关于“现金”的再说明
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43
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现金发行和现金回笼
2. 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3.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
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1.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能力:
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资产负债必然平衡。
2. 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基础货币
1. 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2. 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
2. 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B = 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货币乘数
1.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 MS = m · B
2. 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
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
3. 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
44
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1. 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按其面值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跑到哪里去了?
2. “发行收入”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铸币收入”或“铸币税”而来的。
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当铸造钱币是王室、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 3. 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铸币税的分析思路。
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利息。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收入,实实在在地就是这些利息收入。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 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在这一层次上创造多少存款货币是由许许多多存款货币银行,在经济生活中无数的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不能不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 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分别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 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 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但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3.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果中央银行不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存款货币银行是否就可以无限制地创造货币?
2、现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45
四、课外思考题
请举例说明现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模型及其特点、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学习难点: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 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费雪方程式
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2. 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 的。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3.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Md =kPY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⑴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⑵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⑶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但保有货币要
46
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1.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3.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 5.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6.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M=M1+M2=L1(Y)+L2(r)
7.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发展一: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函数的问题。相应地,分别有如下两个函数式:
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或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益,而且还要考虑风险,等等。所以,微观主体事实上不得不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从而引出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第三节 货币需求面面观
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
1. 就宏观角度而言,货币需求函数中各个变量的客观性决定了货币需求是客观的范畴。 就微观主体而言,主观持有货币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货币需求好像成为 “主观”的。
2. 宏观货币需求是微观货币需求的集合,那么在微观货币需求形成中起作用的人的心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宏观货币需求分析的视野之外。 不过,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对有关变量变动的反应以及心理变化,是受客观社会条件所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因而应该承认,从微观视角论证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客观的范畴。 。
3. 决策当局的主观选择也是宏观货币分析中的一个值得不能予以忽视的因素。 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
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2. 正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利于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
47
如在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比较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进行。 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产出潜力是指部分闲置的、有结合可能的资源,所蕴蓄的有效产出增长的可能性。
能够促成上述资源结合而投出的货币是经济过程之所必需,是客观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事后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可以认定是一个确定量。
事前,本期或下期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 第四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1.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2.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⑴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⑵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⑶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3.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 这一发展是提高货币需求分析的转折点。 资产选择
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的金融资产、持有现金和购买实物资产。
⑴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和⑵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是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 2.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
3. 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1. 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
2. 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
3. 两者不能偏废,要配合进行。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有何不同? 四、课外思考题
为什么应该将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结合起来考察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关于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及工具、财政收支与货币供
48
给、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等理论。
学习重点: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及工具。 学习难点:货币供给控制工具及运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1.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2. 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 中国的M系列
1.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名义和实际货币供给
人们日常使用的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
3. 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 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
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突破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1.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
2. 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毫无可能直接操纵。
公开市场操作: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 贴现政策: 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并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 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
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
法定准备金率: 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 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的控制工具最终是要通过微观基础即居民、企业及商业银
49
行的反应起作用的。
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 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银行主要通过两种行为影响货币供给: ⑴调节超额准备金: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R/D的制约;
⑵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 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对其中B、C/D和R/D这三者的进一步的解释: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 起作用。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
第三节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2. 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 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
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
1. 弗里德曼认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D/C有决定性影响——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2. 反对的观点:货币供给与H ,与D/C,与D/R之间的关系不应简单视之。特别是D/C和D/R,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当成货币供给方程中的固定参数。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 D/R同H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能否既视为内生变量又视为外生变量 1.在计量经济学中,一个变量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不能同时作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2.但货币供给的决定不能机械地简化为一个理论模型。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贴现、再贴现、转贴现有何不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