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www.danzhaowang.com 怒、笑、快、乐,无不形如生人;再细看,高台、桌、椅、香案、烛光、屏风、屏风上的花鸟、花上的细云,整整十层透雕……
人们见会馆的当家人拿 起一块木板细瞅,都弯腰捧起一块,细瞅起来。会馆内万物皆停,只有欷歔之声。李一刀轻咳一声:“还有一块长板没有砸开呢。”会馆当家人如梦初醒,向下一 瞅,果真有块六尺长的木板。蹲下来,两手拿起,轻轻地在地上一碰,木板分为两块摆在地上。再一瞧,见是一副对联:上联“人有意意有念念有欲欲有贪贪得无 限”,下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象皆空”。会馆当家人蹲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他再站起的时候,坐在门前椅子上的李一刀已不知去向,大殿里金子和银子闪着反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现在,这副对联仍镶在会馆的正门两旁。而且,现在你到这个被称做“花戏楼”的山陕会馆戏楼前,太阳正南的时候,仍有两道金光和银光照在你的脸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有传奇色彩,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及叙事的有起有伏。
B.小说对李一刀没有详细交代,只知道他是李姓老头;对他生活的场所也没有具体交代,只写他生活在城内爬子巷,这一切都写出了人物的传奇色彩。
C.小说第二段采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上演了一场三国戏——三顾茅庐,使读者对李一刀这一人物充满期待。
D.从第三段“李一刀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吃饭有人送上……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偶尔出来走上几步。寒来暑往,一来就是四年”来看,李一刀这是在故弄玄虚。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www.danzhaowang.com E.小说在表达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一方面叙述山陕会馆遍寻木雕艺人并最终请到李一刀为会馆戏台雕刻木雕的事,一方面对李一刀精湛的技艺,高尚的品德加以议论。
(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是怎样运用夸张手法塑造李一刀这一形象的?(6分) (4)结尾两段画横线处分别出现“反射过来的太阳光”“两道金光和银光”,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学守望者 定 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年 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寄情山 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 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我所读 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
姜亮夫 (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 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于己可为“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www.danzhaowang.com 姜亮夫在1922年以 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 害。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说:“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 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 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济之诸公。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 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
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 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言到:“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 《离骚》。请人为章曰‘与屈子同年’。”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 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 子”。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
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 会环境。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 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www.danzhaowang.com 人物是屈原!他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象征。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
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 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其力作 《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
姜亮夫治学勤恳严谨, 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 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姜亮夫说自己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 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节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 相关链接:
1.姜先生的说法:“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
2.姜亮夫本来是要到 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姜亮 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