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和变频器控制的电梯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下载本文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电梯技术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1-1-1电梯技术前景展望

纵观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电梯行业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历程。随着住宅市场的巨大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梯市场。这就必然会使电梯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

(1)结构不断紧凑化,体积不断轻型化、小巧化。

随着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电梯的机械系统结构简单化、体积小巧化、材料轻型化、工艺先进化、外观漂亮化。同时,无机房电梯在今后会有较大的发展。

(2)技术含量更高,性能更好。

电梯行业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如今具有先进性能,高舒适性的VVVF电梯,已是电梯行业的标准配置;然而,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具有更节能、更清洁、更安静、更安全、更经济等特点。所以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将逐步成为新型曳引机的主流,由于永磁技术的先进性,将来很可能取代VVVF技术。另外,网

1

第1章 绪 论 络控制和智能群控制系统以其控制的先进性、快速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电梯发展的潮流。

(3)安装更方便、快捷。

高效、安全、可重复使用的无手架安装,将是高层电梯安装的主要方式,随着技术的开发、应用,电梯的硬件系统给安装带来了更大的方便,使电梯安装更快、效率更高。

1-1-2电梯的种类及组成

本节介绍了电梯的分类、组成,通过学习应对电梯的定义和电梯的多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了解集选控制、并联控制和群控电梯的操控方式。 一、电梯分类

电梯通常按用途、速度、拖动方式和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目前电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电梯的分类 分类方式 按用途分类 种类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车辆电梯、船舶电梯、建筑施工电梯、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梯操纵电站电梯及消防员用电梯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 交流电梯、直流电梯、液压电梯、齿轮齿条电梯、螺杆式电梯及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等 按电梯速度分类 低速电梯(1.00m/s)、中速电梯(1.00~2.00m/s)、高速电梯(大于2.00m/s)、超高速电梯(超过5.00m/s)及特高速电梯(16.7m/s) 按有无司机分类 有司机电梯、无司机电梯及有/无司机电梯等 2

第1章 绪 论 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按特殊用途分类 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电梯、信号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并联控制电梯及群控电梯等 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及消防员用电梯等 现代物业建筑使用的电梯主要有信号控制、集选控制、并联控制及群控制电梯四种操控方式,其控制特点如下所述。

(1)信号控制电梯特点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2)集选控制电梯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电梯,与信号控制的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主要特点是:把轿厢内选层信号和各层外呼信号集合起来,自动决定上、下运行方向顺序应答。

(3)并联控制电梯是把2~3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4)群控电梯特点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控制方式有以下两种。

控制系统按预先编制好的交通模式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梯群的运行,称为梯群程序控制。

能实现自动数据的采集、交换及存储功能,还有进行分析、筛选及报告的功能,称为梯群智能控制。

二、电梯的组成

曳引式电梯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结构主要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机械装置部分分为:

(1)曳引系统作用是提供电梯运行动力的设备,把曳引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梯的垂直运动。

(2)轿厢在曳引钢丝绳的牵引下沿电梯井道内的导轨作快速平稳的运行。 (3)门系统作用就是打开或关闭轿厢与层站厅门的出入口。

(4)导向系统作用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5)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及重量补偿装置组成。对重将平衡轿厢自重和部分的额定载重。重量补偿装置,是补偿高层电梯中轿厢与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长度变化对电梯平衡设计影响的装置。

3

第1章 绪 论 (6)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由机械限速装置、缓冲器和端站保护装置组成。起到防止电梯超速行驶、终端越位、冲顶或蹲底等保护。

电气装置部分分为:

(1)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机、供电系统、调速装置和速度反馈装置构成。对电梯实行速度控。

(2)操作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平层装置与选层器等构成。对电梯实施操纵、监控的系统。

(3)电气安全系统指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安全保护作用的电路及电气元件。

1-2 电梯的主要参数

载重量(kg), 轿厢尺寸(mm),轿厢形式,轿门形式,开门宽度(mm),开门方向,曳引方式,额定速度(m/s),电气控制系统,停层站数(站),提升高度(mm),顶层高度(mm),(底坑深度(mm),井道尺寸(mm),井道高度(mm)。

电梯的主要参数是设计和制造电梯的主要依据。用户选择电梯时,必须根据电梯的安装使用地点、运载对象等,正确的选择电梯类别和有关参数和尺寸。并根据所选择参数和规格尺寸,设计和建造安装电梯的建筑物,否则会影响电梯的使用效果。具体见表1-2。

表1-2 电梯参数Ⅰ类电梯的参数、尺寸

主要用途 额定载重量/kg 可乘人数/人 宽度A/mm 轿厢 深度B/mm 高度/mm 轿和层门 宽度E/mm 630 8 1100 非住宅电梯(办公室、写字楼等) 800 10 1350 1400 2200(2300) 800 1000 13 1600 1250 16 1600 21 1950 1750 2300 11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