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知识点 下载本文

第17章

1. 管理层点估计

管理层的点估计和注册会计师的点估计之间的差异构成错报 管理层直接或间接做出点估计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为管理层点估计提供指引 案例: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确定点估计(×)

2. 错报不少于管理层的点估计与注册会F计师的区间估计的最小差异。构成判断错报。(判断错报) 3. 存在管理层倾向的迹象。

4. 注册会计师符合上期财务报表的目的不是为了质疑依据当时可获得的信息做出的判断,而是为了认识和评估在本期财务报表的会计估计的重大错报风险。

5. 超出企业正常经营的重大关联方交易构成特别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商业理由、交易条款和条件。 ? 检查相关合同和协议(商业理由、交易条款、恰当会计处理和披露) ? 获取交易已经恰当授权和审批的审计证据

附注:被审计单位与授权与批准相关的控制可能是无效的。 6. 识别出管理层未识别或者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 应对措施:要求管理层识别与关联方发生的所有交易。 7 关联交易书面声明

? 披露关联方的名称、特征、关联方关系和交易 ? 恰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案例:CPA实施审计程序仍然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审计结果: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8.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得等同于公平交易的价格和其他条款和条件(信用条款、或有事项或者特定收费)。 9.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其至少延长至财务报表日12个月 缺乏详细分析,但是有财务支持,仍然需要评估持续经营能力

案例:如果被审计单位具有良好的的盈利能力和外部资金支持,管理层

无需针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

管理层考虑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信息

案例: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合理评估期间应是自审计报告日起的12月(×)

10. 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因素

其他方面:发生灾害未购买保险、未决诉讼、违反资本要求、监管程序、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

经营方面:用工困难、成功的竞争者、计划清算、终止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

除询问管理层外,CPA没有责任实施其他的审计程序,以识别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

案例:最可能引起CPA对持续经营能力怀疑的事项 难以获取开发新产品的资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数(×)-扩大再生产 以股票股利代发现金股利(×)-看准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存在重大关联方交易(×)-锦上添花

案例:CPA无须关注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

原因:需要关注

案例:如果存在超出评估期间但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管理层没有义务确定潜在的影响(×) 原因:有义务

11.期初余额审计(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表) ? 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会计政策的结果。 ? 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 ? 实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 期初余额存在错报对本期财务报表的影响取决于决策的影响程度。 ? 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存在错报) ? CPA应当告知管理层

? CPA应当提请管理层告知前任CPA

案例:错报的影响未能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披露

审计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

案例:CPA在审计中应对期初余额给与特别关注并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

12.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期初余额存在重大错报(×)

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13. 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披露。 未能得到恰当会计处理和披露 审计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

13. 前任会计师对上期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导致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仍然相关和重大:

审计意见:后任会计师对本期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14.高度会计估计不确定性

上期财务报表中确定的金额和实际金额存在差异的会计估计(×) 15.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不适当:否定意见

持续经营假设适当,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重大疑虑的事项 ? 没有充分分披露: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 充分披露:无保留意见 ? 在极少数情况下:无法表示意见 16.会计估计的方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 确定管理层能够证明新方法更加恰当、 ? 本身是对变化的应对

? CPA需要了解方法是否发生了变化

案例:CPA需要确定的是管理层改变了会计估计的方法的原因和依据是否合理

? 如果合理:不用调整差异

? 如果不合理:CPA需要提请管理层调整差异 17.审计后无法获取期初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一般来说: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特殊情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财务状况—无保留意见

18.持续经营能力的未来应对计划

为避免诸如诉讼事项可能发生的巨额赔偿支出,管理层将会考虑主动寻求破产保护

案例分析:在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内,公司不会破产(×)

在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内,管理层和治理层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

19.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

只有持续经营的事项达到重大时,CPA应当考虑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CPA提请管理层评估事项对持续经营能力的潜在重要性 20.特别关注的假设

? 与历史趋势不一致的假设

? 特别敏感的假设、容易发生变动的假设 ? 对预测性信息有重大影响的假设 21.了解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 ? 管理层如何运用与会计估计相关的要求 ? CPA对这些要求是否得到恰当运用做出判断 22.认识和评估会计估计重大错报风险 ? 评价会计估计的不确定的程度 ? 判断是否存在特别风险 23.做出会计估计的方法

相关控制 方法是否发生变化 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假设 评估会计估计不确定性 24.确定与计量的标准 确定会计估计 不确定会计估计

选择会计估计的计量基础(不是计量假设) 10. 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

? 可能使用了有别于管理层的假设或方法

? 如果认为使用区间估计是恰当的,CPA应缩小区间估计,直到区间估计范围内的所有结果均可视为合理 评价管理层点估计的合理性 ? 剔除不可能发生的极端结果

? 继续缩小区间估计,直到区间估计的所有结果都是合理的

恰当性:当区错报间估计的区间已缩小至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错报不少于管理层做出的点估计与注册会计师区间估价之间的最小差异 11. 确定会计估计 评价重点:是否足够可靠 13.没有确定会计估计

评价重点:会计估计是否在实质上已满足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确定的标准

14.做出会计估计选择的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

15.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特别风险 评估估计不确定性对会计估计的影响 评估估计不确定性对会计估计恰当性的影响 评价对相关披露的充分性的影响 16.管理层偏向

? 有利于管理层目标的点估计 ? 带有乐观或悲观倾向的点估计

? 主观认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并相应地改变会计估计 ? 自由假设与市场假设不一致

案例:在得出某项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的结论时,存在管理层倾向的迹象表明存在错报(×)

会计估计对管理层偏向的敏感性随着管理层做出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增加而增加(√)

17.有些情况下,CPA认为管理层的工作是不够的

评价如何处理估计确定性的影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分析估计不确定性的程度

不太可能获取其他的审计证据(复核截至审计报告日) 存在管理层偏向

18.关联交易的重大错报风险

询问:治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法律顾问、负责道德事务人员等内部人员

案例:询问证券监督机构(×)

第18章

1. 未更正错报

需要累积、更正错报;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2. 错报低于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可以不累积、调整 3. 错报更正书面声明

注册会计师需要要求管理层、治理层提供未更正错报的书面声明,即使获取了声明,仍然需要对未更正错报的影响形成结论

案例:CPA评价管理层认为未更正错报不是错报的影响,出具非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 项目合伙人复核内容 关键领域做出的判断、特别风险 项目合伙人无需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5.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工作 ? 客观评价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 ? 客观评价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6. 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

? 项目组就具体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做出的评价

? 是否就意见分歧、争议事项或疑难问题进行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论

? 选取的用于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审计项目组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以及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

? 复核选取的与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以及得出的结论的审计工作底稿 7. 期后事项

发生事项:财务报表日到审计报告日 知悉事实:审计报告日后 第一时段 主动识别 计程序

第二时段 被动识别 第三时段 没有义务 附注: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的审

第一时段:针对期后事项的专门审计程序,实施的时间越接近审计报告日越好

第三时段: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重新公布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能否确保所有收到审计报告的人了解这一情况 8. 书面声明

? 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管理层在书面声明中再次确定对责任的认可和理解

? 注册会计师获取的书面声明涵盖审计报告针对的所有财务报表和期间

? 书面声明的日期尽量接近审计报告日 ? 可以要求管理层修改书面声明 案例:

书面声明是CPA需要获取的必要信息(√) 书面声明本身不提供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书面声明作为审计意见的基础(×)

书面声明提供的审计证据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获取的其他的审计证据(×)

9. 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反向思考)

? 对管理层的诚信产生重大疑虑,以至于认为书面声明不可靠 ? 针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编制且公允反映责任

? 针对所有相关的信息,没有已向注册会计师提供所有相关信息 ? 针对所有交易,没有记录和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12.管理层不提供书面声明 ? 与管理层讨论该事项 ? 重新评价管理层的诚信,

? 评价对审计证据可靠性可能产生的影响 ? 采取适当措施,评价对审计意见可能产生的影响 13.项目组内部复核

原则: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 项目组内部复核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区别

案例:项目组内部复核时要求不同人员交叉复核时并且做到客观、工作(×)

案例: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日前,如果CPA知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则应当考虑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案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应当同时提供项目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和业务咨询(×)

原因:在损害其客观性的前提下

案例:在一些较为复杂、审计风险较高的领域,必要时应当由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执行复核(×) 原因:项目合伙人复核

案例:其他书面声明可能构成基本书面声明的补充,但是不构成组成部分(√)

案例:法律法规可能限制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层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人员通报错报,CPA应当在意见段后增加其他事项段(×) 原因:征询法律意见

第16章

1. 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了解内容) ? 讨论对集团而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活动 ? 讨论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可能性

? 复核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定风险的审计工作底稿 案例:与组成部分管理层讨论由于舞弊导致将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的追加的审计程序(×)

2. 影响集团项目组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因素(影响因素) ? 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华为)

? 识别出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 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程度

案例: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的组成部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3. 集团项目组的参与方式(参与方式)

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4. 非重要组成部分 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集团层面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实现集团层面分析程序识别异常波动 内部审计是否对组成部分执行了工作 组成部分是新设立的还是收购的 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财务重大性或特别风险 组成部分是否具有相同的系统和程序 组成部分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 6. 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集团项目组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评估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风险、

5. 集团项目组确定选择那些组成部分

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在组成部分层面确定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适当性。 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组成部分层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7. 参与程度和执行工作的类型 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 集团层面控制的设计和执行 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CPA的了解

案例:评价组成部分控制的设计并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8.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CPA的了解 遵守与集团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是否处于积极的监管环境

集团项目组参与组成部分会计师的参与程度 8. 了解集团和环境 确定重要组成部分 修正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的重大错报风险 9. 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确定是否担任集团审计的注册会计师

执行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和合并、集团财务报表的所有重大方面的沟通问题 10. 责任设定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审计工作:集团项目组承担全部责任 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审计责任: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11.注册会计师对集团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应提及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12.集团项目组是否参与进一步审计程序取决于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

13.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识别出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拒绝接受委托或解除业务约定 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14.连续审计业务

适用的财务报告基础的变化 集团层面控制的变化

管理层人员诚信和胜任能力的变化 管理层人员在结构上的变化 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

对集团而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活动的变化

第15章

1. 内部审计

利用内部审计不会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 注册会计师负责执行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重要性水平

确定样本规模 评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3.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的) 评判标准: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的

评价对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 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具有与履行职责的组织地位) ?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培训和任用)

? 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审计手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监督复核记录) ? CPA与内部审计人员有效沟通 案例: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4. 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工作是否得到适当的监督、复核和记录 工作是否由精通业务的人员执行

得出的结论是否恰当(编制的报告是否与执行的工作的结果一致) 例外或异常事项是否得到恰当解决 是否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案例:内部审计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否恰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一致(×)

5. 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定工作实施的审计程序 ? 对相关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 对内部审计的评估

? 对内部人员审计工作的评估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 检查已检查过的项目 ? 检查其他类似项目 ? 观察正在实施的程序

案例: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专长和独立性(×) 6.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外部专家不是项目组成员,不受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约束

外部专家要遵守保密条款 外部专家要保持独立性原则

外部专家工作底稿属于专家,不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6. 利用专家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不应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 专业胜任能力、 ? 专业素质 ? 客观性

案例:专家的会计审计知识(×) 专家的独立性问题(×) 7. 评价专家工作

结果或结论的合理性、相关性和一致性 重要假设和方法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重要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案例:与管理层讨论CPA的报告(×)

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是否基于适当的期间,但无需考虑期后事项(×) 8. 评价结果不恰当的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 ,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就专家拟执行的进一步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与专家达成一致 9. 与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专家工作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CPA和专家的各自角色和责任

CAP与专家的沟通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案例:专家的收费水平(×) 10.CPA和专家的各自角色和责任 对原始数据进行细节测试 讨论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 将CPA对专家工作的结论告知专家

将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细节作为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基础 案例:将CPA对专家工作形成的结论告知被被审计单位(×)

专家实施的程序构成审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就某一事项提供建议(√)

11.确定是否利用以及多大程度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达到CPA所要求的水平(×)

审计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由CPA和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做出(×)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足于实现审计目的(√)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12.连续审计业务 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

对集团有重要影响的组成部分业务活动的变化 关键管理人员的变化

管理层人员的诚信和胜任能力的考虑 集团层面控制的变化

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变化 案例:审计准则的变化(×)

如果集团项目组认为组成部分管理层的舞弊行为不会对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无需就该事项进行沟通(×)

第14章

1. 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 包括内容: 应对特别风险

采取应对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方案 重要性概念的运用(不包括具体金额) 拟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程度 具体审计计划(×) 重要性水平(×)

案例:应当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 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特别风险(×) 管理层已更正的重大审计调整(×) CPA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 重要性的具体金额(×)

审计项目组修改审计时间预算(×) CPA发现的管理层的舞弊问题(√) 已确定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按照相关职业道德要求保持了独立性的声明(√) 对于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应当事先与管理层沟通(×) 原因:-管理层的能力与诚信问题,可以不沟通

在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前,不应先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沟通(×)

原因:可以与内部审计人员沟通

CPA有责任向第三方解释其在使用中产生的疑问(×) 附注:沟通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时间安排 结果会降低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直接与治理层做详细地沟通(×) 就计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治理层沟通(×) 原因:没有审计程序的性质 2. 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会计实务重大方面质量的看法(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披露和列报)

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

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业务环境、经营战略、审计收费会计审计问题咨询)

2. 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以书面形式与治理层进行沟通

审计工作包括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设计具体情况的审计程序,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缺乏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出内部控制未能防止的管理层舞弊(√)

被审计单位重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已更正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万福生科、安然

涉及管理层的舞弊嫌疑可以口头形式与治理层沟通(√) 原因:如果是舞弊,必须用书面形式 3. 与第三方沟通 CPA对第三方不承担责任

4. 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双向沟通不充分 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征询法律意见 与第三方沟通 解除业务约定 5. 审计工作底稿

被审计单位编制的纪要是适当记录,CPA将其副本作为作为口头沟通的记录

如果记录不能恰当反映沟通内容,CPA一般会另行编制沟通内容的纪要将副本和被审计单位编制的纪要一起致送治理层,提示两者的差别 核心:记录是否适当 6. 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 执行审计业务 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 案例:执行审阅业务(×)

8.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时(后任注册会计师) 已经接受委托 正在考虑接受委托 执行重新审计 中标者

7.前任与后任的沟通形式 口头与书面

案例:接受委托前的沟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前任注册会计师决定让后任看哪些审计工作底稿内容:不需要经过被审计单位的同意

案例:在确定向后任CPA提供哪些审计工作底稿时,前任CPA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

如果后任CPA做出了更高程度的限制性保证,前任CPA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接受委托前,沟通的目的: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在接受委托后,后任CPA必须查阅前任CPA的审计工作底稿(×) 原因:根据需要

在接受委托后,后任CPA无法查阅前任CPA的审计工作底稿,应终止业务(×)

原因:不是必要的审计程序 8.接受委托后的沟通

后任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其审计意见全部或部分依赖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或工作

后任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9.上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管理层更正错报并且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CPA认为该问题已解决,无实施其他程序

管理层拒绝更正错报:CPA根据重大错报的程度,对本期财务报表出具恰当的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0.CPA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且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仍未解决(未决事项)

如果未决事项对本期数据的影响是重大的:CPA应当在导致非无保留意见事项段中同时提及本期数据和对应数据

11.被审计单位未纠正上一年度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对措施:已书面形式再次向治理层通报 12.沟通的时间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事项,应当在最终完成审计工作前沟通(√)、

对于计划事项的活动,可以随业务约定条款的协商一并进行(√) CPA与治理层沟通特别事项前必须先与管理层讨论(×) 13.补充事项

CPA通常不专门为识别与治理层沟通的补充事项设计程序(√) 14.存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或者限制答复的范围:一般应当拒绝接受委托 15.确定涵

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确定涵-降低发生误解的可能性

取得后任CPA的确定涵-确定工作底稿的目的、范围、责任 16.前任CPA审计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提请被审计单位告知前任CPA(√)

由于不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意见,相关责任由前任CPA承担(×) 原因:后任CPA承担责任

第13章

1. 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责任

舞弊>错误 管理层舞弊>员工舞弊 舞弊=侵占资产 2. 侵占资产

贪污、盗窃、挪为私用和对未收到商品、未接受的劳务付款 案例:向虚构的供应商、员工付款;提供回扣抬高采购价 泄露技术资料、将公司财产自用、出售、抵押 3.评价舞弊风险因素 动机、机会、借口

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承受过度压力-动机 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复杂或不稳定-机会

治理层对财务指标有过高的要求便利-金融行业-动机 被审计单位从事行业的性质提供了作假的便利-机会 4.收入确定存在舞弊风险 不适用业务的具体情况

CPA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5.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指派更有经验、知识和技能地项目组成员 评价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案例:对账面金额较大的存货实施监盘程序(×) 对销货交易的具体条款进行函证(√) 6.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实施的程序

测试会计分录和编制的其他调整(报告期末、整个会计期间) 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存在偏向(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超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重大异常交易(商业理由) 7. 会计分录测试的步骤

了解财务报告流程 确定总体 8. 发现舞弊对审计的影响 重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完整性)

选取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测试会计分录,记录结果

重新考虑此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9. 违反法律法规

不包括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对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 对财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

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就会对财务报表造成影响(×)如100元

CPA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 CPA实施审计程序查出所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原因:审计的固有限制、内部控制的缺陷 10.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防止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也不能期望发现所有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不影响财务报表、故意隐瞒、由法院认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

注册会计师应当基于收入确定存在舞弊风险的假设,认识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0. 实施审计程序 询问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 检查与监管机构的往来函件 阅读会议纪要 实施细节测试

询问诉讼、索赔与评估情况(内外部法律顾问) 11.识别出或怀疑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与治理层沟通(书面或口头) 涉及管理层:向治理层沟通

涉及管理层和治理层:CPA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等更高层级的机构通报

重大影响,恰当反映:无保留意见

重大影响,未恰当反映: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审计范围收到限制: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12.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至少要比涉嫌舞弊的人员高出一个级别(√) 13.如果认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是故意或重大的,CPA尽快与管理层沟通(×)

原因:与治理层沟通 14.沟通要求

治理层,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征询法律意见(不能确定向谁报告) 15.舞弊三角

管理层为满足第三方要求或预期而承受过度的压力-动机 从事行业的性质提供了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便利-机会

第12章 货币资金

1.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现金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的记录(√) 现金保管与现金总分类账的记录(×) 出纳员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及总账(×)

2.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分报告。

3.企业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由总经理授权审批(×)

4.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 5.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 6.监盘库存现金

现金出纳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必须参加,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盘 最好实行突击性的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 库存现金存放部门有两处以上的,应同时进行盘点 7.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注意:零余额账户、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对不符事项做出适当处理 函证注销账户:仍有银行借款或其他负债存在 不函证: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且对财务报表不重要 8.防止员工挪用现金收入-职责分离(预防性控制)

9.证实在临近12月31日已签发的支票是否已登记入账-顺查 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检查当年12月的支票存根和银行存款的日记账 10.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抽查大额现金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评估其是否及时入账(×) 抽查是否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 向开户银行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11.属于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 检查付款的授权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监盘库存现金(×)

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第11章

1.编制存货监盘计划

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认识与评估) 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了解)

是否制定程序、下达指令(复核存货盘点程序) 存货盘点的时间安排

存货的存放地点(金额较大、重大错报风险) 是否需要专家协助 是否一贯采用永续盘存制 附注:实地盘存制:参加

永续盘存制:在年度中一次或多次参加盘点 2.存货盘点的时间安排

注册会计师应当另择日期实施存货监盘,并对间隔期发生的交易实施审计程序

3.存货的存放地点

无法到盘点现场实施监盘的存放地点

解决办法: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考虑重要存货存放地点(金额较大或者重大错报风险) 应当了解所有存放存货的地点

CPA的监盘应当覆盖所有存放地点(×)

提供存货存放地点清单:包括期末存货量为零的仓库、租赁的仓库和第三方代为保管存货的仓库 4.存货监盘计划

评价存货盘点结果的指令和程序 观察盘点程序的执行情况

检查存货(处置情况、计价与分摊)

执行抽盘(对所有的抽盘地点都需要进行监盘) 4.存货监盘的目标

检查存货的数量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存货有无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和短缺等状况

6.观察盘点程序的执行情况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存货监盘日前后存货收发和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和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7.注册会计师在存货盘点现场实行监盘

案例:被审计单位人员完成存货盘点后,CPA进入存放地点对已盘点存货进行检查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能替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定期盘点存货 8.CPA存货盘点的记录和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复印件存在差异

如果盘点记录与存货实物存在差异,只需要被审计单位更正盘点记录(×) 索取全部盘点表并按编号顺序汇总后,进行账账、账实相符(√) 抽盘后将抽盘记录交于公司,要求公司调整存货盘点表(×) ? 注册会计师查明原因,及时提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更正

?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错误的潜在范围和重大程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检查范围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注册会计师可以从2015年1月2日实际盘点数倒推存货2014年 12月31日的期末余额(√) 9.存货监盘范围

对于不纳入存货监盘范围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对于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确定是否已单独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

尽量将难以盘点或隐秘性较强的存货纳入抽盘范围(√) 客户寄存或受托代销的存货: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 委托代销的存货: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

10.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

向保存存货的第三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安排其他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存货监盘 检查与第三方保管的存货相关的文件记录 对第三方保管的存货进行监盘

委托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盘点(×) 11.存货计价-计价与分摊认定

样本的选择(结存余额较大且价格变化比较频繁)-分层抽样法

计价方法的确定

计价测试(如果差异大,应扩大测试范围) 12.存货的时间安排

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确定存货监盘日到财务报表日的存货变动是否得到恰当的记录 13.存货监盘结束 ? 再次观察盘点现场

? 取得和检查已填用、作废和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和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已收回 14.存货盘点的时间安排

CPA应当确定存货盘点日至财务报表日之间的存货变动是否已得到恰当的记录

15.盘点表单的设计、使用和控制

CPA还应当通过预先编号的清单列表加以确定并抽样开箱检查 16.2010年12月31日存货已入库但未收到采购发票(购买方) 问题:存货可以计入公司的存货监盘范围吗?

答案:可以,会计处理:先按估价计入公司的存货,等到收到供应商发票,再做会计调整

17.2010年12月31日收到采购发票,但是2011年1月4日收到货物(购买方)

问题:是否应在年末冲回尚未入库的原材料

答案: CPA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确定原材料所有权相关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到购买方

不能因为年末没有收到原材料就冲减相应存货,可能是在途材料 核心:在途材料或年末未发出存货

18.2011年1月4日收到2010年末的出售的产品-销售退回(销售方) 审计调整:冲减2010年度确定的相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应收账款,相应增加2010年末的存货金额

理由:财务报表报出日前的销售退货属于调整事项

18.2011年1月4日发出2010年12月31日签订的1000件产品销售合同 审计调整:CPA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检查是否满足收入确定条件。

例如相关延迟发货是否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的,客户是否在2010年12月31日已经确定收货但要求寄存在甲公司,并且甲公司是否已经在2010年12月31日单独标明、存放,如果不能满足风险和报酬转移的条件,则应当在2011年实际发货时确定收入 核心:寄存还是不寄存(根据客户的要求)

19.对难于盘点的存货,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收发制度确定存货数量(×)

原因:检查购货交易凭证或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货交易凭证

20.存货抽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有关盘点记录存在认定和完整性认定的审计证据(√)

21.事先就拟抽取的存货项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以提高存货监盘的效率(×)

原因:降低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

22.对于因性质特殊而无法监盘的存货,实施向客户或供应商函证等审计程序(√) 23.存货监盘的目的

针对的主要是存在认定和完整性认定和权利义务认定(×) 原因:可能获取有关存货所有权的部分审计证据

第10章

1.完整性认定

订购单、验收单和应付凭单的连续编号 附注:不同的部门编制请购单

采购部门只对批准的请购单编制订购单 2.业务流程

存货永续盘存—采购信息报告(财务部门编制)—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合同—验收单—供应商发票—采购明细账—记账—付款—编制付款凭证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不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编制 4.认定

审核批准采购价格和折扣的授权签字:计价与分摊 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完整性 检查已签发的支票与应付账款:完整性 检查有无未记录的供应商发票:存在和完整认定 向采购供应商函证零余额的应付账款:完整性 5.未入账负债最相关的实质性程序 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货币资金支出情况 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最相关的实质性程序 供应商提供的月末对账单 6.询问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 固定资产的抵押、投保—管理人员 固定资产的报废或毁损—生产人员 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财务会计人员

7.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但账面价值未进行冲减的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实物

8.记录现金支出的人员不得负责资产保管、有价证券 现金保管

9.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外购的机器等固定资产: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

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审核有关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单据、保险单等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 汽车等运输设备:验证有关运营证件

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 10.应付账款未入账的实质性程序

? 检查财务报表日后现金支出的主要凭证,

? 检查财务报表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定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 针对已偿付的应付账款,追查至银行对账单、银行付款单据和其他原始凭证,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 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存货入库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定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 检查债务形成的原始凭证,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11.采购交易的完整性认定

验收单、供应商发票—应付账款明细账 12.固定资产存在认定

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实物 13.函证应付账款

一般情况下,并非必须函证应付账款 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 函证适合查出高估

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且说明应付金额 14.内部控制: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 15.控制测试: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16.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存在认定 17.采购信息报告与应付账款的计价与分摊认定有关(×) 原因:存在认定

18.验收单、请购单、都需要连续编号控制(×) 原因:订购单、验收单、付款凭单要连续编号

19.核查已签发的支票与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有关(×) 原因:完整性认定

20.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中的付款记录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与应付账款的完整性认定有关(√)

21.会计主管人员审批签字并在所有付款凭证单证和其他原始单据上加盖“核销”印戳-计价和分摊认定(√)

22.检查有无未记录的供应商发票,如果存在未记录的发票-完整性认定 23.审核批准采购价格和折扣的授权审批-计价与分摊认定 24.记录现金支出的人员不得经手现金和有价凭证(√) 25.向采购供应商函证零余额的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 26.向供应商提供月末对账单-完整性认定

27.从连续编号的订购单到相应的验收单-完整性认定(×) 原因:订购单、验收单、供应商发票-应付账款明细账 题目:不能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证实采购交易的完整性认定 28.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足的错报风险 结果:经常发生大额的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第9章

1.销售信用审批

降低坏账风险:计价与分摊

2.收入确定存在舞弊(被审计单位得客户是否付款) ? 能够从第三方取得融资 ? 能够转售给第三方 ? 能够满足特定的重要条件 3.不符事项发生的原因 ? 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 ? 记账错误 ? 舞弊

4. 营业收入发生认定的审计证据(高估、逆查) ? 对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有无收到货)

? 检查相关原始凭证(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和签收单) ? 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销售退回、折扣、期后收款) ? 调查本年新增客户的工商资料、业务活动 5.对应收账款不实施函证 ? 对财务报表不重要 ? 函证很可能无效

6.收到回函后,注册会计师应当验证回函的可靠性 邮寄方式、跟函方式、电子形式 7.邮寄方式

寄回的询证函是否为原件、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寄送为同一份 回函是否直接接送到会计师事务所 询证函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寄出 名称、地址是否一致 8.跟函方式

观察处理询证函人员是否按照处理询证函的正常流程认真处理询证函 确定处理询证函人员的身份和处理询证函的权限

9.电子形式(传真、电子邮件和网站)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电话联系被询证者,确定被询证者是否发送了回函,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被询证者提供回函原件 10、对回函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 ? 本信息从电子数据库中取得

? 本信息既不能保证准确也不能保证是最新的 ? 接收人不能依赖函证中的信息 11.对询证函的口头回复

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被询证者提供直接书面回复

如果仍未收到书面回函,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实施替代程序,寻求其他审计证据以支持口头回复中的信息 12.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 要求对方回函或再次寄发询证函

如果仍未收到被询证者的回应,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13.函证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地址与被审计单位单位有关记录核对 将询证函中列示的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核对 14、被审计单位拒绝审计项目组寄发函证函

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合理性收集证据 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15.银行存款函证

对往来余额、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函证 16.小额差异

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原因:可能由于方向相反的大额相互抵消形成的 17.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计价与分摊认定 18.特定项目抽样

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总体

19.该账户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不存在风险,选取另一样本实施函证,

是否存在不恰当之处

答:存在不恰当之处。函证程序对应的是存在认定,而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应的是计价与分摊认定,无法对应存在认定

20.询证函被退回,原因“原址查无此单位”,已实施替代程序,未发生差异

答:存在不恰当之处。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检查是否存在虚构客户来虚增收入,不应直接实施替代程序

21.信用部门经理签字后的销售单与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直接相关(×) 原因:计价与分摊认定

22.销售发票的单价与商品价目表的单价,销售发票的数量与发运凭证的数量核对:准确性认定 23.职责分离

负责应收账款记账的职员负责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职员不得经手货币资金 在销售发生之前,赊销已经正确审批

企业在销售合同订立之前,应当指派专人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运费、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 24.认定

可能提前确定收入-截止认定 销售发票事先编号-完整性认定

销售价格、付款条件、运费和销售折扣等-计价与分摊 销售交易是否就是入账-截止认定

检查销售发票是否经适当的授权审批-发生认定 检查赊销业务是否经适当的授权审批-发生认定 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余额-存在认定、计价认定 25.与营业收入存在认定相关

检查销售发票是否附有发运凭证、销售单等原始凭证

检查客户的销售单、赊销、发运凭证、销售发票是否经过审批授权 询问是否寄发对账单,并检查顾客的回函档案 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余额

第8章

1.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针对本期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总体审计方案 2.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延长截止测试时间、选取不同的地点、抽样方法等

对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年末余额实施函证(正常审计程序) 3.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的影响因素 ? 风险的重要性 ? 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 采用特定控制的性质(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 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的程度 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

附注: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和报告,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的报告的质量

4.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间的影响因素 ? 控制环境 (强弱) ? 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资产负债表) ? 错报风险的性质(年末虚增收入) ? 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存货审计) 4.总体审计方案 实质性方法 综合性方案

5.总体应对措施—财务报表层次

进一步审计程序—认定层次(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

6.控制测试—两个条件

内部控制—五个方面(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过程、监督和信息系统与沟通)

7.分析程序可以有效测试控制测试运行情况(×) 8.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范围越小(√) 9.特别风险的控制

拟信赖特别风险的控制:每年测试其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不应依赖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来自当年的控制测试

控制在本期没有发生变化,不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每三年至少测试一次

对于不能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在本期无须进行控制测试 对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在本期进行控制测试 9.细节测试

适合认定:存在或发生;计价与分摊 10.实质性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总体复核) 重大错报风险低且存在大量可预期的交易 11.分析程序考虑的因素

特定认定的适当性 数据的可靠性 预期的准确程度 可接受的差异额

12.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CPA应当选择综合性方案进行总体应对(×) 原因:还包括实质性方案 13.应对特别风险(综合性方案)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 (√)

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难于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4.当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主要以控制测试为主,CPA应当有关控制测试有效性的更高保证水平(√) 15.细节测试

总体变异性:变异性越低,样本规模越小 预计总体错报:错报规模越大,样本规模越多 16.控制测试的范围

控制的预期偏差率越高,范围越大

如果预期控制风险很低,则应当实施更多的控制测试 17.自动化控制的测试

是否正在执行自动化控制;测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18.如何考虑期中审计证据(合理延伸到期末)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 19.针对重大账户余额

实施实质性程序(√)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CPA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 实质性程序

20.应对控制环境的缺陷 期末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主要依赖控制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两个条件

第7章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将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2.CPA采用识别和评估控分析程序制风险(×) 3.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程度: 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的重大错报

4.CPA的了解程度低于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得了解程度 5.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之前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如果未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则无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风险评估程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7.参与讨论的成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

8.所有的经营风险都与财务报表重大风险有关(×) 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 9.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

人为判断、人为失误、人为串通、人为舞弊 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人员素质不适合岗位

成本效益原则 不经常发生和可预见的业务 10.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 具备独立性与能力 ? 不存在管理层诚信问题 ? 不存在对业务约定书的误解 11.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情况 就审计业务约定书达成一致意见 12.评价内部控制 设计就是无效的

设计是合理的,但时没有得到执行 设计是合理的,执行是有效的 13.控制活动

职责分离、授权审批、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

14.业务流程层面控制

控制活动、信息系统应用控制、信息系统 15.整体层面控制

控制环境、监督、风险评估、信息技术一般控制 16.穿行测试

如果不打算信赖控制,注册会计师仍需要执行穿行测试 17.特别风险(非常规交易) ? 管理层更多地干预会计处理 ? 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更多的人工干预 ? 复杂的计算或会计处理方法 ? 非常规交易的性质

18.检查性控制合理保证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比较小 ? 数据是完整、可靠的

? 控制对于发现重大错报足够敏感 ? 发现的重大错报都将被纠正

19.项目组内部讨论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20.项目组的关键人员应当参与讨论 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不应该参加 21.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分析师报告、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竞争对手) 22.监督

持续的监督活动(相应级别的员工复核业务流程)

对内部控制的专门的评价活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人员) 23.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

检查、询问、观察、穿行测试(√) 分析程序(×)

24.CPA在了解内部控制时,实施的审计程序 了解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 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

记录了解的内部控制(√)

寻找内部控制运行中的缺陷(×)-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5.在风险评估程序中,在确定控制活动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

一般不采用分析程序

26.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与财务报告相关 27.CPA应当在所有审计项目中了解内部控制(√) 28.内部控制无论如何有效,都只能提供合理保证(√) 原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29.整体层面控制

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 集中处理

期末财务报告流程 针对关键经营风险的政策 30.对内控的初步评价 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否有效 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是否信赖控制且实施控制测试

第6章

1.识别特征

应收账款信用授权控制测试:债务人名称、销售业务发生的时间 应收账款计价和分摊测试:账龄

系统抽样:样本来源,抽样起点和抽样间额 2.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 项目组成员 ? 经过授权的人员 3.专业人士应了解的内容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会计事务所内部或外部具有审计经验的人士 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重大职业判断 4.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合理了解

审计过程 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审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5.审计工作底稿不包括

财务报表草稿、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案 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 作废的文本 重复的文件记录 6.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间(事务性) 删除或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审计证据 7.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目的 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 提供证据

8.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归档后的变动)

第5章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实质性分析程序(运用最广) 细节测试 穿行测试 控制测试

授权控制的检查-人工控制 2.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 存在与发生 准确性 完整性 3.自动化信息系统 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 自动控制不容易被绕过

4.CPA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和访问限制 5.手工会计控制(顺查和逆查)

6.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和报告,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

7.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目标、概念没有发生变化

8.当被审计单位采用高度集成化的信息技术系统时 审计工作:了解和评估信息系统环境

第4章

1.风险评估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2.审计抽样

控制测试—留下了轨迹 细节测试 3.PPS和控制测试 —不需要分层

4.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受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影响 5.影响审计效果(把坏人当好人) 信赖过度风险 误受风险

6.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因素 总体不适合测试目标 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 选择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 未能适当的评价审计发现的问题 7.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属性抽样—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细节测试 非统计抽样

设计得当,可以得到与统计抽样相同的效果 无法精确确定抽样风险

8.CPA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9.CPA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特定项目、审计抽样 10.定义抽样单元

实物项目和货币单元(一份文件、一个记录) 11.测试期间

测试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2.CPA在评估风险时对相关控制的依赖程度-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13.选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非统计抽样

14.审计抽样的控制测试的结果不适当 扩大样本规模 修改相关实质性程序 测试替代控制 15.PPS

无须考虑变异性,不需要直接考虑标准差 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 错报金额不能超过账面价值 不适合测试低估

16.注册会计师不可以随意更换样本项目,否则会破坏样本的随机性 17.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丢失凭证的原因,除非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恰当执行控制,否则视为控制偏差 18.PPS的条件 总体错报率≤10% 总体金额≧2000个 错报金额不能超过账面价值

当总体中错报数量增加时,通常情况下,PPS抽样的样本规模将大于传统变量抽样的样本规模

PPS允许某一实物单元在样本中重复出现 19.分层的目的

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减少样本规模 20.非统计抽样可以量化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适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审计程序(×) 所有变量抽样均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

审计抽样不适合询问、观察和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

21.即使样本没有出现错报,CPA也要按照规定估计总体中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最大错报金额,不能基于样本中不存在错报就直接认定抽样总体中不存在重大错报 22.定义总体

单个重大项目:存在特别风险或金额较大: CPA对单个重大项目逐一实施检查 单独测试的所有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 增加单独测试的账户可以减少样本规模 23.定义抽样单元

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一个记录 24.不构成错报

客户在函证日前支付,被审计单位在函证日后收到的款项 误登明细账

被审计单位自己发现且已在适当期间给予更正

第3章

1.分析程序 评价财务信息

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实质性程序—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总体复核—一致性

2.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做法:CPA应当重新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否恰当,以前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要追加审计程序 3.不符事项

? 存在错报或潜在错报

? 不存在错报:时间安排,计量或书写错误 4.消极的函证方式 重大错报风险为低水平 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5.向被审计单位主要供应商函证,即使记录显示应付账款为零,相对于选择大金额的应付账款进行函证,这在检查未记录负债方面通常更有效果

原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6.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相关性(特定的审计程序、某一特定的认定、同一认定) 可靠性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7.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证据的质量

CPA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8.财务报表的基础

会计记录的信息+其他的信息

9.银行对账单比银行询证函更可靠(×)

原因:都是外来证据,但是询证函是注册会计师直接寄出的

10.如果被询证者是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则更适合采用函证程序(×) 11.函证应收账款,其目的是证实被审计单位账面已记录的应收账款计价是否正确(×)—适合存在认定、权利与义务认定 函证用来测试高估—存在认定

12.检查审计客户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 —存在认定

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计价与分摊 13.被审计单位的生成信息的考虑 获取准确性、完整性的审计证据 评价信息是否足够详细与精确 14.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考虑 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 获取审计证据对成本的考虑

15.在函证应收账款时,询证函中可以不列出账户余额,而是要求被询证者提供余额信息—应对低估风险 (100-200) 16.函证银行账户

零余额账户、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往来账项的账户

17.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8.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询问、观察、检查和分析程序相结合 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CPA一般不用分析程序

CPA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个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

第2章

1.审计的前提条件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2.如果管理层、治理层不认可其对财务报表相关责任 不能承接审计业务 3.总体审计策略

审计范围、审计方向、审计资源、报告目标、时间安排与沟通的性质 4.审计方向 重要性方面、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指导、监督和复核 5.运用实行执行的重要性的作用‘

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与范围(√) 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与范围(×)-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在运用重要性之前 6.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考虑的因素

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风险评估程序)-内部控制、项目总体风险等 以前错报的性质和领域

以前错报对本期错报的预期(CPA) 7.75%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 连续审计项目 以前审计调整较少 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8.指导、监督和复核 审计领域 重大错报风险

专业胜任能力和专业素质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9.明显微小错报可以不累积(√)

10.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特定项目

单独披露业务的特定方面 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 11.未更正错报

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1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

单个金额低于重要性,但是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超过重要性,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金额)

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性质)

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性质) 13.修改重要性水平

被审计单位在下一个年度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审计的时间预算重新调整(×) 约定的审计收费发生变化和(×) 14.基准

盈利水平稳定: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盈利和亏损交替发生: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 15.审计业务变更

环境的变化对审计业务的影响(PEST)(合理理由) 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合理理由)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非合理理由)

第1章

1.审计的含义

CPA应当独立于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 CPA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CPA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增强除管理层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2.审计业务与审阅业务 积极方式与消极方式 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消极保证:低于高水平的保证 3.审计业务三方关系

管理层可能是预期使用者(√)

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个企业(√) 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 4.审计的总体目标 合理保证不存在重大错报

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并与治理层管理层沟通 5.存货完整性认定(顺查)

存货实物—存货盘点记录、存货的移动情况、再次观察盘点现场 6.应付账款的完整性认定

取得供应商对账单,与财务记录进行核对 向供应商发送应付账款询证函

结合存货监盘监盘程序,检查财务报表日前后的存货的入库情况 检查应付账款财务报表日后的贷方发生额的变动情况 针对财务报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和有关付款凭证 7.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直接向第三方询证 利用专家的工作评价真伪 质疑管理层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