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来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剖析了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方面一些不当之处;对如何改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出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中国社会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由于多种媒体的发展,他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了;由于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孩子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了??这一切使今日的孩子遇到了许许多多过去孩子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一切也使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无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随着接触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发现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些情况,我总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呢?现在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找到这些答案,也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我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二、主要概念、范围 1、家庭
日本学者森冈清美先生给家庭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家庭,就是以夫妇、亲子、兄弟等少数的近亲者为主要成员,由成员间深厚的相互感情联系结成的、最初的社会福利之间的集团”。
2、家庭教育
参照迄今为止的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现代家庭教育的概念做以下定义:
⑴现代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实施的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教育与影响的过程。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年长者对年少者,年少者对年长者,不论是否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促进人的知识、智能、体力、影响思想品质,使人的知识和身体发育,相互影响起作用的都是家庭教育。
⑵家庭教育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动态关系。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具有双重性。一般来说,年长者对年少者进行的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面,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相反,年少者对年长者所实施的教育也可以转化问主要方面。也可以说是家庭成员中间互相学习的过程。
⑶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既是日常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⑷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技能等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和反映时代的特征。
⑸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三、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天的儿童是21 世纪的主人,对儿童的自下而上的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 %儿童(14 岁以下) 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项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至关重要地影响。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现今的家庭教育,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但也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
为上的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㈠父母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的错误
一个儿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父母则是其进入社会的领路人,因此,父母是否赞同常规的价值观念,是否实施正确的社会行为等,对孩子长大后能否适应环境有很大影响。1、如果父母本身有反社会倾向,如对现实严重不满,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经常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必然在孩子幼小心灵里潜移默化产生反现实社会的欲望;2、父母常在孩子面前称赞某些不良行为,使儿童在一种认可不良行为并把它作为恰当的行为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㈡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将来应当成为何种人才的期望,对孩子的发展或者说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无影响的。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会不自觉地将其所期望的社会角色强加到孩子身上,而不脚踏实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承受力去考虑。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父母们在孩子们的身上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解来干预孩子们的自然发展,想先验地建立孩子们的生活。”
㈢不健康的家教方式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到大,父母给孩子的是无限的爱。俗语说“家庭是爱的学校”,但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爱、认同和温暖,就会把孩子推向情感不健全的深渊。
1、专制式家教。在中国的众多家庭里,仍遵循着“严是爱,宽是害”的传统信念,望子成龙心切,父母要求儿女的言行必须按成人意志行事,稍有“越轨”轻则训斥,重则体罚。生长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极易产生恐惧和对立。这种教养态度易导致儿童逆反心理的发展和人格异常。
2、放纵式家教。父母关爱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血缘亲情关系,父母的爱往往容易走极端,特别是当代中国的“421”结构家庭,孩子成为呼风唤雨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娇宠、放纵,其结果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父母为他们排除了生活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和困难,以至使他们对学校、同学、人际关系、现实缺乏恰当的认识。这些娇惯
出来的孩子,许多到中学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妒忌、攀比成性。有的孩子对遭受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应付方法,当他们进入社会后,由于得不到像在家庭那样的关怀和爱护,不断受到挫折,因而会觉得自己被别人忽视或受到轻视,自卑感和绝望情绪会油然而生。放任是父母对社会和子女的失职。
3、疏忽式家教。通常是指父母对孩子明显缺乏责任感,无法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管理和照顾。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年轻父母工作忙,压力大,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更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有的把孩子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的雇保姆照顾生活起居。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一定会长大成材。其实这种盲目的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是很危险的。
4、反复无常式家教。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或是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一表现为父母双方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相互矛盾,不能协调,再者,父母一方的教育方式或实践是相互矛盾的,时而非常严厉,时而又娇惯、放纵,同一行为今天允许,明天则可能被禁止。许多研究均表明,孩子日后的行为方式与儿童期的反复无常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5、专制———放任式家教。这种教育方式是指,在物质需求上对孩子放任,而在学业上却极端专制的家教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物质资料已极大丰富,加上只有一个孩子负担相对较轻,因此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使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对孩子的要求也就越严格和苛刻。
㈣隔代抚养负面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纵容、包办代替、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的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为所欲为、骄横跋扈;胆怯、孤僻、不善社交、合作性差;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进取心、创造性、责任感差,缺乏独立人格等等。祖辈们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感情大于理智,具有“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他们本着一定的补偿心理,不愿让孙辈们再吃与自己同样的“苦”。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布雷萧在其畅销书《家庭会伤人》中写到:一个人成年
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便与教育方式这一家庭规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我国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孩子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到一代人在民族进步与繁荣中的作用,毫无疑问其重要意义为全社会及每个家庭所认识。当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素质不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还是薄弱环节,远未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造成家庭教育所在问题的原因足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㈠社会变化的结果 1、家庭的交流合作减少;
2、家庭成员间亲密和信任关系降低; 3、孩子的成长缺少了亲属关系网络的支持。
㈡家庭条件的影响
1、家庭富裕给孩子带来了依赖性; 2、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3、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 ㈢家长素质的制约
1、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家长修养太低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五、改善家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㈠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1、家庭教育应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聪慧的智力和各种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家庭教育要面向未来,重在夯实基础。我觉得幼儿期家庭教育的着力点首先应该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
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家长应把握住孩子可塑性最大的幼年时期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就为孩子夯实了做人、成才的基础,这比教孩子识字、数数重要得多。
3、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㈡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的“战争”影响孩子的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㈢在生活中进行非智力因素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要给孩子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应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再者,培育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适度地施以 “挫折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具备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㈣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
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并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㈤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意义重大。
㈥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由于近年来终生学习的理念正在深入千家万户,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明智选择。在学习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亲子之间能者为师,家长不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交流、分享。研究表明:在学习氛围浓厚、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㈦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1、充分发挥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指导作用。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2、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家庭教育。
父母应该利用有关书籍、电视、广播、报刊学习知识,在遇到教育上的疑难问题时,通过媒体或咨询热线向专家请教。
3、广泛开展社区亲子教育指导。
充分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发动社区有关单位人员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根据家长需要,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开设亲子教育宣传专栏、咨询热线和家庭辅导站等,还可以利用社区中托幼机构的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以创造一种集咨询与教育为一体、游戏与指导融合、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亲子同乐的新景象。
总的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不少的家长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现代家庭为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是唯一出路。即家庭教育应适应社会变革,优化家庭教育,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基于此认识基础上,运用适合孩子成长成才规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能使现代家庭教育活动奏效的。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才能让千百万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二版。
2、周宗奎编著:《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于凡主编:《中国孩子缺什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4、杨冰编著:《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5、晨曦主编,朱萍编译:《世界一流的内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海潮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6、缪建东:《家庭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五版。 7、马慧娟等:《面对新世纪,父母该给孩子什么》,2000年第一期。 8、乐善耀主编:《让孩子健全人格》,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幼儿园 周琼瑶
200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