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2单元)(解析版) 下载本文

C、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D、2N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8.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 B.矿泉水 C.海水 D.蒸馏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项正确.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20.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 A.16克 B.16 C.

×16千克 D.12×16×1.993×10﹣26千克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

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设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x,则

=16,x=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并能灵活

×16kg≈2.657×10﹣26kg.

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小明在厨房里看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项正确.

C、“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而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纯净物

C.生活中可通过蒸馏降低水的硬度 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A、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B、根据冰是固态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肥和农药在农业上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是工业上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如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扬州对于碘缺乏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碘缺乏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5.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据此结合水分子的构成、原子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写出下列分子的化学符号:

(1) H2 ;(2) H2O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表示的是1个氢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的是1个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图中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表示的是1个氢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

(2)图中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的是1个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 故答案为:(1)H2;(2)H2O.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分子、原子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表示 (1)氧单质 O2(合理即可) (2)一个氯离子 Cl﹣ (3)两个硫原子 2S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氧气是一种氧单质,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解答】解:(1)氧气是一种氧单质,其化学式为:O2(合理即可).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一个氯离子可表示为:Cl﹣.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可表示为:2S.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1)O2(合理即可);(2)Cl﹣;(3)2S;(4)A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