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 - 考试题(A卷)答案 下载本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春季学期

课程号: 0102011

《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⒈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⒉准平原:在岩石圈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高差较大的地表在表层作用下,通过“削高填低”,使得地势变得相对平坦,这种地貌就叫准平原。

⒊大地水准面: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的理想固体地球表面。 ⒋地温梯度: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⒌岩浆作用:地下岩浆沿软弱带向上运移或喷出地表的过程。 ⒍震中:震源在其正上方的地表投影位置。

7.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

8.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形成的纽带关系。

9.球形风化:有裂缝的岩石块体棱、角先风化,并逐渐圆化,层层剥落,形成圆形或球形的形态。 10.节理: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从地表到高空,大气圈可分为5层,即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暖层 和 散逸层 。

2.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 包气带水 、 潜水 和 承压水 。 3.海水的运动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和 浊流 等类型。

4.支持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有 大洋中脊扩张带 、 贝尼奥夫带 、 转换断层 、 大洋地壳的新认识 等。

5.地壳中元素按照克拉克值从大到小,位于前4位的依次是 O、 Si 、 Al 、 Fe 。 6.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大西洋大陆边缘的地貌单元包括 大陆架 、 大陆坡 和 大陆基 。 7.中心式火山喷发可分为 猛烈式 、 宁静式 和 递变式 等3种类型。 8.地磁场是由 基本磁场 、 变化磁场 和 磁异常 组成的。

第1页(共4页) 2012年4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春季学期

9.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见到的褶皱构造是 斜歪褶皱 和 平卧褶皱 等类型;沉积岩有 砂岩 、 泥岩 和 石灰岩 等种类。

10.全球岩石圈12大板块中,以大陆为主的板块 欧亚版块 、 北美版块 、 南美版块 、 非洲版块 、 南极洲版块 和 阿拉伯版块 。

三、选择题(单选题,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15分)

1.形成砾岩的成岩作用方式最有可能的是( B )。

A.重结晶作用和分异作用 B.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 D.球形风化和胶结作用 2.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作相对水平运动,该断层称为( A )。

A.走滑断层 B.正断层 C.逆断层 D.斜向滑动断层 3.在下苇甸-军庄地质剖面上,观察到具有隐晶质结构和杏仁构造的岩浆岩是( B A.板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4.古生代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D )。

A.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B.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C.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D.包括A和C共6个纪

5.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区别是温度变化,后者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C )。

A.不变 B.降低 C.增加 D.说不清 6.生态系统指的是( C )。

A.同一物种的总和 B.所有生物体的总和 C.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和营养级

7.太阳系主要由1颗恒星和8颗行星构成,其中( B )为类地行星。

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B.水星、火星、地球、金星 C.木星、地球、火星、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木星 8.下列地质现象与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无关的是(D )。

A.推移 B.河床 C.冲积物 D.载移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石英的硬度大于长石 B.方解石的硬度大于小刀 C.长石刻不动石膏 D.小刀的硬度小于萤石 10.关于地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第2页(共4页))。

2012年4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春季学期

A.总体说来,震级越大,烈度不变 B.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说不清楚

C.总体说来,离震中越远,震级越来越小

D.大致说来,离震中越远,烈度越来越小,而震级是不变的 11.下列地质现象哪个属于由岩石变形产生的地质构造( B )

A.解理 B.断裂 C.空隙 D.海沟 12.酸性岩浆的粘度与基性岩浆的粘度相比:( A )。

A.前者大 B.前者小 C.前者有时大,有时小 D.两者大致相等 13.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 D )。

A.溶洞 B.V型谷 C.终碛堤 D.U型谷

14.两板块作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 C )。

A.板块碰撞带 B.板块分离边界 C.板块俯冲带 D.转换断层 15.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被风化的是( D )。

A.碳酸盐类 B.硫酸盐类 C.硅酸盐类 D.卤化物类

四、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圈是指在软流圈之上地球部分,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 )

2.深成侵入作用的侵入深度>3km,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 ? ) 3.太阳通常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 ) 4.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 )

5.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 ) 6.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化学方式为主。( √ )

7.水对岩石圈表层地质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削高填低。( √ ) 8.地球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 √ )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 )

10.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在地表上岩石,由于温度、大气(包括气体、水)和风等因素,还有生物的参与,被破坏、分解的过程。( ? )

五、问答题(35分)

1.简述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6分)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1分),地层层序律的概念(2分)和用斜层理等沉积构造来对地层层

第3页(共4页) 2012年4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春季学期

序的判别(1分),化石层序律的概念(2分)。 2.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6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划分依据是地震波资料,根据以此确定的地震波速不连续面来划分(2分);主要有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1分),并以此划分出地壳、地幔和地核(1分);另外,在地下60-250公里的上地幔内存在一个地震波速的低速层(1分),被解释为软流圈,其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部分被称为岩石圈(1分)。

3. 简述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及与岩石圈垂直变位的关系。(8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地层的接触关系的概念(1分),可分为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接触关系类型(1分); 整合接触关系的概念(1分)及其反映岩石圈缓慢下降的关系(1分);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概念(1分)及其反映了岩石圈曾经历一次显著的隆升和下降过程(1分);

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概念(1分)及其反映了岩石圈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和隆升,然后再下降的过程(1分)。

4.根据下苇甸和丁家滩的野外地质观察,试论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搬运和沉积作用)及其地质现象。(1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下蚀作用的概念(1分);在下苇甸观察到的经下蚀作用形成的“V”型横剖面河谷形态(2分);通过向源侵蚀作用河谷向源头加长(1分);河谷下蚀作用有个极限,即是侵蚀基准面(1分)。

2.侧蚀作用的概念(1分);在下苇甸观察到凹岸被侵蚀,变陡后退,其侵蚀点位于凹岸弧顶的下方(2分);同时河谷变宽,河床变湾(1分)。

3.在下苇甸,经河流搬运,砾石的扁平面倾向上游,并呈叠瓦状排列(2分)。

4.在下苇甸,河流的沉积作用发生在河床底部和凸岸,前者主要为砾石,次圆状(1分),后者具有二元结构,层理发育,并有一定的分选(1分)。

5.在丁家滩小山坡上,见到古河流的冲积物(圆度、分选性、层理构造和二元结构等(1分),以及永定河河谷形态和三级阶地(1分)。

第4页(共4页)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