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手,以便多次服务,获取服务费,使得公司外部技术支持欠缺。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数据往往是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主要表现在:首先,系统密码被非法窃取、解用,致使企业银行存款账户资金被转移;其次,网络传输中,企业结算资金面临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侵袭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遭受到舞弊行为而造成企业严重损失。

四、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理念,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小企业实现电算化,不但要在物资上作好准备,也要在思想上作好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变观念更重要。首先,应在企业领导层取得有力的支持。高层管理人员的关心和支持是顺利实现电算化的最重要条件。其次,要克服员工的抵触情绪。因为电算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工作中的变革,这意味着许多人将不得不改变长期以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有些人会因为害怕难以胜任工作而深感不安,有些人对新工作很不适应,有些人则害怕自己的权威受损或秘密泄露,这都会造成电算化过程中的巨大阻力。要克服这些阻力,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通畅的思想沟通机制,认真贯彻管理层实现电算化的决心,并让相关人员真正认识到实现电算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不仅能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二)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工作

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往往是不规范的。因此,在从手工账向电算化的过渡过程中,做好相关的转换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该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局限,实行电算化后,从事电算化的人员常常身兼数职。因此,重新考虑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为此,中小企业应该适当地向软件商和相关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二是做好数据的转换工作。

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的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却忽视了这一部分工作。做好数据转化工作,首先应该判别原有数据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对于因为中小企业原有会计系统缺陷等原因造成的非真实和非相关数据,就没有必要进行数据转化,因为此类数据无益于提高新系统的作用。在进行实际转化工作时,应该注意数据的类型、格式和输入的完整性、准确性。

(三)组织岗位培训,取得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往往只重视软件、硬件的购置和安装,不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而实际上,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落后,因而更需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因此,组织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让相关人员掌握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运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意实效,不搞一刀切。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应遵循自愿的原则,对于中小企业初步实行电算化的单位,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培训考取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账务审批的同时审查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

取得技术支持是中小企业应进行的重要工作。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内部的技术支持部门和充足的技术支持人员,因此,寻求外部支持,建立稳固的外部支持联系是很重要的。方式是:在购买软件时与软件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即在安

装调试过程中不但要有技术人员在场,在软件运行几个星期后,还要请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在软件运行出现问题或是企业对软件提出新的要求时,也要及时请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指导。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工作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和加强审计监督等。

1.实体安全控制

实体安全涉及到计算机主机房的环境和各种技术安全要求、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贮体的存放和保护。计算机机房应该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机房应配有空调和消防设置等。对用于数据备份的磁介质存贮媒体进行保护时应注意防潮、防尘和防磁,对每天的业务数据备双份,建立目录清单异地存放,长期保存的磁介质存贮媒体应定期转贮。

2.硬件安全控制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同时,为防万一,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此外,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UPS(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

3.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两类。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行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从而保证会计系统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和破坏。制度控制包括组织控制、开发和操作控制、档案资料控制和系统维护控制等。程序控制是靠软件本身尤其是会计系统软件来实现的内部控制机制,这种内部控制机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程序控制一般由数据输入控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输出控制等组成。

4.软件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