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文综考试地理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3、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 变质 冷凝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 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 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 29 -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 其它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褶皱 基本形态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貌表现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 潜水、承压水 (图4.21要会判断)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雨水 冰川融水 汛期时间 雨季(我国为夏秋) 夏季 影响因素 雨量 气温(冬季断流) 在我国的分布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动态水: 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 其它 备注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顶部:油、气 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 向斜槽部:水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 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 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5、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 30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2)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6、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7、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1)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2)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 31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8、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海洋污染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污染 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 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9、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2、防治污染 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来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