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2、 干扰电离层,影响短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波通讯 3、 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5、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1)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2)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7、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8、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1)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2)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3) 周期:1个恒星年
(4)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5)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 21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1)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考题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D 2 4 CA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
- 22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图1 图2 (1)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 (2) 自转和公转方向 (3) 日期及节气
3 1 B (4)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5)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6)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
(7)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8) 公转速度的变化 (9) 能联系的知识点: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第二单元 大气
一、考试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 23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 越高越低 气流状况 对流 其它特征 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 平流层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 24 -
与人类关系 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