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文综考试地理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 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 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优良的天然牧场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 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 种植业 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商品农业 澳、新西兰 密集农业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 市场广大 交通便利

- 37 -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4、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原料指向型工业 典型工业部门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相关特点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 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5、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2)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3)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化工厂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 38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1) 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 (2) 工业集聚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

(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 代表工业区 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部门 工业地域特点 传统工业区 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 原料、廉价劳力 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 产品特点 生产规模 科技人员比例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发费用 发展类型 重、厚、长、大 大 低 慢 长 低 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

- 39 -

轻、薄、短、小 小 高 快 短 高 技术密集型 新兴工业区 美硅谷;中关村 人才、环境、交通 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分散为主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1)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2)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 (3)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1) 地形: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 (2)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 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 (3) 河流:

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 上海、广州——河口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社会经济因素: (1) 自然资源:

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2) 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