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去氢处理:
氢脆的敏感性随紧固件的强度增加而增加,对10.9级及以上的外螺纹紧固件或表面淬硬的自攻螺钉系列类零件已经带有淬硬钢制垫圈的组合螺钉等在电镀后8小时内应进行去氢处理,其工艺如下:
在烘箱或回火炉中加热190——230℃,保温240分钟或以上,空冷。 4.6 薄钢板,尤其2mm厚的冲压件,渗碳层深的严格控制: 渗碳层深必须按其图纸要求控制,绝不允许大于0.4mm。 4.7 PPAP对热处理的要求:
做零件PPAP(以工序秩序)时,必须做零件热处理PPAP(以工序秩序)。 PPAP对热处理的要求包括:
4.7.1 原材料要提供质保证书,实物摆放整齐、标识清楚,下料前有原材料与零件材料核准记录。
4.7.2在热处理前必须对半成品零件材料与技术要求进行明显标识。
4.7.3必须完成《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制定,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及时如实填写《生产记录》、《操作记录》。
4.7.4按《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要求提供零件质量检验记录。 4.7.5对零件质量检验记录的原始资料标识存档,保存有效期为2年。 4.8 对热处理生产的控制方式:
4.8.1必须按《热处理作业检验指导书》要求,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及时如实填写《生产记录》、《操作记录》,且将热处理设备仪表记录纸、《生产记录》、《操作记录》及零件质量检验记录原始资料保存2年,以备零件质量问题发生时追溯。 4.9 热处理变形后的矫正:
零件经热处理后引起弯曲或翘曲变形超过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范围,必须校直;具体校正方法如下:
4.9.1 冷态校正,方法如下:
(1)冷压校直法:最常用的校正方法。
零件呈“C”状变形,使弯曲凸起部位向上,下面两端各放一个“V”型铁,在凸起部位上方施以静压,可造成适当的反向弯曲,静压力去除后,可使变形矫正过来。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低于HRC35,以及渗碳(或碳氮共渗)、渗氮(或氮碳共渗(软氮化))或感应淬火的硬化层小于零件直径或厚度的1/5的钢件。
Page 17 of 18
同时,要求渗碳(或碳氮共渗)、渗氮(或氮碳共渗(软氮化))或感应淬火件校直后进行去应力处理,其工艺为:在烘箱或回火炉中加热150——160℃,保温60分钟或以上,空冷。
(2)冷态正敲(正击)校直法:与冷压校直法原理基本相同,但施加外力是冲击方式,一般可用锤击。
(3)冷态反敲(反击)校直法:在室温下,用高硬度的锤子,连续敲击变形钢铁的凹处,敲击使钢件产生小面积塑性变形,凹面伸长,使变形矫正过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硬度大于HRC50的淬火件。 4.9.2 热态校正,方法如下:
(1)热压校直法:与冷压校直法原理相同,对难冷压校直且易断件整体加热或在受力最大部位进行局部加热至200℃再进行热压校直。
(2)局部烘热校直法。在钢件凸起部位用氧——乙炔慢慢烘热,使淬火马氏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凸起部位收缩,从而使变形矫正过来。
(3)热态反敲(反击)校直法。敲击变形凹面,使凹面产生塑性伸长,把变形校正过来。 4.9.3 淬火压床校正:为了使零件(如轴承套圈)淬火冷却时减少变形,应放在淬火压床,使冷却时限制零件变形。
4.9.4 回火压床校正:对薄片零件(如割草机刀片)应放在压模中夹紧回火,达到校正目的。 4.10 现场管理
质量负责人对零件热处理质量负全面责任,应对生产现场不合格品(批次)管理,作标识(让步放行/返工/报废)以防止不合格品(批次)流入下道工序,造成热处理质量问题。
五、技术与工艺文件资料要求:
1.零件图纸消化:
零件原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产品零件的工作条件(所受载荷类型和大小、工作介质、环境等)和失效形式选择,同时考虑到零部件的结构形状(防止畸变开裂)、热处理工艺及加工工艺性能。
对零件图纸进行理解,具体要求如下: (1) 原材料要求(牌号、规格等)。
(2) 热处理技术要求(包括硬度、渗层、金相组织、脱碳层、力学性能等)。 (3) 产品结构分析(预防畸变和开裂)及服役条件(可能引起的失效形式)。 (4) 加工流程合理制定。
Page 18 of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