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1)本质是: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2)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3)如何调节: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20. “物理学已经证明,物质是一组微分方程,因而是一组非物质的实体”,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答:这一段论述说明: (1)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2)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组成的

(3)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即非物质是不能组成物质的

这一段论述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将物质看成一个一个微小的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无限分割,无限分割的每一个部分容易被我们所研究。

但是这一段论述的最大错误在于物质可以无限分割这个论点上,由于这样一个机械的经典的论点,人们普遍将物质、能量都看成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的微积分方程,但是事实是物质分到夸克后好像就不可以再分下去,能量也不是连续变化的,在量子力学中的能量是一分一分的,能量最小单位是hv。这个论点只是反应了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时的分解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时的研究提供了模型。

21.自然科学发展如何冲破机械论自然观(形而上学)?

(1)细胞学说探讨了生命起源,暗示了物质内部的无限可分,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定律,解开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的规律;达尔文进化论解答了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2)近代科学发展很明显,它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并建立了严谨的科学。古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建立是因为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的落后,不能解释众多自然现象的内在本质,从而导致了形而上学的产生。近代科学有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对自然的认识也有了从以前的表面切入到并接近物质本质的突破。另外近代的众多科学大发现从各个角度证明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认识,所以这种取代时具有必然性的。

22.人类新进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与传统生物进化有何不同? 答:(1)夸克与轻子就是目前认识到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从层子—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的发展过程成为物理进化。由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的发展过程成为化学进化。

由生物大分子—单细胞生物—植物、高等动物—人类的发展过程成为生物进化。

(2)人类有感觉、思维、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形态的社会进化。21世纪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最新的物质形态将是人造生命的诞生。物质世界的形态是多样的,但这些物质形态又统一于它们唯一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四)辩论题

正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反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五)案例题

案例一 物种的灭绝

(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时四十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一千五百万次记录。结果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有百分之二十八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1、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2、 从这个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案例二 一次性筷子的启示 《环球时报》2004年4月2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日本“掠夺”中国森林 一次性筷子96%来自中国》的文章。驻日本特约记者田刚称,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其中从中国进口的一次性筷子占全部进口量的99%。这就是说,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

同时,在日本每位顾客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都不会被扔掉,而是有专人负责回收,然后卖给造纸厂。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日本王子造纸公司一个工厂的统计显示,该厂每年回收一次性筷子的数量高达1.2万公斤左右。日本还将不能用于生产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问题:

1、 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2、中国大量生产和出口一次性筷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3、日本进口一次性筷子,是否构成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三、科学篇

(一)概念部分:

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又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社会化事业。

机遇:机遇就是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比较分类

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

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假说:即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即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

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

分析综合:分析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要素、方面、环节、过程片段来进行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客观对象的各部分、要素、方面、环节、过程片段在思维中联接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

科学划界:是一个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科学划界就是为科学划定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放映,是通过判断、推理来表达事物一般关系、基本规律的基本单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

科学解释

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发现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 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它具有历史性、指向性和可解性的特点。

科研选题: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就是对经验到的客观事件作出的个别、真实、精确而系统的描述。 直接观察: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间接观察: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定性观察:指对研究对象进行性质和特征方面的观察。 定量观察:指对研究对象进行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方面的观察。

科学抽象:科学抽象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或客观世界的一般关系进行概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作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思想模型:思想模型”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它可以借助物质模型和用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建立“思想模型”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认识、深化和高度抽象的过程

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类似或同

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移植方法

归纳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归纳推理,它有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两部分构成。

演绎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其主要形式是以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的所谓“三段论”。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放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

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信息方法: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

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控制方法 科学推论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分析与综合渗透的研究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系统方法、原理和技术等研究。

黑箱方法:黑箱又叫黑箱系统,是指内部要素和结构尚不清楚的系统。黑箱方法简言之就是通过探索系

统功能而推测其结构的方法,即着重考察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因果联系和运动规律。

判决性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一般指能决定性地判决相互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

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有相对的、暂时的、局部的判决作用,但是最终的、一劳永逸地宣布证实一个理论而否认另一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存在。

科 学 史: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这个词跟“历史”(History)一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

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后者有时也称“史学”或“编史学”(Historiography)、“科学史学”或“科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非逻辑思维 科学观察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

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功能模拟方法

(二)判断题

1. 按照科学问题的定义,“脚气病的病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严格来说不能作为科学问题。

2. 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

错误。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正确的,但它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假设就是人主观设定的,至于它是否客观,现在还不知道。

3. 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错误:我个人认为“观察领域和准头脑是不划等号的”笼统的说观察领域也很广泛的,它所要求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宏观的大到微观的,正所谓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有运动的又静止的。

4. 逻辑思维必须遵守固定的逻辑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

正确。逻辑本身没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不是逻辑,而是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三)思考题

1. 试比较科学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

2. 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价?

20世纪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三种模式,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科学理论发展观,即: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与社会历史观。

3. 试评述不同科学哲学学派的划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