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 施工准备及总体部署
一、方案编制依据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围护施工图、总平面布置图。 1.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
(7)《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YBJ225-91) (8)《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DGJ08-116-2005) (9)《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12)《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4)《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以及现行国家及上海市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
1.3国家及上海市颁布的其它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规定。 二、技术准备
2.1熟悉了解和审查施工图纸及其设计文件,在此基础上搞好施工图设计交底。了解和审查图纸要弄清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为便于贯彻实施,审查时还应对图纸是否存在错误、不明确或疑点进行检查,归纳后通过设计交底会议向设计单位提出,以求得更正、明确和意见统一。
9
—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对图纸检查的重点:检查图纸是否完整有效;技术参数、平面尺寸、标高数据图面反映是否清晰或有遗漏;图与图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图纸要求的做法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是否可行;建筑框线现场实际施放及其与建筑红线关系是否和总平面图一致。
2.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由项目工程师向参与施工及管理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机组班长进行交底。交底后将项目工程师签署的技术交底文件交技术组、施工员、质量员和各机组班长留存,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同时,施工员应在施工前按工序和操作要点向各机组成员再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时重点应注意:交底要讲解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交底必须贯彻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工艺标准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要求。 三、施工设备、材料准备
3.1根据工程需要,提前做好施工用机械设备的计划报批和调拨工作,于开工前五日安排和组织调运进场。工程施工人员应责成专人于规定的开工日前,负责落实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装调试试运转工作。
机械设备配置和控制的重点是:设备选型合理,配套完善,机械性能状态经现场试运转验收,证明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3.2对用于实施监视和测量所需的器具(全站仪、经纬仪、50m钢卷尺、水准仪等)的精度符合性进行开工前的检查验收。
测量仪器控制的重点是:自检无明显度量矢离和几何尺寸走样。具备证明自身精度合格的《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且在有效期内。
3.3各种材料计划总用量和分批进货量,经业主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及监理单位同意,填写《产品采购计划审批表》,向工程管理部办理材料订购审批手续和组织采购。材料进场后,由质量员会同材料员及当班负责人对材料进行现场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记入当天的《施工日记》,进行备案。进场材料严格把好质量、数量关,并按指定地点堆(码)放好。
3.4材料采购控制的重点:为避免不合格材料经非正规渠道流入施工现场,材料必须从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同时,施工用原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经过复试合格。 四、其他施工准备
4.1做好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用于测量定位的经纬仪、水准仪应检验其自身精度,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应检修保养完毕,使其处于良好的机械性能状态,并需通过上海机械专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4.2施工现场备好处理各种孔内事故所需的器具,备足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和易损易坏的机械配
10
—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件。
4.3施工前应复核测量基准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基准线,并注意采取保护措施。
4.4在施工图审核基础上参与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设计图纸交底会议,开工前做好施工组织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4.5原材料按计划提前进场,并具有产品合格证和质保书,并及时送样复试。
4.6施工前建设单位必须提供场地场内四周管线图,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7落实办好正常开工所需履行的各种审批、验证手续。 五、总体施工部署
根据本基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的安排与分部工程的具体施工内容,总体施工流程分为:1、围护施工准备阶段
三通一平、制浆后台确定、钢筋、木工场地确定。 2、围护桩施工阶段
围护结构测量,定位,围护结构施工(含坑底加固)。 3、基坑围檩施工阶段
基坑表层土卸载,钢筋混凝土围檩施工,井点、预降水。 4、基坑支撑阶段
钢筋混凝土围檩浇注完成后,开挖钢支撑沟槽并安装钢支撑。 (抛撑区域必须待底板浇注后进行施工) 5、基坑挖土阶段
分块挖土、地下车库底板等施工。 6、围护结构传力带施工阶段
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设置围护结构传力带。 7、钢支撑拆除阶段
待混凝土传力带达到设计强度80%后进行钢支撑拆除。 (局部对撑区域进行抛撑的换撑施工) 8、地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拆撑后地下车库剪力墙、顶板等施工 9、基坑回填阶段
地下车库剪力墙、顶板结构等施工后进行回填
11
—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10、围护结构拆除阶段
基坑回填后对SMW工法内插型钢进行起拔回收,并凿除钢筋混凝土围檩。 六、总体施工现场布置 6.1机械布置
1、围护桩机械:根据设计图纸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本次围护桩施工准备投入1台双轴搅拌桩机、1台五轴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6.2布置原则
1、根据本基坑工程施工工艺以及场地的实际条件,施工总平面布置首先应满足围护结构与挖土及结构交错施工工况下的场地需要,并保证场内交通能够通到场地外,力求布置安全合理,尽量减少场内行车距离。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围护施工临设均采用流动式集装箱作为生活、办公设施。
3、结合地下室施工流程的安排,按照工程阶段分别进行场地布置,在每个阶段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的布置应根据场地情况及施工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4、现场布置做到安全、美观、简洁、经济。
5、现场布置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重点防治施工噪声与粉尘污染。 6、具体现场总体布置原则: 6.1施工现场用电布置
将根据建设单位现场提供的电源,工地用电采用集中管理,在施工现场施工区域内设配电室,各自从配电室分三路接出,一路作为办公用电,一路作为施工机械设备用电,另一路作为其它施工用电。现场电缆主线采用120mm2以上电缆,大型机械设备用电和其它施工用电均采用95mm2以上电缆,办公用电采用70mm2以上电缆。电缆线从配电室引出后沿施工围墙作架空铺设,并在施工用电部位设置分配电箱。当电缆穿越施工场地内的主要路口时,在套管上回填黄砂并浇捣混凝土加固处理。同时,设置灯架以布置投光灯,用于夜间施工照明。 6.2临时用水布置
根据施工部署,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现场施工用水分二路接出水管,一路为施工用水,另一路为生活用水,用水管道口径由Ф100规格组成供水网络,到各作业点采用Ф100接出,并在各需要用水部位留出水龙头。消防用水管一律使用Ф100管,在施工区域内设置4处消防栓,配备200m消防软管。所有水管均沿围墙或路下敷设,穿越重载车处作加固处理。 6.3主要临设搭建
本次围护施工办公、临时设施均采用流动式集装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