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使作品内涵丰厚,人物精神广大深刻,由此形成了其创作中的“复调”思想特征。
26.论述苔丝的艺术形象,兼论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
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出身贫苦,自幼饱尝贫困和忧虑的滋味。在她的人生道路上,两个男人的出现使她掉进悲剧的深渊。第一个是亚雷。这是一个贵族纨绔子弟,他毫不犹豫地践踏了苔丝的尊严,苔丝因为失去贞洁而受到周围世界的 鄙弃、迫害,她被迫离开家乡到远方做工。这时又遇到第二个男人克莱。克莱具有新思想,能够超越财产、地位、信仰、知识等外在屏障,与苔丝真诚相爱。但他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不能宽容苔丝的曾经失身,在新婚之夜弃苔丝于孤独之中。如果说亚雷对苔丝的伤害还仅仅是外在的,.是能够修复的伤痕,而克莱的伤害则 是根本性的,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伤害。苔丝本来在克莱身上看到 的是真诚、善良、美丽,是生的希望,是理想与幸福,一旦幻灭,苔丝便落进绝望的深渊,生命中的火花被掐灭,对人生不再抱任何希望。也就在这时,亚雷利用了苔丝的疲惫与绝望,苔丝为救家人生 计,与亚雷走到一起。这时的苔丝已完全掉到黑暗中。克莱经过一 段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与自私,又回来寻找苔丝。克莱的出现给苔丝的世界照进亮光,使苔丝蓦然看到身边的罪恶,意识到自 己的一生正是被亚雷所毁,便不顾一切地杀了亚雷。于是苔丝也走 进她人生的最后一站。
哈代怀着巨大的同情,在小说中塑造了苔丝这一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纯洁善良的少女形象。她短短的一生饱受屈辱与折磨,饱受物质的精神的苦难,但她总在苦苦挣扎,尽力卫护生存权力和人性尊严,内心深处蕴含着坚韧的反抗精神。通过这一形象的被毁灭,小说鞭挞了这一世界的无情与不义。哈代的创作总是以悲剧作结,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具有盲目的偶然性,人没有能力支配和对付这种命运的力量,无论如何苦苦抗争,最终总是被命运吞没。这就是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
27.分析聂赫伯朵夫的艺术形象。
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中的男主人公。他生于贵族家庭,原本是一个有美好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善良青年,曾经把自家的部分土地分给农民。但贵族社会的种种恶习和放浪、腐败的军旅生活对他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使他堕落成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天真纯洁的少女马丝洛娃,然后把她抛弃,从此将她推人不幸的深渊,使她沦落风尘。这即是他个人的恶行,也是整个贵族社会影响的结果,因此,他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8年后他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 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他决心赎罪,到监狱去向她真心忏悔,为纠正她的错案而奔走上诉,这期间他发现到处是黑暗的统治,从地方监狱的监狱长到中央大臣全是冷酷残忍和敌视人民的,这使他进一 步看清了本阶级的本质,意识到整个贵族阶级的罪孽,成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他还决定将土地交给农民。他的上诉没有取得结果,便随马丝洛娃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去了。聂赫留朵夫因此成了“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批判和忏悔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达到了空 前的程度。他的忏悔和批判从个人扩展到整个贵族阶级,从一般的良心发现,承认罪过,深入到挖掘贵族阶级的罪恶本性,乃至对整个贵族阶级的叛逆。可以说,他在现实社会和精神生活中都完成了 一场颠覆旧世界的革命。
28.分析安娜的艺术形象。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 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她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精神生活有内在 的向往,感情强烈而真挚。但这种美好的素质和独特个性被陷进一桩不幸的封建婚姻中。她的丈夫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只对官场、面子感兴趣,安娜只不过是他的点缀与附属品,因此安娜的感情一直被埋在深处,生命被窒息着,与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长期被压抑的爱的激情,她看到生命的新的意义,于是勇敢地与渥伦斯基走到一起,但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她每走一步都要付出代价。第一是上流社会对她的诽谤和污辱。那个社会能允许偷情、欺骗,情 场作戏,但不能容纳真正的感情。这使她愤恨。第二是母亲的责任 感和爱心,她害怕儿子的责备,害怕失去儿子的爱,这使她心理上经受着分裂。第三是自己内在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的束缚。她从小 牛活在这些外在的教谕中,无形中影响着她的决断,特别是在自己生病,儿子生病时,她就会在无意识中感到是上帝对她的背叛家庭的惩罚。最后是渥伦斯基。渥伦斯基在各方面与安娜具有相通性,但内在精神品质上却低于安娜。他不能为了安娜抛弃上流社会的一切, 而随着他们走出的每一步,随着上流社会的种种围
13
攻,渥伦斯基的感情也在逐渐减弱,这是致命之处。安娜不顾一切,失去I一切,又看到爱情的动摇,使她一直经受折磨的心终于失出支撑:“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就是她对整个世界作出的结论。 她在绝望中自杀。 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愤怒谴责了压抑她、摧残她并最终毁灭了她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
29.论述《玩偶之家》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讨论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提出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妇女的人格独立问题。妇女解放的问题是当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打破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正是《玩偶之家》的基本主题。这出戏写 一个少妇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玩偶”地位而最终与伪善的丈夫分手,勇敢地离开这个“玩偶之家”的故事。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也最能体现作品的思想成就。在这一幕中,女主人公娜拉通过丈夫海尔茂对她态度的变化,认清了海尔茂伪君子的真实面目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的真实地位。海尔茂生重病,娜拉为了救他的命,瞒着他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了债。后来,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要辞掉作为银行职员的柯洛克斯泰。柯 则以娜拉“冒名借债”相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后,态度大变,怒斥娜拉把他“一生的幸福全都葬送了”,前途也让她断送了。后来柯洛克斯泰又送还了借条,危险因此解除,海尔茂立即变了副面孔。海尔茂态度的变化充分暴露了他自私自利而又虚伪透顶的嘴脸,也使娜拉彻底认清了八年来从未看到的事实,最后觉醒出走。这一幕最后的“讨论”场景极为精彩,戏剧冲突集中紧张,两人的对话围绕妇女地位展开,涉及了资产阶级的法律、道德、宗教等不同方面。这一讨论手法的运用,既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戏剧冲突的手段,也是易卜生借娜拉之口宣传其“妇女解放宣言”的讲台。作家采用的“讨论”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显示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独创性。另外,《玩偶之家》对娜拉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娜拉从幻想到幻灭,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最后到觉醒,到坚定地出走,本就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作家利用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表现了其复杂激动的内心活动,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
30.论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的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 自由的真诚向往。在小说中,河里与岸上形成了截然分明的对照:岸上世界是一个沉闷、刻板、丑恶、罪恶的“文明”社会,密西西比河则是宽阔、自由、美好的世界。哈克想方设法摆脱好心肠的、然而却遏制天性的文明教化的束缚,逃脱父亲的野蛮,逃跑到密西西比河上;吉姆作为黑孩子,是一个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精神上受歧视;心理上受压抑,身体上受虐待,当他就要被卖掉时,也逃跑到密西西比河上。两个孩子殊途同归、共同逃离文明社会,去寻找自由、独立的新世界。但在一路“逃跑”中,岸上世界不断干扰着水上世界,骗子、奴隶制的网罗、物质上的需求等,不断使两个孩子陷入困境。重要的还有哈克的“正义感”,他认为自己应该帮助吉姆,因为吉姆是一个“挺好”的黑人,不应该再当奴隶,但他又一直生活在蓄奴制的社会中,要抗拒社会法则显然不容易。哈克经过了激烈的内心冲突,“健全的意识”,战胜了“畸形意识”,使他真正具有了独立精神。而吉姆是一个不屈从命运、具有人格尊严意识的黑孩子形象,作家通过吉姆谴责了蓄奴制的不合理。两个小主人公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1《徳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对纯洁善良的苔丝备受磨难而终于毁灭的悲剧,渲染了一种悲观主义的命运观念。 首先,他把苔丝的悲剧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认为人类无法摆脱那种痛苦神秘、不可解释的命运。其次,哈代的命运观念是建立在异教的背景之上的。他笔下的那种宿命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苔丝的悲惨命 运替西方悲剧的命运特征作了一个直接的概括性陈述:苔丝在命运的淫威下,因纯 洁天真而被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又因为善良、诚恳而与近在眼前 的新婚幸福失之交臂,成了一个被遗弃的怨妇;更因为执着于人生的真性情而举起
14
了复 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切悲剧性遭遇全由于 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 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这种类似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充分揭示了人对命运的无能为力。那种残暴而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人们的命运,巧妙地编织着罗网,恶意地捉弄着人们。“正像顽童捉到飞虫一样,为了戏弄而把我们杀死。”
2 分析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上的“复活”。
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的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复活的过程。他们俩人都曾经历过堕落为“兽性的人”的过程,所以作品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从“兽性的人”复活而为“精神的人”的过程。他们堕落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本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后者则是由于黑暗的社会环境逼迫所致。所以聂赫留道夫的复活开始于他的自我忏悔,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复活转变是逐步完成的,通过对于自身罪孽的意识,达到了对于整个贵族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玛丝洛娃的复活根源于她对于黑暗社会的仇恨,开始于对聂赫留道夫的忏悔的感动,并且也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理解到这是整个贵族阶级对于广大下层人民所犯下的普遍的罪恶。聂赫留道夫转变后虽然要与本阶级决裂,但并没有投向人民,而是皈依了宗教,这反映了作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玛丝洛娃最后则回到了人民中间,并跟着革命者走了,这表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力量。 3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形象。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形象主要指作品《双重人格》里的高略德金,这部作品写的是生活在十九世纪彼得堡的一个小公务员,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毫无保障。却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而不得的故事。陀斯妥耶夫斯基通过主人公高略德金形象第一次提出了双重人格的主题--一个贯穿全部创作的主题。 作品突出表现了人格分裂的主人公高略德金的三种强烈的心理感受:一、恐惧心理。高略德金地位卑微,生性懦弱,在加上痛苦的失业经历,使他惟恐回到自己的过去,隐忧笼罩着他,压倒了他正常思维。二、孤独心理。高略德金的精神世界虽然贫乏,但他也渴望理解和友爱,甚至幻想与幻觉中出现的同貌人结成至交,然而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幻觉世界,他的愿望都成了泡影。三、矛盾心理。高略德金生性脆弱,出事犹豫,再上司面前惶恐不安,想要改变自己\抹布般\的处境实在无望。而幻觉中的同貌人小高略德金果断油滑,在官场上八面玲珑,成为上司的宠儿。同貌人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可以不顾一切道德准则为所欲为。同貌人的形象把高略德金性格的另一面--对\幸运者\垂涎三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极为羡慕--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他是高略德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幻想的形象化。两种尖锐对立的心理状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必然导致激烈的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又是不可克服的。因此他决不能变成小高略德金那样的人,他的幻想终于破灭,他找不到处路,病态的灵魂搏斗的结局只能是彻底的绝望。 5 简爱的女权主义意识。
(1)貌不出众的简爱凭人格气质赢得爱情、维护自我尊严,实现个人价值,面对英格拉姆小姐(财产、地位、美貌)的挑战,简反倒持居高临下、悲天悯人的态度。(2)与罗切斯特交往不卑不亢,不肯屈就。(3)在罗切斯特宣布要“结婚”时,简终于爆发,发出了平等的呼声。(4)两万镑遗产的特殊意义:女人救男人简·爱追求女性的平等、其中蕴含的女权主义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 6 果戈里小说的艺术特色。
15
果戈里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创作的优秀传统,并开拓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小说创作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生活真实的典型性。果戈里的全部创作,从早期的《狄康卡近乡夜话》到晚期的《死灵魂》,都给人一种题材真实、结构严谨、描写自然、形象逼真之感。2)讽刺手法的普遍运用,果戈里的讽刺不是单纯的讽刺,而是讽刺中有幽默,由幽默发展到讽刺,即所谓的含泪的讽刺。3)语言的个性化,果戈里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重要语言来描写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形象,使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独具一格。
7 为什么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者。
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子”性格的化身,是作家自30年代以来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子”性格的深化与发展。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1)桑提亚哥体现出一般“硬汉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顽强、永不屈服、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进行挑战的精神,他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作斗争过程中,虽然一次次失败,但他的不甘失败精神却是永远也打不垮的。应该说,这种不甘失败的精神是人走向胜利的精神,是人类不甘失败精神的颂曲。(2)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在他这个硬汉子形象具有浓厚的哲理性意义和象征意义。(3)桑提亚哥是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舍去了具体的社会性,超时空主体情境赋予超迈的人格力量。与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4)桑提亚哥为“硬汉”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永不言败,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所以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者。
1、安娜与娜拉都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典型,分析比较她们的异同。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相同处:(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不愿作丈夫的玩偶。不同处:(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3) 结局不同。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1.结合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定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分析《高老头》的现实主义特征。 恩格斯提出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的正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高老头》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1)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展示其对人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