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1.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 细胞大小 细胞壁独有成分 细胞壁中甾醇 细胞膜中单分子层 鞭毛类型 细胞质流动 细胞器 细胞质核糖体 细胞核 核仁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厌氧生活 生物固氮 化能自养 真细菌 小 肽聚糖等 无(支原体例外) 无 细而简 无 无 70S 原核(无核膜) 无 无 无 常见 有 有 古生菌 小 假肽聚糖等 无 有 细而简 无 无 70S 原核(无核膜) 无 无 无 常见 有 有 真核微生物 大 纤维素,几丁质等 有 无 复杂“9+2”型 有 有 80S 真核(有核膜) 有 有 有 极罕见 无 无 2.试用表解法对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作一介绍。

一般构造 细胞壁 细胞膜 间体 细胞质 储藏物 核区 糖被 核糖体 内含物 荚膜 微荚膜 粘液层 菌胶团 特殊构造 鞭毛、菌毛、性毛 芽孢 3.试对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作一表解。

G-细菌细胞壁

外膜

内膜(肽聚糖层)

脂多糖层 磷脂层

外膜蛋白、孔蛋白 脂蛋白

周质空间

4.试用简图表示G+和G-细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并作简要说明。 G 一细菌与G 十细菌的肚聚糖的差别仅在于:1 )四肚尾的底3 个氨基酸不是L 一lys ,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 一DAP )所代替;2 )没有特殊的肚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肚尾的第4 个氨基酸― D 一Ala 的梭基与乙四肚尾的第3 个氨基酸一一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肚聚糖网套。

5.什么是细菌的周质蛋白?它有哪些类型?如何提取它们?

存在于G- 细菌周质空间的蛋白质,称为周质蛋白。它的类型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可用渗透休克法提取。 6.试列表比较G+与G-细菌间的10种主要差别。 细胞壁 强度 肽聚糖组成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格兰阳性菌 较坚韧 聚糖骨架,凹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厚 20—80nm 多,可达50层 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 多,约45% 少,1%—4% 有 无 格兰阴性菌 较疏松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薄,10—15nm 少,1—2层 少,占细胞壁干重5%—20% 少,15%—20% 多,11%—22% 无 有 7.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

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8.何谓液体镶嵌模型,试述该假说的要点。

液态镶嵌模型是至今用于解释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较合理的假说。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膜有流动性;③膜内层呈疏水性,可“溶”入表面呈疏水性的整合蛋白;④膜的表面呈亲水性,故有利于具亲水表面的周边蛋白存在;⑤脂质分子间和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⑥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呈流体状(“海洋”),周边蛋白可“漂浮”于膜上,而整合蛋白(冰山)则可在膜内作横向移动。 9.试列表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的差别。 亲水头与疏水尾相连 疏水尾成分 单分子层膜 甘油C3上连接物 真细菌 酯键 脂肪酸 不存在 磷酸酯,磷脂酰L醇,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 无 古生菌 醚键 异戊二烯重复单位 存在 磷脂酸,硫脂酸,各种糖基 种类多样 膜上含独特脂类 10.试设计一表解来说明细菌芽孢的构造和各部分成分的特点。

产芽孢细菌 芽孢囊 是产芽胞菌的营养细胞外壳 孢外壁:主要含脂蛋白,通透性差(有的芽孢无此层) 芽孢 芽孢衣:主要含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 皮层:主要含芽胞肽聚糖及DPA—Ca,体积大,渗透压大 核心 芽孢壁:含肽聚糖,可发展为新细胞的壁 芽孢质膜:含磷脂、蛋白质,可发展为新细胞的膜 芽孢质: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 核质:含DNA 11.试对细菌营养细胞和芽孢的10项形态、构造和特性作一比较表。 特点 外形 外包被层次 折光率 含水量 染色性能 含钙量 含DPA 含SASPs 含mRNA量 营养细胞 一般为杆状 少 差 高(80%—90%) 良好 低 无 无 高 芽孢 球状或椭圆状 多 强 低(核心10%—25%) 极差 高 有 有 低或无

细胞质pH 酶活性 约为7 高 5.5—6.0(核心) 低 12.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①是研究生物抗逆性和休眠的生物学机制的良好材料。②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的指标。③有利于提高菌种筛选效率。④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⑤为比较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优良的模式生物。

13.什么叫“栓菌”试验,试分析这项研究在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上的创新点。 “栓菌”试验是为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机制而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方法是:取一端长有单根鞭毛的细菌,使鞭毛的游离端被相应抗体牢牢“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作打转还是伸缩运动。结果是发现在不断打转,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而非挥鞭式。

思维方式的创新点:通过逆向思维,是原来无法观察到的纤细的活鞭毛旋转,转变成在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的细胞旋转。

实验方法的创新点:采用特异性抗体把单毛菌的鞭毛牢牢“栓”在载玻片上,以实现固定鞭毛的作用。

14.请列表比较细菌的鞭毛、菌毛和性毛间的异同。 形态 鞭毛 长,波曲,中空,分毛鞭丝、钩形鞘和基体3部分 数目 一至数十条 着生部位 端生、周生、侧生 成分 鞭毛蛋白 功能 运动 代表菌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梭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 菌毛 短、直、细、中空、构造简单 250—1000条 周生 菌毛蛋白 黏附 G—致病菌等 性毛 较长、较直、中空、构造简单 一至少数几条 不定 性毛蛋白 传递遗传物质 G—细菌的雄性菌株 15.试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间的异同。 形态 每一细胞中含 构造 线粒体 囊状、杆菌状等 数百至数千个 有内外两膜包围着基质,内膜伸向基质形成许多嵴,嵴上有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基质有TCA酶系 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能 含有 70S(原核生物型) 叶绿体 扁球形或扁椭圆状等 一个、数个至数百个 分叶绿体膜、内体囊和基质3部分;内体囊数量多,层层相叠且相通,形成基粒;内体囊膜上含光和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 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糖类和产生O2 含有 功能 含半自我复制DNA 核糖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