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小学品社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学期备课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与训练,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学生都生活在农村,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年代,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珍惜劳动成果,斤斤计较,唯我独尊。本期我们将以学会合作、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为教育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别差异,学会理解和尊重异性同学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意在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换将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合作,国家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本单元主要是对小学生生活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六年来与老师、同学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也对即将看是的初中学习生活进行了展望。本单元下设两个活动主题。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男女生之间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和谐相处。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从而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

3.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体会和平最美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苦难,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4.让学生从小懂得地球给人类的恩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5.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懂得通往未来的路会是曲折不平、充满坎坷的,只有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教学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册教学时间: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8课时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10——12课时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7——10课时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4——6课时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一、单元教育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

(2)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3)愿意和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

(4)能够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在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分歧。 2、能力目标:

(1)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友谊是什么,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3)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4)能够认识到与人交往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懂得在与同学、朋友、 长辈发生冲突和摩擦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3、知识目标:

(1)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2)知道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3)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4)知道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规则,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规则。 二、教材解读:

《你我同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内容,从它被安排的位

置,可以看出其在整册教材中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逐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的性别意识已经逐渐明晰,有了更多的交往需求,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烦恼和困惑,比如处理男女生的关系,与父母、长辈、朋友等的交往,这些都是学生在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倍受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时期安排这一单元的内容至关重要,完全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都会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单元重难点:

1、男生女生各有其自身优势;

2、与人相处的规则。 四、教学措施:

1、 学生初步性别认识中不乏真知灼见,也不乏以偏概全的。是修正?还是批评?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说真话、说实话,这也正是我们德育的根基所在。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老师应该真正把每一位学生当作具有完整生命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独到的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结论。那种将大人的思想观点生拉硬拽或强制灌输的方法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的,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尊重学生,是学好这一单元的关键。

2、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 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教师要注意灵活应变,要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从而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为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想法可能片面或者简单,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进行所谓的完全以学生为主,而失去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为此,教师在尊重学生观点的同时,也要进行积极地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 4、灵活使用教材,科学更换与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中不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范例、案例、事件或话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加以更换,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需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5、要重视课程的过程价值。课程的过程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亲历性、自主性和方法性上。“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无法通过知识和道德概念去实现,这些东西并不是事先预设的内容和计划,而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体验,它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和深刻,精神才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因此,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和体验,体现课程的过程价值,才能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6、重视课前参与课后延伸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品社课的课后延伸较其他学科的课后延伸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品行的一个过程,这样才能发挥出品社课的真正功效。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 3课时 第二课 2课时 第三课 2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教学目标:

⒈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⒉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小测验

⒈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学生自主填表)

⒉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⒊小结: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 活动二:各抒己见

⒈学生自由学习课本P3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

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

活动三:男女生擂台赛

⒈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内容包括: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

⒉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