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三过程、四对象、五要素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 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包插四对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其屮,学习心理是教育 心理学的核心。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竝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一一丿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 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完善吋期(20世。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学重要人物汇总:
I裴斯泰洛齐I第一次捉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I赫尔巴特
I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尤建立在科学一一,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I乌申斯基 I 18674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卡普杰列夫 1冯特 1桑代克 1 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九足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 1 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壯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蓿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笫一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 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山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廖世承 1布鲁纳 1罗杰斯 1奥养贝尔 1加涅 1亚里士多徳
1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24年编写岀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I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人木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1《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一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 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一25岁)、成年期(25岁一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吋期。(个体内),关键期是劳 伦
兹在研究“印刻现象”是发现的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个别差异性:个体与个体比较 ?互补性 少年期思维方面发展特点: 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独立性、批判性、片面性、主观性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识来源于动作。
1.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人具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适
应的本质是平衡,即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图示、同化(量变)、顺应(质变)、平衡(发展的动力) 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o — 2岁):
儿童通过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哥白尼式的革命,“幕布实验”
延迟模仿的产生:榜样已经离开现场的情况下,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符号和表象表征、,泛灵性、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性〃三山实验〃“集体独白”、前运算思维不具备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尚未获得守恒。 ⑶具体运算阶段(7J1岁):
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多维思维。 ⑷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演绎推理(钟摆实验)、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活跃性或灵活性。 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化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1950年发表他最重要的著作《儿童期 与社会》描绘了有关人生的八个阶段。这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阶段I年龄段I
心理冲突
I
发展任务
1 I 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I培养信任感 2 | 1.5-3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培养自主性 3 | 3-6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I培养主动性 4 | 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培养勤奋感 5 | 12-18岁| 口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培养口我同一性 6 | 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I求爱与早期家庭生活 7 | 25-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抚养下一代 8 | 60岁以上|白我整合对绝望感
|回顾一生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一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两种心理机能
种系发展过程一一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低级心理机能通过环境与教育
I低级心理机能
自主性 反应水平 实现过程 起源 个体发展一
I不随意的、被动的 I具体的、形象的 I直接的、无中介的 I种系变化
变为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有意的、主动的 抽象的、概括的
间接地、以符号或词为中介 社会历史、受社会规律制约
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一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依靠遗传、生理成熟或个人经验 依靠人际、借助群体经验
2.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 心
理机能基础上,透漸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 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④ 各种心理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3.
“内化说”: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儿童的宜我空心直适的出现表明 儿
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是儿童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屮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 占语的交际机能向占语的白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4.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苹果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支架
式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屮提供的支持也应具 备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5.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晌,是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 在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 具备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提出了 “支架式教学”。步骤:搭 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效果 ② 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交互式教学
③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合作学习
④ 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屮也有一定的应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 识,而是白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智力是指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思 维能力。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Z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性别差异。 智力测验: 世界上笫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量表,比内、西孟“比内一西孟量表“
推孟进行修订,《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世界上著名的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世界上最常用的量表。
IQ两种计算方式,1比率智商、2离差智商 智力结构:1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分析性能力、
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