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兰州市中考大纲详细解读 下载本文

2013年兰州市中考大纲详细解读

兰州市教育局3月4日发布的《兰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简称《大纲》)对今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思想品德9个学科的考试性质、目的、命题原则及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本报也在第一时间邀请科学院中学一线教师对《大纲》进行解读,并提出备考建议。

命题要求

中考命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前两方面的考查内容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在繁、偏以及技巧上做文章。试题难易度比例:基础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考试形式

九年级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思想品德7个科目的考试,考试形式均为闭卷笔答,其中,历史、思想品德两科为合场分科合卷,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八年级学生参加地理、生物两科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笔答,合场分科合卷,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并在明年中考招生录取时使用。

各科分值

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五科满分为67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满分均为150分,答卷时间为120分钟;物理满分为120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化学满分为100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思想品德、历史两科满分为100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地理、生物两科满分为100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

语文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试范围: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约占85%-90%。 试题结构及比例:由积累与运用(20%)、文言文阅读(15%)、现代文阅读(25%)、写作(40%)四大板块构成。试题题量25个小题左右,不超过30个小题。

考试内容:

●积累与运用: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使用正确。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阅读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背诵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表达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文言文阅读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以、为、之、其、乃、与、而、于、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现代文阅读要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境,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

●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结构完整,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大纲解读

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杨恒 【大纲分析】

与去年的中考《大纲》相比,今年的《大纲》在“考试范围”、“考试形式、答题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能力要求”三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相比较而言,今年的《大纲》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方面做了更加明晰的要求:“现代文阅读”第六条提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更加侧重要求考生对作品进行解读时要“联系文化背景”,从作品反映的时代入手,对作品做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作”第一条提出“符合题意”,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谨慎,避免作文跑题、脱题。第二条提出“符合文体要求”,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能写记叙文(记叙为主,突出六要素)、议论文(议论为主,论点鲜明,合理运用论证方法)、说明文(说明为主,正确使用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特征)及常见的应用文。

【备考建议】

1.积累与运用:字音字形要注重归纳题平时学习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力求做到试题中一出现就能准确辨别。病句修改要结合常见的六种错误类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勤归纳、多练习。标点符号、成语运用和综合性学习,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以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名著阅读以每册教科书后的“名著导读”为范围,熟悉每一部名著的情节、人物,并能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古诗文默写以七、八、九年级六本教材为范围,夯实古诗文背诵以及每册教科书后的“古诗文背诵”,考试时做到不丢1分。

2.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相对比较明确,复习时要对九年级上、下册中的十一篇古文重点复习。认真归纳并掌握每课的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九个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不断提高翻译重点句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复习时进行课内横向、课与课纵向比较,做到更加有效地掌握。

3.现代文阅读要结合文体特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答题时紧扣“采分点”。

4.写作要结合四种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不断提高审题能力,从拟题、选材、立意、布局、表达几个方面入手,做到书写整齐,表达简练,立意准确,材料典型,见解独到,有创意地表达,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

数学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试范围: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七、八年级教学内容不单独命题)。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阅读理解题、解答题)约占60%。 考试内容:

●数与代数:数与式(有理数与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建立与运用;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图形与证明(了解证明的含义;掌握证明的依据;会证明有关平行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结合圆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证明)。

●统计与概率:统计(根据统计知识能进行有关简单计算与说明,能根据实际问题对三种统计图进行选择使用,会作三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会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概率(了解频率、概率的意义,会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解决简单的有关概率的实际问题)。

●课题学习:不单独命题,但允许在试题中有所渗透。树立数学问题意识,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纲解读

科学院中学初三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彭才嘉 【大纲分析】

今年中考数学《大纲》与去年完全一样。近年来中考试题注重四基、四能、以及从过去的单一思维到现在的复合思维的考查。考题的起点不高、较灵活、有梯度;不少试题来源于课本的拓展;开放性试题逐渐增多(如阅读题类,动点题等),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待定系数法、归纳总结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备考建议】

在今后的复习中,紧扣大纲,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中考考试内容的关系,将中考内容逐一落到实处。注重双基,注重解题规范的培养,注重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应题型进行分类训练。并关注热点:如数学的应用性问题、阅读题型、动点问题等。在后期的复习中要制定合理可行的个人计划,以必考内容为重点展开全面的基础性复习。对于较难试题应该灵活地转化为所学的数学模型,再根据已学的知识巧妙求解。对于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而言,还是希望考生抓住“双基”,决不能盲目地赶题量、片面地追求偏题、难题、怪题,否则得不偿失。

英语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五级目标要求所规定的语音、语法、词汇、交际用语以及文化意识等。

考试范围: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试题类型:听力(占20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词填空、词汇考查、完成句子、任务型阅读、情景交际和书面表达。

试题结构及比例:选择题80分,占53%。非选择题70分,占47%。 考试内容:

●语言知识:语音的考查渗透在听力部分,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及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态度等。词汇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要求掌握的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语法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以及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功能考查日常生活中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的恰当理解和表达。话题考查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及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