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环境问地的差值ΔT大于或等于35K时,
n1?H?n0QhHn2u?1 (5-16)
Qh?0.35PaQv?T Tt?T?Tt?Ta
式 n0——烟气热状况与地表状况系数; n1——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排气筒高度指数,n0、n1、n2具体数值见表5-9;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H——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240m时,取H=240m; Pa——大气压力,hPa; Qv——实际排烟率,m3/s;
?T——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K; Ts——烟气出口温度,K;
Ta——环境大气温度,K; u ——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 当1700KJ/s ?H??H1?(?H2??H1)Qh?1700 (5-17) 400?H1?2(1.5VSD?0.01Qh)/u?0.048(Qh?1700)/u 式中: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当Qh≤1700KJ/s或者ΔT<35K时, ?H?2(1.5vsD?0.01Qh)/u (5-18) ⑵ 有风时,稳定条件: ?dT??1?H?Qh3?a?0.0098?u3 (5-19) ?dz?31?1式中:dTadz=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的大气温度梯度,K/m. ⑶ 静风(u10≤0.5m/s)和小风(1.5m/s>u10≥0.5m/s)时, ?dT??H?5.50Qh?a?0.0098? (5-20) ?dz?814?3其中,dTa/dz取值宜小于0.01K/m. 二、实用模拟预测方法 ⒈ 模式构成 ⒉ 模式类型 5 ⒊ 模式选择 ⑴ 污染源及污染物 ① 污染源的类型 ② 污染物的性质 ⑵ 模拟的失控范围及分辨率 ① 模式区的范围 ② 模拟的时间尺度 ③ 要求的空间分辨率 ⑶ 模拟区的下垫面特征 ⑷ 对模式效能的要求 ⒋ 模式性能评价 三、平原句地空气质量模式 ⒈ 坐标系 ⑴ 风向坐标系 ⑵ 地理坐标系 ⒉ 小时平均浓度的计算 ⑴ 逐时计算法 ⑵ 分类计算法 ⑶ 保证率计算法 ⒊ 日均浓度计算 ⑴ 逐日计算法 ⑵ 典型日(控制日)法 ① 气象分析法 ② 综合分析法 ⑶ 保证率法 ⑷ 采样时间修正法 ⒋ 长期平均浓度计算 平均时间超过24h的浓度称为长期平均浓度。 第三节 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 一、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 ⒈ 按影响时段划分 通常以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来划分: ⑴ 建设阶段影响 ⑵ 运行阶段影响 ⑶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⒉ 按影响方式划分 ⑴ 直接影响 ⑵ 间接影响 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⒈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⑴ 汽车尾气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交通运输业对大气影响的严重性。 ⑵ 汽车尾气排气口高度接近与人的呼吸高度 ⑶ 汽车的体积小,流动性大。 ⒉ 能源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识别 ⑴ 排放量都大 ⑵ 一般都以高架点源的形式排放污染物 6 ⑶ 影响范围大 ⒊ 矿业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平价标准 ⒈ 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① 弄清建设项目概况,进行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获得有关源参数资料,对源进行排放评价。 ②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取得本底浓度值 对评价去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③ 评价区地形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取得大气环境预测所必须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资料。 ④ 评价去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取得评价区的大气扩散参数,并选择适用于评价区的烟气抬升高度模式及大气扩散模式。 ⑤ 评价区污染浓度预测。 ⑥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预测结果,作出结论,提出预防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上述评价过程于示图5-6中。 ⒉ 评价等级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⒊ 评价标准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现状评价 ⒈ 污染源调查内容 ⑴ 工艺流程 ⑵ 排放量 ⑶ 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⑷ 毒性较大的物质 ⑸ 污染物排放方式 ⑹ 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⑺ 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⑻ 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 ⑼ 风面源 ⒉ 调查方法 ⑴ 现场实测 ⑵ 物料衡算法 ⑶ 经验估算法 ⒊ 污染源评价 ⑴ 等标污染负荷 ①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CijCoiQij ②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n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7 Pj= ?Pij=?j?1nnQij i?1CoiCij③若评价区共有m个污染源含有i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在评价去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Pi=⑵ 等标污染负荷比 ①在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P??Cijj?1j?1mmCijoiQij Pij?Pi?1n ijKij无量纲,它是一个确定污染源内各种污染物排序的参数,Kij最大者就是最主要的污染物。 ②评价区内,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P Kj= i?1nijP Kj无量纲,它可以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源的排序,Kj最大者就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⒈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⑴ 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 ⑵ 检测布点 ① 网格布点 ② 同心圆对方位布点法 ③ 扇形布点法 ④ 配对布点法 ⑤ 功能分区布点法 ⑶ 监测制度: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主要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规律。一般说来,规模较大的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较小的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对SO2等气态污染物的小时平均浓度,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日均浓度,每日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对其他污染物也做类似规定。 ⑷ 采样及分析方法 ⒉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