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奖自评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

3) 料:资金流方面,通过贷款、融资等形式筹资,保障公司投资所需求资金。加强供应链建设,把关键零部件纳入公司设计范围,统一设计、规划,掌控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为供应商提供技术、管理和资金支持,保证核心供应商与公司同步发展。信息流方面,建立以“ERP”为中心的信息系统,设立情报网络,支持公司战略决策。(结合博林特自身情况自行添加与质量相关内容)

4) 法:应用科学管理方法,运用新技术方法,持续工艺改进,优化工艺路线,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博林特自身情况自行添加与质量相关内容)

5) 环: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持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建立业务知识库,开展案例培训,配套激励政策,创造浓厚学习氛围。(结合博林特自身情况自行添加与质量相关内容)

通过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司战略规划持续取得卓越的绩效:

1) 增强公司产品研发能力,确保公司的产品领先适用性。 2) 持续提高服务水平,确立服务品牌,确保服务行业领先,增扩市场份额。

3) 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人才优势。

4) 提高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系统性,降低经营风险。 5) 创新组织方式,增强公司的危机管理能力与灵活应变性。 2.2 完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跟踪检测战略规划

25 / 69

2.2.1 设立关键绩效指标

公司依据“卓越绩效”原则,建立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对战略规划的进展情况及效果进行有效监测。高层领导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长短期计划,通过对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经营情况分析,确定公司各系统环节关键成功要素和关键绩效指标。 2.2.2 协调一致性及战略部署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设计时考虑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双重因素,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所有绩效指标按主责、次责分解到相关战略部署领域,从而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

1) 绩效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指标构成公司人文指标系统支撑持续发展能力。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控水平和客户管理的指标构成运营指标系统支撑公司高效业务流程。 2)持续发展能力、高效的业务流程、服务品牌与市场份额、公司收益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业务流程与服务品牌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收益增长系统指标、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系统指标、高效业务流程系统指标、服务品牌与市场份额系统指标与公司战略保持相一致。 2.2.3 相关方的涵盖

1) 通过指标的层层支撑,确保企业收益增长,确保股东方利益。 2)通过收益的增长带动上交税金的增长,以及通过部门级的“环境满意度”指标,涵盖国家与社会的利益。

26 / 69

3)通过“顾客忠诚度”、“顾客投诉率”等指标涵盖顾客利益。 4)通过“零部件及时供货率”等指标涵盖供方利益。

5)通过“员工满意度”、“培训满意度”、“薪酬增长率”等指标涵盖员工利益。

6)质量方面衡量标准需酌情自行添加。 2.3 实施质量战略的根本

2.3.1 实施质量战略的根本之一:质量成本控制

在企业质量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提高质量往往会增加质量成本,成本增加优惠引起价格的提高。如果质量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超过社会的购买力,产品就会滞销。反之,如果一味追求低成本,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甚至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就会给设备安全带来隐患,即便价格再低,也会没人购买。

既然质量成本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是要发生的客观存在,那么,如何降低质量成本就成为质量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控制环节。企业总质量成本可以被表达为质量控制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之和,其中,质量控制成本又包含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质量损失成本分为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缺陷和故障发生而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测量、试验、检验以及数据分析等鉴定活动所耗费的费用。

在消除缺陷方面,较严格的检验把关实际上没有多少效果。仍有一些不合格产品会离开工厂,麻烦转而到了顾客手中。对于较高的故障成本,传统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只能是更多的检验,造成较高的鉴定

27 / 69

成本。这样,不仅鉴定成本没有下降故障成本同样也高。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确定适当的预防成本数额,通过保证适当的质量工程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信息设备费用和其它重要的质量体系方面的改进费用,带来缺陷的减少,降低公司质量成本两个主要部分,即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随之而来的日常检验试验活动所需的费用相应减少,从而达到降低质量管理活动自身的费用的目的。

质量战略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培育自身的质量文化环境,要使企业中的每一位职工都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形成—套具有质量特征的总体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心理态势、道德规范以及行为习惯。

根据以上质量战略管理要求,博林特为适应企业不同产品制造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按照GB/T19001-2008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涵盖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注重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培养,对所有从事相应产品制造的人员,均按电梯产品制造行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取得了业资格证书和检验资格证书;注重强化制作车间质量管理职能,配备强有力的技术管理队伍,坚持了产品制造前分级技术交底制度,充分发挥车间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技术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职能,将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的提高融于产品日常制造活动过程,职工生产制造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从源头严格控制产品材料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直接进行采购,保

28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