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历年试题(2002-2012) 下载本文

- 1 -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 2 -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 17.无意注意 18.创造想象 19.能力 20.敏感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 3 -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2.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D.理想占主要地位

3.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的幼儿已明显出现了(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4.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像受情绪影响 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5.儿童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倾向性各方面的较好发展,标志着他们的个性( ) A.开始萌芽 B.完全成熟 C.接近成熟 D.开始形成 6.学前儿童对事物的判断依据最初是( ) A.客观化的 B.主观化的 C.明确化的 D.逻辑化的

7.儿童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 ) A.方位知觉 B.形状知觉 C.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

8.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亲社会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9.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两者都占优势 D.两者都不占优势

10.现在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差异的,这说明儿童心理

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因果性 C.不变性 D.可变性

11.儿童说“电报句”的年龄大约在( )

- 4 -

A.半岁—1岁 B.1岁半—2岁半 C.2岁—2岁半 D.1岁—1岁半 12.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力的时期是( ) A.0—1岁 B.1—3岁 C.3—4岁 D.5—6岁 13.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4.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开始迅速发展的年龄是(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5.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基

本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最近发展区 17.遗忘

18.连贯性言语 19.原始情绪反应 20.依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

段?

24.简要说明父母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试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26.联系实际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

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 5 -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A.0-3岁 C.6-12岁

B.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B.3-6岁 D.0-18岁 B.多血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C.阶段性 A.单词句 C.简单句

B.可变性 D.顺序性 B.电报句 D.复合句

5.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6.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实验法 D.测验法

C.调查访问法 ( ) A.愉快与惊奇 C.愉快与厌恶 A.坚持性 C.暗示性

B.愉快与悲伤 D.愉快与不愉快 B.目的性 D.果断性

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8.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 A.完全未分化 C.相继分化 (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B.高度分化 D.基本分化

10.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6 -

C.客体永久性 A.痛觉 C.味觉

D.习惯化 B.听觉 D.视觉 B.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B.1-3岁 D.6-12岁 B.感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像

11.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1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C.幼儿初期 A.0-1岁 C.3-6岁 A.感觉和知觉 C.知觉和记忆

13.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

1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15.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16.敏感期 17.时间知觉 18.再认 19.亲社会行为

20.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22.幼儿掌握复合句有何特点?

23.学前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24.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试举例说明幼儿创造想像水平逐渐提高的具体表现。 26.联系实际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B.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7 -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活动性 D.发展性 3.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转折期

5.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作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6.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7.“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 )影响。

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8.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保和度 9.个体经验的积累主要靠( )。

A.记忆 B.想象 C.保持 D.识记 10.( )以后,第二信号系统在记忆中逐渐起主导作用,表现为儿童能够迅速地积累大量词汇,记忆的潜伏期也延长。

A.半岁 B.l岁 C.l岁半 D.2岁

11.(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12.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13.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4.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5.关于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 8 -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6.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 )。

A.同时出现 B.元音在先,辅音在后 C.辅音在先,元音在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7.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18.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

A.伊扎德 B.布里奇斯 C.桑代克 D.杜威

19.儿童动作发展中,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这个阶段属于( )。

A.反射动作阶段 B.最初运动阶段 C.基础运动阶段 D.专门化动作阶段 20.关于意志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B.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和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的矛盾 C.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D.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2. l-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3. 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4.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案例:

宝宝已经2岁零7个月了。

前几天,妈妈和宝宝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的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了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他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么“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的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的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起来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今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 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教育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 9 -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 )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过渡期

2.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

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3.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5.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孩子 B.多血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6.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很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7.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的时期是( ) A.1~2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9.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这说明情绪对学前儿童的( )

A.个性形成的作用 B.认知发展的作用 C.交往发展的作用 D.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10.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 )

- 10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12.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始终很大 D.始终很小 13.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 )

A.有意注意在先 B.无意注意在先 C.有意后注意在先 D.三者无所谓先后

1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3岁儿童属于( ) A.新生儿期 B.先学前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5.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最近发展区 17.情境言语 18.具体形象思维 19.亲社会行为 20.意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23.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4.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26.联系实际谈谈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 11 -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C.群体心理的发生 A.关键期

B.种系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C.危机期

D.最佳期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可能出现( )

B.敏感期

3.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 A.定向性注意 C.有意性注意 A.教学

B.选择性注意 D.稳定性注意 C.生活

D.操作 D.5个阶段 D.距离知觉

4.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

B.游戏

5.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A.2个阶段 A.时间知觉 A.反复背诵

B.3个阶段 B.形状知觉

C.4个阶段 C.大小知觉 B.精细加工

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C.想象

D.思维 D.外延不适当

6.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

7.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 ..C.间接的意义识记

8.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 )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A.感知

9.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B.记忆

10.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向成人学习 A.准备阶段 C.发生阶段 A.2岁 A.愉快

B.自发形成

C.内涵不精确 B.前言语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C.4岁

D.5岁

11.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 )

12.儿童开始出现内部言语的年龄大约是( )

B.3岁 B.痛苦

13.按照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初生婴儿只有( )

C.快乐

D.一般性激动

- 12 -

14.儿童出现出声的笑的时间大约在( ) A.出生后1~2天

B.出生后1~2周 D.出生后4个月 C.4个

D.5个 D.3岁以后 D.6岁以后 D.早期隔离 D.损物

C.出生后3~4个月 A.2个

15.幼儿期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发展大约经历的阶段有( )

B.3个

16.自我意识的萌芽约出现在( ) A.0~1岁 A.1岁前

B.1~2岁 B.1~3岁 B.重学效应 B.分享

C.2~3岁 C.3~6岁 C.陌生情境 C.依恋 C.教育

17.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的阶段约在( ) 18.测定婴儿依恋类型的常用设计是( ) A.视觉悬崖 A.合作 A.遗传

19.幼儿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对象不同而变化明显的行为是( )

20.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并制约生长发育过程的因素是( )

B.生理成熟

D.主观因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22.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成因。

2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及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24.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表现。 25.婴儿依恋的类型及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

27.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8.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

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

- 13 -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父母与孩子能有效交流,父母能支持孩子的要求,尊重孩子,但同时注意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2.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因素是( )

A.社会文化影响 B.移情 C.性别角色认知 D.同伴相互作用 3.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外部原因B.根本原因C.客观原因 D.主客观原因 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5.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 ) A.0~3岁B.3~6岁C.6~12岁 D.12~15岁 6.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 A.社会性需要 C.尊重的需要

7.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 A.形象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得多

B.语词记忆占优势 D.机械记忆效果好 B.归属和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8.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像B.无意想像C.再造想像 D.幻想 9.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10.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 11.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A.2~3岁B.3~4岁C.4~5岁

D.5~6岁 D.作品分析法

12.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 14 -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13.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 A.电报句B.单词句C.联合复合句

D.偏正复合句

14.“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 )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 D.方位知觉 15.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A.0~6岁B.0~12岁C.0~15岁

D.0~18岁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积极词汇 17.无意记忆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9.关键期 20.直观行动思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22.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23.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有哪些特点?

24.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其原因。 26.联系实际谈谈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 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强强

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6分) (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8分)

- 15 -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A.客观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高效性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4岁

4.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墨点数是( ) 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5.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 ) A.10天

B.半个月

C.20天

D.1个月

6.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 A.机械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在发展

B.意义记忆效果好 D.两者不可比较

7.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 A.语词记忆

B.形象记忆

C.有意记忆

D.意义记忆

8.幼儿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是以下哪方面的具体表现(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9.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10.问幼儿“什么是鸟?”回答说“鸟会飞”,据此可说明幼儿下定义处于哪种水平?( ) A.同义反复不会下定义 C.接近下定义水平

B.依据具体外部特征下定义 D.初步概念水平

11.儿童在语音发生过程中,扩展和收缩趋势是( ) A.同时发生

B.实际不存在

D.扩展在前,收缩在后

C.收缩在前,扩展在后

12.儿童识字的过程,可有顺序地分为( )

- 16 -

A.再现阶段、识字阶段、泛化阶段 C.识字阶段、泛化阶段、再现阶段

B.泛化阶段、再现阶段、识字阶段 D.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再现阶段

13.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与以下哪个方面有关( ) A.社会性交往 C.社会性认知

B.社会性动因 D.社会性适应

14.根据目前研究,2岁前儿童的动作训练,对动作发生时间早晚的影响是( ) A.有很大价值的

B.没有价值的 C.有限的

D.无限的

15.幼儿积极参加“值日生”劳动,其动机常常是( ) A.一致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高效的

16.儿童自我控制发展迅速的时期,大约在( ) A.3~4岁期间

B.4~5岁期间 C.5~6岁期间

D.6岁以后迅速

17.根据布鲁姆的智力发展曲线,4岁时儿童智力已发展了约( ) A.20%

B.50%

C.80%

D.92%

18.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往往估计过高,这类孩子属于( ) A.受欢迎型幼儿 C.被排斥型幼儿

B.被忽视型幼儿 D.中间型幼儿

19.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 ) A.言语性攻击

B.生理性攻击

C.主动性攻击

D.反应性攻击

20.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操作

B.交往

C.游戏

D.言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22.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23.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24.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和交往发展的作用。 25.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试述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形成的特点。 2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28.在我国南方农村过去以“木桶育儿”,常见的具体方式是:6—7个月的婴儿被养育在上口小、下口大的木桶里,木桶的下半部用带孔的板隔开,下面放着炭火盆为婴儿取暖。孩子每天要在桶内放6—8个小时,只在喂奶和睡眠时抱出,木桶育儿要持续到2岁以后。这样育儿方式会影响婴儿动作、认知、社会性发展吗?并加以分析。

- 17 -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符合这一特点的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 ) A.依恋 B.儿童社会化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4.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

动作。这一规律是( )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5.婴儿最初的笑是( )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6.1岁半~2、3岁儿童的言语活动处于( ) A.言语的准备阶段 C.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7.按照皮亚杰的观点,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吴伟士

D.霍尔

D.感知运动阶段

9.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 )

A.达尔文反射B.莫罗反射C.巴布金反射 10.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 )

A.从出生时开始的 B.从半岁开始的 C.从1岁开始的 11.“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 A.深度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方位知觉

D.从1岁半开始的

D.巴宾斯基反射

12.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

动的“山”??这种想像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 18 -

13.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作( ) A.动机性遗忘 B.临时性遗忘 C.幼年健忘

D.不完全遗忘

14.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A.0~6月 B.6~12月 C.1~3岁

D.3~6岁

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17.社会性发展 18.原始情绪反应 19.电报句 20.创造想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2.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3.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4.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26.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威威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宝宝”,聪明可爱。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娇宠,快上小

学了,还样样事情依赖别人的照料;他想要某样东西,大人非给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好吃好玩的,只想自己一人独占,从不考虑别人;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也喜欢自己说了算,经常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

(1)类似威威这样的独生子女为数不少,请结合威威的上述行为表现和相关研究,说明学前期

独生子女社会性中的突出问题。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 19 -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解释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 A.0到1岁 B.1岁到2岁 C.2岁到4岁

D.3岁到6岁

3.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4.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 ) A.5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5.在幼儿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B.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C.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D.幼儿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

7.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 )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C.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B.想像内容零散,无系统 D.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D.1岁左右

8.3—4岁的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反映儿童的判断() A.以直接判断为主 C.判断根据不够客观 9.幼儿期是思维( )

A.发展的最高阶段 B.稳定的时期 C.迅速发展的时期 D.发展减缓的时期 10.2、3岁~6、7岁,是儿童( )

B.判断内容不够深入 D.判断论据不够明确

- 20 -

A.前言语阶段 B.言语发生阶段 C.言语发展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11.儿童喜欢提问题,这是下列哪一种情感发展的表现?(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好奇心

12.幼儿初期,成人额外给他加的目的在其行动中占有重要作用,表现为( ) A.独立性强 B.直接动机 C.间接动机 D.受暗示性强 13.幼儿期(3~6岁)是儿童个性( ) A.开始萌芽的时期 C.稳定发展的时期

B.初步形成的时期 D.完善成熟的时期

14.最有益于幼儿个性良好发展的亲子关系类型是( )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15.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 A.及物活动 B.游戏活动 C.教学活动 D.日常生活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适应 17.创造想像 18.具体形象思维 19.积极词汇 20.移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阶段。 22.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及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一般特点。 24.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12分) 25.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26.幼儿期性格发展的年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 (2)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21 -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2.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3.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4.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 )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手工

5.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6.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C.想像受情绪影响

B.想像的内容零散 D.想像具有夸张性

7.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发生在( ) A.0~2岁 B.2~4岁 C.4~7岁 D.7~11岁

8.4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 ) A.游戏言语 B.问题言语 C.对话言语 D.连贯言语 9.儿童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是( ) A.笑 B.哭 C.怒

D.怕

10.0~6岁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 A.动力性 B.情绪性 C.坚持性

D.情境性

11.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

- 22 -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12.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 A.挫折 B.榜样 C.强化

D.惩罚

13.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盖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 A.视崖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C.守恒实验 14.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1~2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8个月 15.在幼儿使用的词汇中,词频率出现最高的是( ) A.名词 B.形容词 C.代词

D.数词

D.早期隔离实验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气质 17.直观行动思维 18.性别角色 19.情境言语 20.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3.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4.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6.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

请你:(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

面?

- 23 -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A.社会性 C.情绪

B.自我意识 D.意志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A.目的性的加强 C.细致性的增加

5.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 A.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B.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B.方法的形成 D.概括性的提高

6.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 A.无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B.有意识记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7.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 ) A.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C.内涵不精确

8.儿童最初出现的推理是 (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B.外延不恰当

D.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C.类比推理 D.转导推理 9.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 A.口头数数—按数取物—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B.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 24 -

C.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D.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10.掌握言语表情技巧是下列哪一方面发展的表现?( ) A.口语表达能力 B.书面语阅读能力 C.词汇数量和词义 D.语音及语法意识

11.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可称为本能的情绪反应,或( )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2.“男孩摔倒,从来不哭。”是家长、教师等对儿童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 ) A.鼓励 B.转移 C.暗示 D.自我说服 13.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约在(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岁以后 14.幼儿期儿童占优势的动机是( ) A.直接、远景、外部动机 B.间接、近景、内部动机 C.间接、远景、内部动机 D.直接、近景、外部动机 15.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记忆的恢复现象 17.直接判断 18.转导推理

19.出声的自言自语 20.自我意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2.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 2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4.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

26.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试析:

(1)上述两段话各自所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请结合事例分析说明。

- 25 -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 嗅觉 B. 听觉 C. 味觉 D. 痛觉 2.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3.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4.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5.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在( ) A. 0.5岁~1岁 B. 1岁~1.5岁 C. 1.5岁~2岁 D. 2岁~3岁

6.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放任型 D. 溺爱型

7.先将重量、质地和颜色完全相同的两块球形橡皮泥让幼儿进行重量比较,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其中的一块压成扁平状,这时,幼儿一般会认为球形的橡皮泥比压成扁平状的橡皮泥更重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 ) A. 可逆性 B. 不守恒性 C. 守恒性 D. 自我中心化 8.幼儿最初的想像都属于( ) A. 有意想像 B. 创造想像 C. 幻想 D. 再造想像

9.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这种观点是( ) A. 成熟势力说 B. 二因素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复演说

10.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 26 -

11.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 A. 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形式运算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1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 感觉和知觉 B. 记忆 C. 想像 D. 思维 13.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14.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幼儿( ) A. 气质特征的表现 B. 能力特征的表现 C. 性格特征的表现 D. 思维特征的表现 1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亲社会行为 17.能力 18.记忆恢复 19.选择性注意 20.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2.动作和语言在儿童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发生变化经过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4.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6.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

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莉莉,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莉莉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2)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

- 27 -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A.0—6、7岁 B.3—6、7岁 C.0—12岁 D.0—18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4.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能伸手抓到东西 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5.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 A.2—3岁 B.4—5岁 C.5—7岁 D.7—8岁

6.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具体表现的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像 B.有意想像 C.无意想像 D.幻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0.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基本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始终很小

11.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 28 -

12.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 A.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社会性适应 D.脑成熟 1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尾首规律 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14.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言语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5.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 A.5、6个月 B.6、7个月 C.7、8个月 D.8、9个月 16.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盖塞尔 D.斯金纳 17.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出现的顺序是( ) A.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粗细④高低 B.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高低④粗细 C.①大小②高低③粗细④高矮、长短 D.①大小②粗细③高矮、长短④高低

18.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 B.快乐和厌恶 C.快乐和恐惧 D.快乐和痛苦 19.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0.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22.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23.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25.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 27.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28.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边角的方法,哪一种方法会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 29 -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D.感觉相互作用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D.智力多元论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很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 D.两者都很差

D.2岁半~3岁

- 30 -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启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原始情绪反应 17.学前儿童心理学 18.选择性注意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0.幼年健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4.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

共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 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 好的依恋。

- 31 -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初,还带有许多幼儿的特征,这反映儿童心理发展( ) A.顺序性的 C.是可变化的

3.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手能持续抓握

B.看到物体后,又把视觉指向自己的手 C.能用手抓住看到的物体

D.看不见玩具而只听到玩具的声音,就能伸手抓住玩具

4.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B.是稳定的 D.阶段性的

5.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7.一名幼儿对小朋友说:“我爸爸可高了,有三层楼那么高。”这是因为该幼儿( ) A.喜欢撒谎 B.认知存在障碍

C.思维相对性差,片面性大,在想象中过分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D.记忆与想象相混淆,把自己的想象当作真实的事情描述出来了 8.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的年龄段是( ) A.1~1岁半 C.2、3岁~6、7岁

9.幼儿认字主要处于( )

A.泛化和识字阶段 B.泛化和再现阶段 C.识字和再现阶段

D.识字和默写阶段

B.1岁半~3岁 D.6岁以后

- 32 -

10.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 A.丰富化 B.深刻化

C.稳定性

D.冲动性

12.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 A.无有规律 B.近远规律 C.首尾规律 D.大小规律 13.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 ) A.自我评价的萌芽 C.自我控制的萌芽

B.自我体验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

14.为了测定婴儿依恋类型心理学家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 ) A.视觉悬崖实验 B.投射测验 C.陌生情景测验

D.定势想像实验

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 ) A.生理成熟 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7.具体形象思维 18.积极词汇 19.直接动机 20.依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 2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趋势?

2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有哪些阶段及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怎样? 24.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学前儿童的活动。 26.学前期儿童情绪培养的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5岁的成成在看动画片时,往往能看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分散注意力;但当他看图书时,相比时间就短了很多,请从影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 (1)造成这一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准备怎样帮助成成提高动作和意志动作的水平?

- 33 -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 ) A.巴布金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2.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 A.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B.定向性注意 D.有意后注意 B.达尔文反射 D.莫罗反射

3.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C.观察法

B.谈话法 D.问卷法

4.在下述对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理解个别事物 B.主要依靠语词进行理解 C.对事物的理解始终情绪化 D.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5.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呈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再造想像 C.无意想像

B.创造想像 D.幻想

6.“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测查的是( ) A.婴儿的深度知觉 C.婴儿的形状知觉

7.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语词记忆占优势 C.机械记忆效果好

B.形象记忆占优势 D.意义记忆用得多 B.婴儿的大小知觉 D.婴儿的方位知觉

8.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

- 34 -

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 A.二因素论 C.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

9.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心理现象,属于( ) A.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D.自我控制

10.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 ) A.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一 C.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二

B.成熟智力的二分之一 D.成熟智力的四分之三

11.某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精力旺盛,待人热情,但冲动,易感情用事,他的气质属于( ) A.多血质 C.胆汁质

B.粘液质 D.抑郁质

12.有经验的老师和妈妈对孩子不良的情绪表现,不是简单地批评、训斥,而是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或方法是( ) A.想像法 C.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D.反思法

13.个体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是( ) A.攻击行为 C.反社会行为

B.亲社会行为 D.依恋行为

14.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 A.0~6个月 C.1~1.5岁

B.6~12个月 D.1.5~2岁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注意 17.敏感期 18.具体形象思维 l9.无意记忆 20.性别角色行为

- 35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幼儿观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2.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24.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本题12分) 25.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26.举例说明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及其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1970年,美国加州曾发现一名情况特殊的3岁女孩基尼。之前,她一直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平时没有人和她说话,每天只是由其哥哥匆匆地、沉默地供给她食物。当基尼被发现时,已严重营养不良,不知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最初几个月的智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

请回答是什么因素导致基尼的这种状况,并结合案例或实际,分析此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 36 -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3.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 A.阶段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4.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 A.生活经验和成熟 B.成熟和教育 C.生活经验和教育 D.选择和生活经验 5.令人感兴趣的是,幼儿有一种特殊的( ) A.适应现象 B.对比现象 C.前摄抑制现象 D.记忆恢复现象 6.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 )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表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9.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D.理想占主要地位 10.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11.幼儿的词频率最高的是( ) A.名词 B.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

- 37 -

12.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13.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的年龄大约是( )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远近规律 D.小大规律 15.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 A.怕、怒、爱 B.恐惧、惊奇、喜悦 C.怕、乐、爱 D.痛苦、愉快、厌恶

16.具有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的特征的气质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儿童出现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的年龄是( )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8.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 A.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B.物体中心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9.5-7岁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是( ) A.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D.灵活认识性别角色 2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盖塞尔 D.吴伟士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言语的发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2.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23.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24.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25.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利用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27.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案例题(本大题10分) 28.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

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 38 -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

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 A. 明适应 C. 同时对比

B. 暗适应 D. 继时对比

2.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

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 A. 实践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3.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

A. 转折期 C. 危机期

B. 最佳期 D. 心理性断乳期

4. 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

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 A. 选择性 C. 范围

B. 稳定性 D. 分散

5. 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

了 ( ) A. 形状知觉

C. 方位知觉

B. 大小知觉 D. 深度知觉

6. 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

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 A. 识记 C. 回忆

B. 保持 D. 再认

7. 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

称为 ( ) A. 超限抑制 C. 外抑制

B. 倒摄抑制 D. 前摄抑制

- 39 -

8.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

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 ) A. 环境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B. 遗传决定论 D. 二因素论

9. 皮亚杰研究认为,运算思维所使用的工具是 ( )

A. 感知 C. 表象

B. 行动 D. 概念

10. 1岁半~2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

A. 单词句 C. 电报句

B. 多词句 D. 复合句

11.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

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日益 ( ) A. 社会化 C. 丰富化

B. 自我调节化 D. 深刻化

12. 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

作的发展受到了 ( ) A. 训练因素的影响 C. 环境因素的影响

B. 成熟因素的影响 D. 教育因素的影响

13. 幼儿小宇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为人热情,但情绪易冲动,难以约束自我。根据传统气

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小宇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 ) A. 多血质 C. 粘液质

B. 抑郁质 D. 胆汁质

14. 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并不总

是依偎在妈妈身旁,在此,婴儿的依恋类型属于 ( ) A. 回避型 C. 安全型

B. 无依恋型 D. 反抗型

15. 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两三岁以后的儿童, 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

是心理的发展具有 ( ) A. 整体性 C. 不均衡性

B. 连续性 D. 高速性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40 -

16. 最近发展区 17. 再造想象 18. 情境言语 19. 直观行动思维 20. 首尾规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23.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4.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 26. 举例说明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 浩浩和圆圆同是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浩浩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奥特曼”游戏;圆圆

则十分喜欢玩“娃娃家”、开“医院”,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表演游戏。可是,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却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这样,浩浩和圆圆等幼儿就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了。在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主张他们玩游戏,认为儿童做游戏纯粹就是玩,是浪费时间。于是,弹钢琴、学古诗、学珠心算、练跆拳道等等活动便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1)请问:浩浩和圆圆父母与老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联系案例或实际,分析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41 -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2.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被称为( )

A.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 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4.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 A.2岁时 B.3岁时 C.4岁时 D.5岁时 5.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 A.以视觉为主 B.以运动觉为主 C.以听觉为主 D.以经验为主 6.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 A.有意识记的发展 B.无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 A.想像受情绪影响 B.想像的内容零散 C.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D.想像具有夸张性 8.一小孩认为她所看到的一些小虫都是同一条小虫,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该幼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口语的发展 B.书面语的发展 C.阅读的发展 D.书写的发展

10.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学前儿童是情绪的( ) A.朋友 B.敌人 C.对立 D.俘虏 11.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应属于( ) A.自发性的笑 B.诱发性的笑 C.无差别的笑 D.有差别的笑

12.1岁以后,儿童能够设法探索各种新方法,通过“尝试错误”排除遇到的障碍,这充分表

- 42 -

现出了( ) A.无意动作的发展 B.意志行动的发展 C.有意动作的发展 D.习惯性动作的发展 13.幼儿期(3~6岁)是儿童个性( ) A.开始萌芽的时期 B.初步形成的时期 C.稳定发展的时期 D.完善成熟的时期 14.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是( ) A.平等、抚育 B.平等、互惠 C.抚育、教养 D.互惠、教养 15.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活动 B.上课活动 C.饮食活动 D.同伴交往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敏感期 17.幼年期健忘 18.转导推理 19.消极词汇 20.性别角色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

共24分)

21.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幼儿想像的夸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

2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4.幼儿期儿童性格发展表现出怎样的年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

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的规律或特点组织活动。 26.试论述学前期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改善的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27.李老师是位新老师,今天她要为中班的小朋友组织一个语言活动“春姑娘来了”,为此她做了精心的准备:配图、故事磁带、表演用的头饰……可是活动开展得并不顺利,当她问小朋友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时,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树,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蝴蝶,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河,还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小熊……而当李老师说是春姑娘来了时,很多小朋友都一脸茫然。 (1)请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从儿童理解能力发展的角度帮助李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