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问根据材料中“1936年”这一时间进行阐述说明,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成果。第(2)问的第一小问通过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行回答;回答第二小问时要强调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第(3)问要从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形势来分析说明,尤其是美苏“冷战”、美国“扶蒋反共”以及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等。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2:延安毛泽东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
(1945年8月20日)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1中“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的含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中这封电报出现的国内背景。
(3)材料2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的真实态度。
13
参考答案:
(1)含意: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屠杀政策,这必将激起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反抗。探索: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3)措施: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建国大计。真实态度:假和谈、真内战。
★ 第三部分:历史文献材料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共抗日:
⑴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⑵在相持阶段:
①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② 中共: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
4、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6、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二·九运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
14
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1.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 2、经过: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各方态度:
(1)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2)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谈判。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间阶层的多数人赞成抗日,但是担心事变后会引起更大的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 1、结果:
经过中共和各方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影响: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从西安事变爆发看张学良的爱国举动:
只有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才可能视民族兴亡为己任。张学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
时刻,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秉持民族大义,与杨虎城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张学良的爱国举动被人称为“千古英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遭遇:
西安事变后,为了表示诚意,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但是一到南京后,就被蒋介石扣留并软禁了起来。张学良曾先后被囚禁于浙江、江西、湖北、贵州等地。后来,南京解放,国民党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移到台湾后继续软禁。直到1988年,他才获得个人自由。
而杨虎城则在西安事变解决后不久即被撤职。1937年6月被迫出国。11月回国后背蒋
15
介石囚禁于南昌。杨虎城被关押了12年,换了几次地方。解放前夕,杨虎城在重庆被特务杀害,他的夫人、儿子、女儿以及秘书一家同时被害。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 第四部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历史见证伟大----《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