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下载本文

硕士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硕士研究生《兽医毒理学》教学计划

(总学时:60 学分:2)

第一章 绪论

概念、发展历史与方向、学科分支

第二章 毒物代谢动学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第三章 毒作用机理

重点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阐述(自由基—氧化应激、共价结合、钙稳态失调、酶活性影响等)

第四章 外源性化学物致突变作用(概念、机理、危害) 第五章 外源性化学物致癌作用(概念、机理、危害)

第六章 外源性化学物致畸变作用(含生殖毒性,概念、机理、危害) 第七章 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概念与分析方法) 第八章 安全试验及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第九章 免疫毒理学

第十章 外源性化学物毒作用的生物标记(接触生物标记、效应生物标记与敏感

性生物标记)

第十一章 讨论具体药物或其他化学物的毒性:

1.砷制剂的毒性、生态毒性及其防治措施 2.重金属(铅、镉)的毒性

3.生物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的毒性研究概况 实验课:

1.了解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2.小白鼠精子畸形试验 3.小白鼠染色体突变试验

考试方式: 1.平时讨论情况 2.综述或笔试方式

2001年10月20日

1

硕士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兽医毒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理学概念和一般原则 第二章 毒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第二节 毒物动力学 第三章 毒作用机理

第一节 决定毒物的靶器官的机理 第二节 引起生理功能异常的机理 第三节 引起组织结构损伤的机理 第四章 一般毒性试验和专门毒性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理学概念和一般原则 第五章 化学物的“三致”作用

第一节 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

第二节 化学物致畸作用和生殖毒理学 第三节 化学物致癌作用 第六章 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分析

第三节 控制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的措施 第七章 中毒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一节 中毒的诊断 第二节 中毒的治疗 第三节 中毒的预防

第八章 安全试验及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安全试验的设计原则 第三节 毒理学评价程序

第四节 新兽药和兽药新制剂管理办法 第九章 生物毒素毒理

第一节 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第二节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镰孢霉素素、甘薯黑斑霉毒素)

第十章 杀虫剂和毒鼠剂

第一节 杀虫剂

(有机磷、有机氯、氨基虫酸酯类) 第二节 毒鼠剂

(磷化锌、安妥、华法令、氟乙酸盐)

第十一章 金属和类金属中毒

(汞、砷、铅、硒)

2

硕士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第十二章 有毒植物中毒

(氰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栎属植物、黄芪属和棘亚属植物,棉子饼)

第十三章 药物中毒

第一节 抗生素的毒性 第二节 硝基呋喃类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 第四节 抗菌增效剂 第五节 抗寄生虫药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毒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早在“神农尝百草”年代,古籍上有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中毒七十”,人们已具备了中毒的概念。毒理学的历史,自有文字的记载大约有35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医学书上记载过对毒物的认识。在古代有毒物质被列为杀伤工具,英文“toxic”来自希腊文“toxon”,词意为弓箭。古代人用来作为狩猎工具和武器。

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先由巴黎大学西班牙学者Orfila 于1815年编写的著作中提出的。但毒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得到迅速发展,只是近二十多年。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包括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一方面,它们对大气、土壤和水造成了污染,并愈趋严重,另一方面,包括农药和非农药类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直到在60~70年代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必须控制环境污染,由此制订了一系列有关法律和法规,也使医学、畜牧兽医和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的科学工作者认识到了毒理学的重要性。毒理学是与其他多种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免疫学及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深入,特别是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手段的提高,促使了毒理学的研究日趋全面。总的来说,在70年代以前毒理学研究水平在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水平,70年代以后期迅速发展为分子水平,尤其重视分子作用机制,即:1.钙稳态(Homostasis);2.大分子共价结合;3.氧化损伤。

现代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不再是急性、慢性和肉眼评价(死—活比率的计算),而是着重于慢性毒性和微细效应的研究(subtle effect);不再是即时效应的研究 (immediate effect),而着重于特有的最终迟发性反应 (delayed response),如致突变 (mutagenic effect)、致畸 (Teratogenic effedt)、致癌 (carcinogenic effect)、先天性缺陷 (birth defect) 、免疫抑制 (immunosuppression)或对行为的影响 (behavioral effect)等。

一、定义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有毒物质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即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研究内容:毒物的来源、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影响毒性的因素、毒物动力学、毒物的生物转化、作用机理、中毒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病理、中毒的诊断、鉴别诊断、毒物的检验方法、中毒的治疗及预防等。此外,毒理学还研究毒物的一些特异作用,如致癌、致畸、致突变、免疫抑制作用、行为异常、遗传异常、对生殖的影响、对生态的影响以及毒物与其他化学物质之间的联合作用和相互作用等。

3

硕士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二、毒理学的分支及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毒理学的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内,逐渐根据不同的对象,形成了各种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基本相似,但是研究对象不同。传统毒理学的分支如下: 1.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wlogy)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食品及饲料中有毒物质的残留(包括供人类食用的动、植物组织中的药品和各种化学物质等)以及工业卫生。从该意义上说,指环境污染、残留和卫生毒理。 2.经济毒理学(Economic toxi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发展(新药毒理及安全性)、饲料添加剂以及农药对人和其他生物的毒害作用。药物毒理包在其中。

3.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cology)

主要研究各种中毒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法医学。 4.动物毒理学(Animal toxicology)

作为毒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与上述三大分支是相互交叉的,主要研究畜禽及其他动物可能接触的有毒物质与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范围较广。

毒理学在加强基础研究,向深度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如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生化毒理学(biochemical toxicology)、免疫毒理学(immunotoxicology)、行为毒理学(behavioral toxicology)、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等。

第二节 毒理学概念和一般原则

一、名词

(1)毒物 (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生物体造成损害的物质(暂时性或永久性损

害或生命危害)。古代毒理学家Paracelsus(1493—1541)曾说:“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非毒物,一定的剂量可以区别是毒物或药物”,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化学物的某一剂量可能引起观察不到的(肉眼和组织学等)损害作用,而达到某一较高剂量时,则引起最大的效应。

(2)毒素(Toxin):一种特殊的毒物,是由活的机体产生,在生存过程中自身合成的存在

于机体内或排放到机体外的对人或动物能产生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生物)毒素。一种毒素的化学结构 在确定并阐明其特性后,往往按它的化学结构重新命名。

毒素一般按其来源分类: ① 植物毒素(phytotoxin) ② 细菌毒素(bactrial toxin)

内毒素(endotoxin):在细菌生活时不扩散、不释放到环境中,仅当细菌死亡后崩

解释放出来,其毒作用无特异性(毒性及病理变化相似)。如鼠伤寒杆菌等。

外毒素(exotoxin):在细菌生活时释放到环境中,且有明显的毒作用特异性。如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