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药物进入体内分散程度大,增加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E.增加药物稳定性
F.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24.片剂硬度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是( )
A.压片力小 B.崩解剂不足 C.黏合剂过量 D.颗粒流动性差 25.制备散剂时,组分比例差异过大的处方,为混合均匀应采取的方法为( )
A.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润湿性 B.应用溶剂分散法 C.等量递加混合法
D.密度小的先加,密度大的后加
26.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目”系指( )
A.以每1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B.以每1平方英寸面积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C.以每1市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D.以每1平方寸面积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27.无菌区对洁净度的要求是( )
A.10万级 B.1万级 C.100级 28.在制剂中常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有
A 碳酸氢钠 B 焦亚硫酸钠 C依地酸钠 D硫代硫酸钠
29.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A 分层 B 絮凝 C转相 D合并 30.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
A 无热源的重蒸馏水 B 蒸馏水 C 灭菌蒸馏水 D去离子水 31.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 乳化剂的HLB值 B 乳化剂的量
C 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 D 制备工艺
32.制备混悬液时,加入亲水高分子材料,增加体系的粘度,称为 A 助悬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絮凝剂 33.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是
A PVP B PVA C HPC D EC 34.二相气雾剂是
A 溶液型气雾剂 B W/O乳剂型气雾剂 C O/W乳剂型气雾剂 D 混悬型气雾剂 35.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为
A相对耐热,不挥发 B耐热,不溶于水 C挥发性,但可被吸附 D溶于水,不耐热 36.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目的是改善主药的 A可压性和流动性 B崩解性和溶出性 C防潮性和稳定性 D润滑性和抗粘着性
37.制备Vc注射液时应通入气体驱氧,最佳选择的气体为 A 氢气 B 氮气 C二氧化碳气 D环氧乙烷气 38.脂质体的骨架材料为
A吐温80,胆固醇 B磷脂,胆固醇 C司盘80,磷脂 D司盘80,胆固醇
39.丙烯酸树脂Ⅲ号为药用辅料,在片剂中的主要用途为 A 胃溶包衣 B 肠胃都溶型包衣 C 肠溶包衣 D糖衣
D.1000级 40.下列那组中全部为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
A 淀粉、L-HPC、CMC-Na B HPMC、PVP、L-HPC C PVPP、HPC、CMS-Na D CCNa、PVPP、CMS-Na 41.关于片剂中药物溶出度,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亲水性辅料促进药物溶出。
B 药物被辅料吸附则阻碍药物溶出。
C 硬脂酸镁作为片剂润滑剂用量过多时则阻碍药物溶出。 D 溶剂分散法促进药物溶出。
42.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
43.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 缓释片 B. 肠溶片 C. 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44.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A.真皮 B.皮下组织 C.角质层 D.附属器
45.鼻部吸收药物粒子的大小为( )。 A、 大于50μm B、 2-20μm C、 小于2μm D、 20-50μm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一般注射液的pH值应为
A.3—8 B.3—10 C.4—9 D.5一10 E.4—11 2.药筛筛孔目数习惯上是指
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E.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3.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使用的版本为
A.1995年版 B.1996年版 C.1998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4.为提高浸出效率,常采取一些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A.选择适宜的溶剂 B.恰当地升高温度
C.加大浓度差 D.将药材粉碎得越细越好 K.加表面活性剂 5.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中,哪一条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同
A.有一定的pH值 B.与泪液等渗C.无菌 D.澄明度符合要求 E.无热原
6.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A.制成盐类 B.制成酯类 C.加增溶剂 D.加助溶剂 E.采用复合溶剂
7.单糖浆的含糖浓度以g/ml表示应为多少
A.70% B.75% C. 80% D. 85% E.90%
。 ) 8.制备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哪一条是正确的
A.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B.精滤、灌封、安额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 C.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D.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E.配制、精滤、灌封、灯检为洁净区 9.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 B.浸渍法适用于粘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 C.浸渍法不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 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 E.欲制制剂浓度高低是确定渗漉速度的依据之一 10.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
C.选择适宜的溶剂 D. 浸出一定的时间 E.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11.下列物质中,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的是
A.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E.苯甲酸钠 C.苯扎溴铵 D.山梨酸 E.桂皮油 12.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异性蛋白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生物激素 E.磷脂
13.噻孢霉素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配制2%滴眼剂100ml需加多少克氯化钠
A.0.42g B.0.61g C 0.36g D.1.42g E. 1.36g 14.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 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 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
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15.以下哪一条不是影响药材浸出的因素
A.温度 B.浸出时间
C.药材的粉碎度 D.浸出溶剂的种类 E.浸出容器的大小
16.根据Stoc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成正比
A.混悬微粒的半径 B.混悬微粒的粒度
C.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 D.混悬微粒的粉碎度 E.混悬微粒的直径
17.下述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18.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作用
A.西黄蓍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硅皂土
19.作为热压灭菌法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是
A.F值 B.Fo值
C.D值 D.Z值 E.Nt值
20.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使成偏碱性,避免肌注时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D.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E.采用100℃流通蒸汽15min灭菌
21.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法 B.多次过筛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
22.胶囊剂不检查的项目是
A.装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硬度 D.水分 E.外观
23.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顺序一般认为是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 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24.下列有关药物稳定性正确的叙述是
A.亚稳定型晶型属于热力学不稳定晶型,制剂中应避免使用 B.乳剂的分层是不可逆现象
C.为增加混悬液稳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电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电解 质称絮凝剂
D.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能重新分散、恢复成原来状态的乳剂 E.凡受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的催化反应称特殊酸碱催化反应 25.有关滴眼剂错误的叙述是
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5.o一9.o
C.混悬型滴眼剂要求粒子大小不得超过50μm
D.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 E.增加滴眼剂的粘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
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1——5]
下列不同性质的药物最常用的粉碎方法是 A.易挥发、刺激性较强药物的粉碎
B.比重较大难溶于水而又要求特别细的药物的粉碎
C.对低熔点或热敏感药物的粉碎 D.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粉碎 E.水分小于5%的一般药物的粉碎
1.流能磨粉碎 2.干法粉碎 3.水飞法 4.球磨机粉碎 5.胶体磨研磨粉碎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