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下载本文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三、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 )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 )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 )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 )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 )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文言虚词练习(十七)

者:A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B代词,用在数词后面,“个、样”; C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D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E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亚父者,范增也。

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6.此三者,吾遗恨也。

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9.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1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2.谁为哀者?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三、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李白者( ),诗仙也。为当国者( )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 ),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 )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 )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文言虚词练习(十八)

之:A动词,到……去; B代词,第三人称; C代词,第一人称; D指示代词,这,此;E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F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G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H放在倒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起宾语前置的作用; I用在时间副词或动词后,补足音节。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 5、扣舷而歌之。( ) 6、苟以天下之大。( )

7、辘辘远听,杳不知所之也?( )

8、是谁之过与?( )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11、填然鼓之。( )

1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13、即患秦兵之来。( )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1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 16、我之谓也。( ) 17、顷之,持一象笏至。( )

18、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1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20、仰观宇宙之大。( ) 2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22、夫晋,何厌之有。( )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一僧欲之( )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 )应。久之( ),此僧以箪食瓢饮之( )助至南海,夸之( )于唐僧:“此何难之( )有?”唐僧曰:“汝之(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 )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 )乎?”